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丹井

“長春丹井”為荊門古城“三台八景”中的一景。是荊城老百姓為懷念邱處機而修的建築物。邱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元代登州棲霞人(現屬山東省),生於公元1148年。九歲時出家加入全真教,拜王崇陽為師,後成為該教龍門派首領,著有《攝生訊息論》、《大丹直指》、《翻溪集》等道家著作。元人首領成吉思汗曾在雪山召見過他,並尊為“神仙”。邱長春1227年辭世於北京白雲觀,元世祖忽必烈褒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封號,世號長春僧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春丹井
  • 地理位置:山東省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由來:為紀念邱處機而修的建築物
基本信息,詳細信息,

基本信息

邱長春不僅精通道教學說,致力宣揚“清心寡欲”的哲理,而且醫術和武術也十分精湛,喜歡雲遊各地扶貧濟弱,施藥祛病,據清乾隆版《荊門州志》記載,宋代荊門州城十字街有一座道院,名岑偉觀(現中天街新華書店後面),北宋末年毀於戰火。邱長春雲遊到此,發現荊門瘟疫嚴重,便在岑偉觀廢墟上建成新道觀,取名長春院,並在院內鑿井取水煉丹,發給病人服用,很快消除了溫疫,使人民恢復了健康。因此道觀香火鼎盛,拜客如雲。

詳細信息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改長春院為元妙觀。到了清代道觀開始衰落,甚至連庭院也被人侵占。清乾隆年間,知州舒成龍修復了元妙觀,收回了被侵占的觀地,將院內的名碑進行清理後又一塊一塊地豎起來,並在丹井四周築台保護。經過修理,使早已冷落的道觀重新活躍起來,“長春丹井”也成為荊門“三台八景”中的一景,觀賞者絡繹不絕,還有好多人取井水洗澡煎藥,據說可以增加藥力,祛病強身。
再說,荊門過去曾有一口大鐘,重六千餘斤,為元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主持僧紹阡鑄造,鐘紐有一斷痕,頭髮可以穿過去,但掛而不墜,人稱“過發鐘”。此鐘原來懸在東寶山的萬壽宮內,後來萬壽宮遭兵毀放到長春院的。清同治十一年知州舒成龍在鳳凰台廢墟上建成了新的州衙(地址今中天街金鳳凰珠寶店處),須要掛一口鐘,找了很久難以尋覓。秀才張東林等提供了線索,經過洗刷、火鍛去除鐘上污垢後懸於州署新樓上,不僅撞擊仍然聲音宏遠,儼然大呂之音,而且掛鐘四周絕無蚊蠅。據傳此鐘置放長春觀年深日久,吸收了寺院和丹井藥氣,故使蚊蠅迴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