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汀客家九連環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1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
- 保護措施:福建省長汀縣文化館
- 項目編號:Ⅲ-11
歷史淵源,舞蹈特徵,表演形式,舞蹈步法,道具服飾,曲調樂器,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長汀民間歌舞《九連環》,又稱《霸王鞭》《打蓮湘》或《彩棍舞》,其源流尚無史料記載,在民間據老人傳說有幾種說法。
一說是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時,帶來了歌舞《霸王鞭》。傳說楚霸王項羽、武藝高強、手執鋼鞭、所向無敵,人們崇仰其舞鞭的英勇威武形象,用竹製成鋼鞭式樣,模仿舞鞭動作而形成了《霸王鞭》歌舞。
二說是古時有一美麗善良的姑娘叫“蓮湘”,遭其惡婆婆的虐待,被用竹製吹火筒毒打至死。人們同情蓮湘姑娘的遭遇,編成打蓮湘的說唱故事,隨後演變成《打蓮湘》的歌舞形式。
三說是明朝末年江淮動亂,百姓南逃,進入福建,流落汀州,有人為謀生而沿街賣唱,用竹竿拍打節奏,並以汀州當地《九連環》的小調來演唱,加上了動作表演,從而形成了《九連環》歌舞,也有些地區把它叫《彩棍舞》,一直流傳至今。
舞蹈特徵
表演形式
長汀客家九連環的表演形式,是以一男一女,或三人、四人,以至更多人員的群舞。群舞時陣容宏偉,隊形變化更添無限樂趣,蔚為壯觀。表演時,演員手執彩竿,合著音樂節拍,用彩竿拍打自身的肩部、臂部、手腕部,或大腿、小腿、腳掌,以及反拍背部、腰部等部位。還可拍打其他表演者的身體某些部位。還可以用竿頭撞擊地面發出音響。肢體動作有踩步、跳躍步、十字步等及各種舞蹈身段。
長汀客家九連環表演時,可一人表演自唱自舞。二人時也可一男一女(男的叫丑角,女的叫花旦子)對舞。多人群舞時可插一、二丑角,穿梭於隊形之中,時而插科打諢,歡樂無比。
舞蹈步法
長汀客家九連環步法有踩步、跳步、勾腳、踢腳、十字步等動作,而身法則是配合彩竿拍打身體部位時扭動或俯仰。佇列表演時則不時變換隊形,有前進、後退、交叉、對插、串花、園場等。
道具服飾
長汀客家九連環的道具彩竿是用三尺長、直徑一寸的小竹竿,二頭挖一小槽,槽中裝上銅錢,竿上貼上彩飾而成。表演時以手法為主一手執彩竿中間,一手拍打彩竿發出音響。
服裝頭飾是以客家服飾裝扮,女表演者除穿客家女裝,頭上要戴一用紅綢布紮成的彩球,球上二條墜帶飄於胸前。
曲調樂器
伴奏樂器為:吊圭、二胡、楊琴、嗩吶、笛子、三弦、琵琶、胖胡、秦琴等。打擊樂有鼓、鑼、鈸等。
《九連環》曲調為音樂伴奏外,也有用其他音樂曲調作為舞曲的,動作、情感也會隨著音樂旋律產生變化。其他音樂曲調有《十二月漂》《打骨牌》《十杯酒》《白牡丹》等較為歡樂快的曲調。有時候演唱一些較為哀怨、傷感的曲調時,則不用動作表演,而在過門時套用道具彩竿敲打節拍,如演唱《怨娘》《送郎》《孟姜女送寒衣》。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童小雄,男,1966年1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長汀客家九連環”第四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福建省長汀縣文化館為“長汀客家九連環”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主要表演
2021年6月19日至20日,由福建省體育局、龍巖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福建省首屆紅色運動會在長汀縣舉行,開幕儀式上表演非遺舞蹈《九連環》等節目。
2022年6月11日,長汀縣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汀州文廟舉行,此次活動組織編排了客家九連環等非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