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街

長慶街在中河東岸,東起新華路,西至仙林橋,長435米。宋稱安國坊,俗稱北橋巷。清名長慶街,1966年曾名長慶路,1981年復稱長慶街,1998年拓寬拉直後白蓮花寺前併入,仍名長慶街。

清《庚辛泣杭錄》有丁葆和《歸里雜詩》註:“太平軍中營朝將汪海洋最為猛悍,作館於長慶街,館旁造演戲台,甚宏。”汪海洋後被洪秀全封為康王。太平軍第二次攻克杭州,占時達兩年三個多月,由聽王陳炳文鎮守,他是杭州最高的軍事、行政長官,聽王府設在小營巷。此外,錢桂仁的比王府設在三元坊,鄧光明的歸王府設在柴垛橋,中營朝將汪海洋的官衙設在長慶街。
自辛亥革命後,杭州絲綢業綢莊和機戶、機坊的關係由放料收貨改為應銷訂貨。這樣,在綢市疲滯時,機戶成品脫手不易,周轉不靈。於是掮客、“茶會”(交易所)應時而生。1915年前後,已形成白蓮花寺前的絲綢交易茶會(阿榮茶店)。經歷了十餘年,到1925年,“茶會”改組,在王馬巷口正式成立了綢業貿易場,平均每日成交綢緞二百多匹。1934年,又在長慶街改組成杭州市綢業市場,首任場長為徐世衡。性質也變為官督民辦,每日成交絲綢達千匹左右。日軍侵占杭州,綢業市場停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