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認定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暨長安大學車聯網與智慧型汽車試驗場是我校為加快交通強國建設,促進交通行業轉型發展,推動自動駕駛在交通行業落地套用,在汽車綜合性能試驗場的基礎上,進行電子化、信息化、智慧型化改造完成的。測試基地是交通運輸部重點投資建設項目、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平台”重點投資建設項目。是國內外智慧型交通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教學、科研及產業化實驗平台,面向自動駕駛領域開展一系列的測試及研發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安大學交通運輸部認定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
- 主管部門:長安大學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機構領導,
研究方向
①自動駕駛車輛測試理論與方法;②基於車路協同的汽車安全與效能提升理論及方法;③用於車聯網大數據信息服務的系統集成理論與方法;④ADAS/自動駕駛對通信的需求理論,基於LTE-V/5G的自動駕駛理論與方法;⑤車聯網與智慧型汽車測試裝備與技術研發;⑥車路協同環境下交通監管與服務大數據分析理論與方法。
發展歷史
長安大學交通運輸部認定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依託長安大學車聯網與智慧型汽車試驗場建設運行,是2018年7月交通運輸部首次認定的三家“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之一,由交通運輸部主管,長安大學負責管理運營,測試基地主任由我校趙祥模教授擔任。
科研條件
測試基地的功能定位是:結合長安大學“交通運輸工程”世界先進學科建設規劃,建立世界先進的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學術研究基地和自動駕駛測試與認證中心。為我國智慧型汽車研發、生產和安全保障、智慧型網聯交通系統等提供測試技術支持;測試基地的發展目標是:建成在自動駕駛領域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國家級測試與認證核心機構、核心技術研發與推廣中心、高水平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測試基地始建於1995年,是全國高校第一個的汽車綜合性能測試試驗場。試驗場占地28萬平方米,擁有2.4km高速環道,1.1km長直道,1.3萬平方米的操縱穩定性試驗廣場,2.6km的模擬城市道路、交叉口等基礎設施,設定有5種可靠性強化典型試驗道路。測試基地建設符合交通運輸部《自動駕駛車輛封閉場地測試技術指南》規範要求,擁有滿足自動駕駛封閉環境測試需求的各類測試場地不少於22種,覆蓋我國典型道路環境、道路類型、天氣及光照條件和交通流環境,具備自動駕駛道路行駛場景、自動駕駛車輛城市道路場景、V2X車路協同場景等不低於37種測試場景的自動駕駛測試能力。
測試基地的日常工作由基地聯合管理委員會主持開展,同時設海外顧問團隊和專家委員會。顧問團隊及專家委員會成員由國內外合作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多方構成,通過該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自薦和同行推薦並經嚴格選拔評審組成,在制定測試基地發展規劃及總體技術路線、監督基地經費使用、開展成果評價、促進學術交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科研成就
已承接多項國內知名IT企業、通信企業、汽車製造廠、運營商在自動駕駛汽車和車路協同方面的測試工作,具有豐富的測試經驗;在基地團隊建設方面,我校建立了多學科交叉型創新研究群體,形成了研究、開發、測試、商業化推廣等多樣化的人才隊伍;圍繞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測試評價領域的研究,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3項,申請發明專利十餘項;同時利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在自動駕駛及車路協同研發、測試領域具有良好理論基礎和豐厚實踐經驗的畢業生。
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建設與運營,有利於我校圍繞車聯網及智慧型汽車領域在共性技術開發、標準制定、測試示範、交流合作等方面開展工作,促進我校與相關科研機構、通信及汽車企業之間、上下游產業之間建立有效運行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推進我國與國際先進車聯網及智慧型汽車技術水平同步發展。同時,以推進技術進步、更好服務產業發展為己任,突出公益性定位,不斷增強服務交通運輸發展的責任意識,持續開展車聯網與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創新、項目孵化、套用示範,努力建設高標準部級科研試驗平台,把握測試工作的科研試驗屬性,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不斷提升測試基地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將長安大學車聯網與智慧型車測試場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學術交流以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校企協同創新的示範基地。
機構領導
測試場地實行聯合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基地主任負責制,基地主任領導管理部、秘書處和項目部完成具體工作事宜。管理部承擔測試基地日常管理工作,負責水、電、網、道路及辦公環境等基礎設施的後勤保障和測試平台的升級改造,設定監控系統、警示系統、消防設備、給排水系統和照明系統;項目部承擔各類測試項目,整理測試研究成果,定期開展產業及技術研討會,完成測試基地對外開放相關事宜;秘書處承擔測試基地的工程建設監管、項目進度監督,同時負責組織行業技術交流和基地內部人員聘用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