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新民胡同

長春新民胡同

長春新民胡同,非一條胡同,而是泛指今天東起大馬路,北至五馬路中間的小街和胡同。據史料記載,20世紀初,時任吉長道尹兼商埠督辦的陶彬為發展商埠地,指定在現今長春西四馬路至五馬路一帶建設新市場一處,曾叫王氏胡同,後演化為新民胡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春新民胡同
  • 地點:長春
  • 西至:永春批發
  • 南至:四馬路
歷史沿革,創建過程,歷史變遷,現狀,歷史故事,

歷史沿革

創建過程

據史料記載,1800年,清嘉慶五年,清政府設立長春廳。這是歷史學界普通認同的長春城市的起源。多位致力於整理和研究長春歷史的學者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僅有二百餘年的長春歷史中,作為對外開放商阜地的新民胡同,折射並見證了後一百年長春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在拆遷改造中,新民胡同若得不到良好的保護和開發,長春很多重要歷史將無處可尋。

歷史變遷

胡同里的老建築多為一或兩層。兩層的臨街建築通常第一層為店鋪,第二層住人。建築門面仿照當時其他開阜通商地方的“洋式”風格,屋頂普遍使用人字架。建築材料主要為青磚、石灰和水泥砂漿。小街巷的入口處則採用人字形拱門作為穿過式的門洞。
新民胡同形成之初,其中的戲院和茶館已開始受到八方來客的喜愛。在胡同里酒足飯飽後,再到茶館或戲院里聽段書、看場戲,是當時生活在精神文化生活貧瘠年代裡老百姓“很享受並有些奢侈的事”。
後來,新民胡同經歷了抗戰時期的破敗,新中國成立後的再次繁榮,直至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長春市其他商業街區的不斷興起,這條百年胡同日顯蒼老。

現狀

長春市規劃局總規劃師辦公室負責人劉青柏介紹,2009年年末,長春市政府將新民胡同片區命名為“商埠地歷史街區”,列入長春市十處市級歷史街區之一。2011年6月,該局委託長春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長春新民胡同改造構想。
長春民進會員、歷史文化愛好者房友良認為,應重點保護一段具有商埠典型特徵的歷史街區,他還列舉了一些還具有保存價值的建築遺址。
長春史志辦編輯部原主任於祺元指出,對新民胡同的改造要考慮到它周邊的環境,並將新民胡同恢復工作的出發點落在重聚人氣上。
從小生活在新民胡同的歷史愛好者張林拿出了憑藉記憶繪出的新民胡同老字號圖紙,對“四海茶社”“新民浴池”“回寶珍餃子館”等老字號的地址予以確認。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曲曉范以杭州保護歷史街區為例,建議把新民胡同作為商業和文化的結合體予以保護,集中展示一個時期的建築樣式;整理在新民胡同生活、活動過的歷史名人的資料,建立名人紀念館,增加新民胡同的歷史厚重感。

歷史故事

單田芳小時候在長春新民胡同附近居住過。
當你在車上聽到廣播裡傳來單田芳老先生那熟悉的聲音時,也許壓根兒沒有想到,單田芳的童年是在長春度過的。單田芳的母親王香桂是西河大鼓的知名藝人,父親單永魁是她的弦師,夫妻倆曾經在東北三省紅極一時。
單田芳近年來開通了部落格,記述了在長春的很多往事,也提及1948年他和父母一起“出卡子”的經過。1948年下半年,單田芳一家準備離開長春。臨走前,母親炒了一夜黃豆,以備路上食用。一家人輕裝簡行,推著手推車就走出了家門。單田芳還清晰地記得,當時家人走過長春的東大橋,就此離開了長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