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柄薹草,莎草科植物,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海南大學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共同完成。發現命名並在國際上公開發表海南特有新物種。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產地,分布,瀕危狀況,用途,主要意義,
簡介
長柄薹草隸屬於菱形果薹草組,該組為亞洲特有,約包含50個種,主要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中國現有分布記錄43個種,其中34個種為中國特有種。
形態特徵
多年草本,高約20厘米。葉柄長5-10厘米,葉長於稈,寬10-15毫米,苞片葉狀,長於花序,具鞘。小穗3-4個,彼此靠近,頂生1個雄性,線狀圓柱形,長1.5-4厘米;小堅果緊包於果囊中,菱狀寬橢圓形,三棱形,長6.5毫米,中部棱上縊縮,上部急縮成喙,狹圓柱形,長1.5毫米,頂端膨大呈盤狀;花柱基部稍膨大,宿存,柱頭3個。花果期4-8月。
產地
海南陵水。
分布
海拔500-900米雨林下。
瀕危狀況
長柄薹草居群僅有一處,植株數量較少。按IUCN(2001)評估,長柄薹草被列為“低危”物種。
用途
可作飼用利用。菱形果囊薹草組成員,在本組系統進化研究上重要的研究材料。
主要意義
長柄薹草分布狹窄、數量稀少,十分珍貴。該物種的發現豐富了生物種群資源,為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證明海南生態資源保護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