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護模式對脆弱老年人健康結局的影響研究》是依託山東大學,由王翠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期照護模式對脆弱老年人健康結局的影響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翠麗
- 依託單位:山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長期照護模式即老年人在家庭-社區或機構環境中接受照護,服務效果是老年人群特徵、環境和提供的實際服務相互作用的結果。對不同長期照護模式下老年人健康結局的比較效果研究,將為其體系最佳化提供理論和科學依據。本研究採用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的方法,進行不同長期照護模式下老年人群特徵、老年人健康軌跡的比較研究,以揭示不同模式服務相同特徵老年人群的程度及對其健康帶來的相對好處和危害,解決識別有效的長期照護模式的關鍵問題。本研究將以比較效果研究中PICOTS框架作為理論基礎,套用前瞻性佇列準實驗研究設計,追蹤1年,採取現場調研方法實證分析。
現場調查將在濟南市三個行政區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養老機構、老年人、家庭主要照顧者為主要研究對象。
調查將採用訪談、問卷、檔案調查的方式收集資料。本課題在國內首次開展長期照護直接比較效果縱向研究,並探索解決選擇偏倚的邊界分析技術,這將有助於豐富長期照護體系研究。
結題摘要
在當前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且呈現高齡化與空巢化的趨勢下,最佳化長期照護服務體系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根本出路。國內外研究中多單獨關注機構照護和家庭-社區照護服務人群,對於兩種模式的共同關注並直接比較的研究很少。比較家庭-社區與機構老年人群特徵以及不同模式下老年人的健康轉變趨勢、分析不同模式對老年人疼痛與跌倒等不良結局的影響,可為最佳化長期照護模式提供科學依據。
我們首先開展了預調查,以明確研究工具在老年人群中的適用性。然後抽取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天橋區、市中區三個行政區的符合標準的917名社區老年人與251名機構老年人進行了調查研究與身體功能測量,一年後進行了追蹤隨訪。研究發現,在身體、心理、社會功能與衛生服務利用方面,和社區老年人相比,機構老年人跌倒及住院的發生率高,服藥種類數量較多、自評健康狀況較差,ADL和IADL障礙、認知障礙、抑鬱發生率高,社會支持水平低,生存質量與生活滿意度低,對服務滿意度則較高;而在近1年急診史、慢病數量與多種共患病率、疼痛程度與疼痛率、MCS得分、BP得分、MH得分方面無統計學差異。
不同照護模式老年人健康結局轉變趨勢單因素分析表明,在1年隨訪期間,機構老年人較社區老年人ADL功能、IADL功能、認知功能下降及抑鬱加重風險更高,且近1年新發跌倒者也較多;在控制了社會人口學特徵以及基線健康狀況後,與社區老年人比較,機構老年人發生ADL、IADL功能下降以及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仍較高;在控制了社會人口學特徵後,機構老年人抑鬱加重與新發跌倒風險高於社區老年人。
本研究實現了預期目標,目前為止本項目已正式發表SCI/&SSCI收錄論文3篇,國核心心期刊發表中文論文3篇。在國內學術會議做主題口頭報告4人次,培養碩士研究生1名。通過本項目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專家進一步加強了合作研究,且本課題負責人成功申請到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7167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