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埔村(廣東省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埔村,位於鵝埠鎮西部,距鎮政府約 2.8 千米。與下城村、樓仔村、大水田村、長朗村相鄰。始建於 1948 年,因先祖方能麟遷此開基而形成。因建村之處地形像手掌,故取名手掌埔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名為長埔村。地形以低山丘陵和河谷地為主,村北有水底山,村南有雞公嶺,最高海拔約 300 米。村西北為南坑河上游,流經該村約 1000 米。村西南有錫坑水庫。

民國時期,屬惠陽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東江專區惠陽縣 ;1952 年,屬粵東地區海豐縣西湖鄉;1956 年 3 月,屬惠陽專區;1958 年 9 月,屬海豐縣雄鵝人民公社;1959 年,屬鵝埠人民公社;1984 年 1 月,屬鵝埠區公所;1987 年 4 月,屬鵝埠鎮西湖行政村;1988 年,屬汕尾市海豐縣鵝埠鎮西湖行政村;2011 年 2 月,納入深汕特別合作區;2017 年 9 月,納入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
村民主要有方姓。長埔村方姓先祖世居河南,後遷往福建莆田、廣東興寧,清道光年間從興寧遷至今惠東歸善縣。據《方氏族譜》記載,1925 年,長埔村開基先祖方能麟攜七子從歸善縣芋坑約新庵樓望村遷居到海豐鵝埠西湖村,剛到的時候,先後住在樓仔、格田、大水田等村的方氏宗親家裡。1948 年,為了躲避國民黨抓壯丁,遷至長埔村建居。村民均為漢族,客家民系,通用方言為客家方言。
2020 年末,該村戶籍總戶數 34 戶,戶籍人口 139 人,其中男性 72 人,女性 67 人;80 歲以上 3 人,最年長者 93 歲(男);實際在村人口 125 人。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番薯、花生,以飼養雞、鴨、鵝等家禽為輔,兼種植荔枝、龍眼、芒果等。改革開放後,部分村民開鞋廠、從事電腦配件加工業,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現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收入、經商收入、工資性收入。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芒果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菜粄、草藥粄、水糍、年糕等。國道 G324 線、深汕高速、廈深高鐵經過該村。20 世紀 70 年代通電,1984 年通電話,2008 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9 年通自來水,2015 年通網際網路。2005 年12 月,村民修建村道聯通公路,同時立村名碑及村道芳名碑。
1952 年,公立的鵝埠中心國小正式成立,以觀音堂、關爺廳為原始校舍。西湖、蛟湖、水美、田寮等村也相繼辦起了中心國小的分校。西湖分校(後更名為西湖國小)校址位於長埔村的石壁庵,校舍後來歷經多次修繕並增建,但到 20 世紀 90 年代,大多數已成危房。2000 年,由政府撥款和鄉賢集資,在長埔村後擇址修建西湖國小。2001年 6 月國小竣工,投入使用。2020 年末,西湖國小有 6個年級,6 個班,在校學生 104 人,教師 12 人。
傳統民居現存約 15 間。現存方氏宗祠,始建於 1989 年,重修於 2003 年,占地面積約 150 平方米,現仍作為宗祠使用。
正月十二、十三,村里新添男丁的村民要到宗祠掛燈,正月十六完燈,請全村村民喝“燈茶”,前來作客的村民要送一對丁餅、一對柑橘及紅包表示祝賀。農曆八月初一,方姓村民集體到山上掃墓,然後到宗祠祭祖,最後一起聚餐。
長埔村於 1997 年被廣東省民政廳列入《廣東省革命老區村莊名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