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號客貨船

長征號客貨船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始,上海沿海客運量逐年增長,而客船嚴重不足,難以適應需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船舶
  • 外文名:Ship
簡介,由來,性能指標,同類型船,災難過程,

簡介

長征號客貨船是新型沿海客貨船,由上海滬東船廠建造, 建成於1971年,是中國當時最大的甲型沿海客貨船。

由來

至1965年止,上海海運局總計18艘客貨輪的載客量尚不足一萬人。按交通部“以多載客,立足國內,簡化船型,成批生產為原則”的設計主導思想,沿海新型客貨輪於1969年開始設計動工。長征號客貨船就是其中的一艘。

性能指標

長征號客貨船船長138米,型寬17.6米,型深8.4米,吃水6米,5926總噸;載貨量2000噸,載客量856人;
該客貨船主機使用9ESDZ43/82型柴油機2台,功率2×3310千瓦,航速17節,續航力3500海里。

同類型船

與長征號客貨船同時期建造的新型沿海客貨船又稱長征型(長字型)客船,至1981年分兩批先後建成14艘,前12艘船名均以“長”字為首,分別加以征、自、力、更、生、錦、繡、山、河、松、柏、柳字。配屬上海海運局運營。另有2艘船名叫萬年紅、珍珠梅,歸廣州海運局管轄。該型船船長138米,型寬17.6米,型深8.4米,吃水6米,總噸5926,載貨量2000噸,載客量856人(不過在當時超員是經常的),主機使用9ESDZ43/82型柴油機2台,功率2×3310千瓦,航速17節,續航力3500海里。雖然這種沿海客貨輪具有航速快,穩性好,抗風力強和載客量大等優點,但因歷史原因建造質量不過關,載貨噸位偏大而難以充分利用(件雜貨的裝卸貨速度趕不上客船的班期,不能滿載出航,而當時設計該船時還沒有貨櫃的設計思想)。其中有7艘是在“文革”時期建造的,質量尤差。這類船主要行駛上海至大連、青島、廈門、廣州航線。前12艘中的後三艘的上層建築較前略有修改,即將游步甲板上的客艙延伸到舷邊,總噸達7600餘噸。這類船主要行駛上海至大連、青島、廈門、廣州航線。
這一型客貨船由上海滬東船廠製造,珍珠梅號是該船型最後出廠的一艏,1984年出廠,排水量也是最大的,達到7274噸,主機是2台滬東廠的破浪牌直列9缸直流掃氣二衝程9ESDZ43/82型柴油機,每台馬力3310千瓦,3台650KW柴油發電機。
本船型最後一艘“長柳”號先後改名為“旅行家”和“東方女王”號,船型從客貨船改為豪華遊輪。“旅行家”時代航行於深圳蛇口到海南海口的熱點航線上,後因航空旅行的發達,該航線客源減少,遂退出航運。目前改名“東方女王”號,航行於廣西北海到越南下龍灣的旅遊航線上。
長征號客貨船

