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鄉(福建霞浦縣長春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90年,長春鄉位於縣境東南東沖半島北段,東瀕東海,西臨東吾洋,北抵福寧灣,西南連下滸鎮,西北接沙江鎮,行政區域153.6平方公里。境內設洪江、漁洋里、漁洋垾、秋竹崗、長門、武曲、傳臚、祖厝、長春、武岐、文岐、埕塢、長溪、法華、赤沙、里城、外城、加竹、閭峽、蜘蛛網、斗米、積石、亭下溪、下洋城、漁家地、大京、小京27個行政村,下轄316個村民小組、131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長春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春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下轄地區:洪江、漁洋里、漁洋垾、秋竹崗、長門、武曲
  • 地理位置:縣境東南東沖半島北段,東瀕東海,西臨東吾洋,北抵福寧灣
  • 面積:行政區域153.6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武周長安二年至宋元豐三年,大金至赤沙一帶沿海村落屬連江縣,其餘屬安東鄉安民里。宋元豐四年起,全境屬安東鄉安民、招賢里。元至清光緒年間,境域分屬四十二都、四十三都、五十二都。清宣統元年至民國中期,設大南(長春)區,轄東沖半島全部區域,漁洋限、漁洋、洪江等局部地區屬中南(洪江)區。民國25年,成立洪漁秋下、高羅、大小海斗窯、關赤羅塔、長春5聯保,隸屬第三區,下轄38保、408甲。民國27年,洪漁秋下、大小海斗窯、關赤羅塔聯保,分別改稱洪江、大金、閭峽聯保。
民國29年,長春、高羅聯保並為長春鄉,大金、閭峽聯保並為京閭鎮,洪江聯保改為漁江鄉。長春鄉轄祖厝、傳臚、長春、華陽、東龍、埕塢、文岐、武岐、積德、黃碴、長門、羅江、高羅、積石、儒林15保,鄉公所駐長春;京閭鎮轄京北、京南、京東、京西、斗米、芥石、北斗、小閭、閭澳、閭峽、羅浮、西宮、法華、赤沙、浮鷹、文澳16保,鎮公所駐閭峽;漁江鄉轄岱後、沙嶺、沙塘、赤湖、古縣、方厝、洪東、洪西、洪街、漁洋、下岐、秋竹、武曲、蘆江14保,鄉公所駐漁洋。民國32年,長春、京閭、漁江3鄉鎮撤併大南、南江鎮。民國34年,成立長京鄉,鄉公所駐長春,轄羅赤、閭江、小京、大京、京東、積石、高羅、長岐、長春、傳臚、武曲、浮鷹12保。
1949年10月,廢長京鄉建制,成立第二區,區公所駐長春。50年代初,第二區分出第七區後,區境設大京、閭峽、羅赤、高羅、傳臚、洪江、漁洋、武曲、積石、長春、程塢、長岐12個鄉。1956年2月,第二區改稱長春區,區內改設10鄉。1958年,撤銷長春區,成立長春人民公社,1959年轄洪江、漁洋、武曲、傳臚、長春、長溪、文岐、埕塢、羅赤、閭峽、大京、小京、斗米、積石、高羅、法華16個大隊。1961年5月,長春公社復為長春區,下轄10個公社、59個大隊。1966年10月,長春區再改為長春公社。1984年,長春公社改為長春鄉,轄26個行政村、121個自然村。

地理位置

1990年,長春鄉位於縣境東南東沖半島北段,東瀕東海,西臨東吾洋,北抵福寧灣,西南連下滸鎮,西北接沙江鎮,行政區域153.6平方公里。境內設洪江、漁洋里、漁洋垾、秋竹崗、長門、武曲、傳臚、祖厝、長春、武岐、文岐、埕塢、長溪、法華、赤沙、里城、外城、加竹、閭峽、蜘蛛網、斗米、積石、亭下溪、下洋城、漁家地、大京、小京27個行政村,下轄316個村民小組、131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長春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