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三洲鄉“玻璃子燈”

長汀三洲鄉“玻璃子燈”

長汀三洲鄉“玻璃子燈”,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民俗,龍巖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長汀三洲鄉“玻璃子燈”據傳始於宋代末年,為客家人早期集聚三洲時所創,當年七個姓氏每姓一盞燈,故名“七姓燈”,後來發展到每個房族一盞燈。花燈式樣獨特,由燈身、燈座和燈掛組成,以竹篾片為骨架,成倒塔狀。花燈外圍第一層嵌著各色剪紙花邊,第二層裝飾錯開的圖案和古詩文,最裡層還有紙作人物造形。燈座是一個燈籠,外面有豐富多彩的花鳥蟲魚,花草樹木圖案。燈掛為懸掛在花燈周圍的一根根細鐵絲,鐵絲上套著玻璃杯,作裝蠟點燈用。每當“迎燈”時,點燃蠟燈,每迎一天,都會逐步加上燈,意為添丁進口。

2010年12月5日,長汀三洲鄉“玻璃子燈”被列入龍巖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汀三洲鄉“玻璃子燈”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5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長汀三洲鄉位於長汀縣南部,距長汀縣城34公里。《長汀縣誌》有“沒有汀州,先有三洲”的記載。長汀三洲鄉“玻璃子燈”始於宋代,是老輩世代相傳。客家先民聚集三洲時為歡度元宵鬧燈,其時是一姓一燈,曰:“七姓燈”;後發展為每族一燈,一直流傳至今。
後來,這種迎玻璃子花燈習俗,流傳到了河田和塗坊,又成了那兩地的一個重要節慶民俗。

民俗內容

長汀三洲鄉“玻璃子燈”的構造,由三大部分組成,即燈身、燈座和燈掛。燈身成八角,以竹篾片為骨架,成倒塔狀。外圍第一層嵌著工藝極精的各色剪紙花邊;第二層裝飾錯開的人物圖案和古詩文,上還寫著人們的心愿: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人丁興旺等大小適合的條幅,貼於燈沿燈壁;最裡層還有紙作人物造型。燈座是一個燈籠,外面有豐富多彩的花鳥蟲魚,花草樹木圖案;內有一燈。燈身和燈座由一根軟鐵絲相連,整體又似一個大花籃。燈掛為懸掛在花燈周圍的一根根細鐵絲,鐵絲上套著玻璃杯,用於裝蠟點燈用。
每當“迎燈”時,點燃蠟炷,每迎一天,都會逐步加上燈,意為添丁。燈頂有一個鐵環,作為穿插橫桿便於支撐起。花燈由兩人作為主力支撐而起,左右各有兩位,手執鐵叉既可防搖晃又可幫助撐起。由於燈重,每行府家氏戴走一段,便換一幫人撐舉。花燈以各姓的房族為單位,各姓每房一盞。其中有七姓人丁較少,便合一盞花燈。
“迎玻璃子花燈”從正月十三的迎菩薩開始,到正月十七共五天。花燈行走路線由古街開始至街尾,然後繞至東林寺環村一周返回,或反之。其間花燈的先後順序分天排列,以每天依次輪迴排序,約定成俗。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長汀三洲鄉“玻璃子燈”習俗展現出三洲人民濃厚的客家文化和向上向善的追求,飽含三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代表了當地獨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文化。
保護措施
2022年8月,長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在汀州府文廟正式開館。該展示館展示面積3500平方米,設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等4個級別非遺項目的綜合展示、實物展示、非遺項目體驗區。展示館內內容豐富多彩,具有刻紙龍燈、塗坊花燈、三洲玻璃子燈、同睦村花燈等非遺項目實物。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9年2月20日,傳統元宵節期間,一年一度的抬花燈民俗(游玻璃子燈)活動在長汀縣三洲鎮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