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杜鵑(學名:Urodynamis taitensis):體長38-42厘米,體重120克。 成年雄性具長尾,上體完全棕褐色或褐色,頭部黑色,具有紅褐色條紋,眼睛上有白色條紋;下體胸腹部白色至紅褐色。
長尾杜鵑以昆蟲為食,也吃小螃蟹、蜥蜴和鳥卵。即使在非繁殖地區(諾福克島),也會看到有雛鳥栖息。是一種寄生鳥類,將其卵放在黃頭、白頭和棕色葦鶯的巢穴中。該物種在紐西蘭繁殖,並在冬季遷移往太平洋西南區域的島嶼。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長尾杜鵑體長38-42厘米,體重120克。 成年雄性具長尾,上體完全棕褐色或褐色,頭部黑色,具有紅褐色條紋,眼睛上有白色條紋;下體胸腹部白色至紅褐色。
生活習性
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力小螃蟹、蜥蜴和鳥卵。即使在非繁殖地區(諾福克島),也會看到有雛鳥栖息。
該物種在紐西蘭繁殖,並在冬季遷移往太平洋西南區域的島嶼。長尾杜鵑是一種寄生鳥類,將其卵放在黃頭、白頭和棕色葦鶯的巢穴中。長尾杜鵑的卵要早於寄主的卵先孵化,幼鳥會將寄主的卵擠出鳥巢,並會模仿寄主幼鳥的鳴叫聲以求餵食。
分布範圍
美屬薩摩亞、庫克群島、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諾魯、紐西蘭、紐埃、諾福克島、皮特凱恩、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托克勞、湯加、吐瓦魯、瓦利斯和富圖納。
旅鳥:澳大利亞、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