災難過程

1994年5月23日,"長征"號客輪在上海港黃浦碼頭開航時發生火災,滅火出動消防車44輛,消防船3艘,拖消兩用船2艘,港監巡邏艇3艘,消防指戰員300餘名。滅火戰鬥歷時達18餘小時,安全撤出旅客和船員861人,災船在火勢失控中傾翻於黃浦江,滅火中有2名消防員犧牲,1名重傷,火災造成貨物財產損失185萬元,船報廢殘值598.8萬元,污油清理打撈等費用1240萬元。
一、船舶概況
"長征"號客輪1970年建造於上海滬東船廠,1971年8月投入營運,船舶總長138.2米,型寬17.6米,型深8.4米,5926總噸,載貨定額2000噸,載客定額864人。主機9ESDZ43/82B兩台,功率6620千瓦,滿載航速16.5節。
二、撲救經過
1994年5月23日,"長征"號客輪第二十九航次,船上共有人員861名,其中旅客760人,船員99人,船東隨船工作2人;載貨193.778噸,其中:郵件495袋,5噸貨櫃39隻,行包貨櫃7隻,轎車9輛,鋼琴2架,共涉及97家貨主,1723件貨物。20時30分駛離上海港黃浦客運碼頭1號泊位開往大連,20時36分該輪駛入主航道約6分鐘,當班機匠發現副鍋爐左側花鐵板下方起火,立即到集控室報警,先後拿了兩隻手提式泡沫滅火器撲救,但效果不大。隨後,在場的電機員、大管輪、三管輪、另一值班機匠、輪機長等5人馬上使用手提式泡沫滅火器、100升手推式泡沫滅火器、2支消防水槍滅火,火勢被壓下後又竄起。20時52分,輪機長上駕駛室報告火勢不能控制,船上向海監局報警,要求拖輪和消防船救助。20時54分,船長命令施放CO2封艙滅火,機艙人員撤離現場,關閉主機艙、輔機艙的14扇防火門和機艙天窗後,啟動CO2滅火系統向輔機艙施放36瓶CO2,總計900公斤(事後勘查,實際放出25瓶CO2,計625公斤)。輪機長見輔機艙的天窗關閉不嚴密,有煙冒出,即派員用棉被澆水後堵住天窗的漏煙處,並用黃沙撒在棉被上繼續澆水,增加艙室密封性,減少CO2泄露。CO2施放完畢後,火勢得到有效的控制。船長又令拋錨,等待拖輪幫助回靠碼頭。此時全船失去動力和照明,上下內外一片漆黑,861名旅客和船員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同時,因災船拋錨在黃浦江的主航道上,隨時會發生船舶碰撞事故,情況十分危急。
21時20分,上海港公安局水上消防支隊"港消一號"輪靠上災船,消防指戰員登輪後,一面向船員了解情況,一面組織偵察小組佩戴防毒面具,在船員引導下進入機艙偵察火情,途中因安全繩被卡住,偵察小組只能按原路退出。21時30分,"港消二號"、"港消五號"輪靠上災船,現場指揮又組織偵察組在船員帶領下,第二次深入機艙,在副機艙的副鍋爐旁的燃油櫃下方發現火源,火勢很大且向四周蔓延,現場指揮根據火情決定採取"內攻機艙,控制火勢"的措施。消防員分別從副機艙的左舷門、主機艙的右舷門攻入艙內,各出兩支水槍,奮力阻止火勢蔓延,為安全疏散船上的800多名人員贏得了寶貴的時間。21時45分,上海市消防局40餘輛消防車集結在碼頭邊、做好了隨時參加滅火戰鬥的準備。21時50分,災船被拖輪頂靠上碼頭,船上立即組織和引導旅客有秩序地撤離,22時20分,旅客和船員全部撤離災船,陸上消防隊迅速登輪,展開內攻滅火戰鬥。此時,因上船消防人員將機艙門和上層建築中的多層走道門打開,空氣進入形成氣流,使輔機艙燃燒更加猛烈,火勢沿著通道、梯口迅速向四周和上部蔓延,燃燒速度極快。不久,全船除第一甲板層以外,其他甲板層先後燃燒,走廊里、房間裡到處都是濃煙烈火,大火從舷視窗向外噴出,從船頂採光天棚各上竄出,火災失去了控制。內攻滅火的指戰員被迫撤離,但深入機艙滅火的水上消防支隊兩名消防員因退路被大火切斷,困在機艙里。領導和同志們都萬分焦急,現場指揮組織搶救人員進行了多次強行營救,但都未成功。由於艙內裝有200多噸燃油,為防止爆炸,消防員繼續對災船射水冷卻。23時,災船向右嚴重傾料,為了確保施救人員和救助船舶的安全,現場指揮命令全體參戰人員和消防船、拖輪等船舶撤離災船。23時35分,災船失去穩心側翻在黃浦江里,露出江面的船體部分繼續燃燒。為了防止船上油櫃破裂,油流入黃浦江,引起江面流淌火災,消防船移動在江面上,用消防炮射水泠卻滅火。5月24日17時將殘火全部撲滅。
點評:1994年5月23日,"長征"號客輪在上海港黃浦碼頭開航時發生火災,上海消防總隊及上海港水上消防支隊接到報警後,共出動消防車44輛,消防船3艘,拖消兩用船2艘,港監巡邏艇3艘,消防指戰員300餘名。滅火戰鬥歷時達18餘小時,安全撤出旅客和船員861人。但火勢因消防員無序開啟已封閉人機艙門,導致火勢蔓延擴大並最終失控,造成2名消防員深入機艙 內攻的消防員,1名重傷。船舶後因滅火用水大量注入,船體失穩而傾翻在黃浦江中,火災造成貨物財產損失185萬元,船報廢殘值598.8萬元,污油清理打撈等費用1240萬元,教訓十分深刻。
機艙是船舶的"心臟",其內部空間狹小,結構複雜,易燃可燃物材料,蔓延途徑,且火點隱蔽。一旦發生火災,火勢蔓延迅速,高溫濃煙積聚,而導致燃油及油蒸氣爆炸(燃)的發生,並造成內攻人員的傷亡,陳建軍、黃東華二位烈士均是在撲救船舶機艙火災中犧牲的。船舶火災撲救,加強火情偵察,加強船體冷卻,控制火勢範圍,預防爆炸(燃)的發生是滅火行動的重點;在組織內攻時,必須加強內攻人員個人防護和掩護接應工作;對已實施的封艙滅火措施,必須經嚴密偵測,和科學評估後甚可進行啟封作業,避免因加大通風而造成火勢蔓延和內攻人員受困;控制滅火用水量和船身平衡,防止因大量注水而造成船體顛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