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垣上官村位於長垣縣城西北12.5公里,樊相鎮西4.5公里處。北與滑縣的瓦崗鄉接壤,其它與本鄉的張新店、王新店、李新店、八黑馬寨 、大張莊、青崗集、北成功比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垣上官村
- 所屬地區:長垣縣
- 面積:3.23 平方公里
- 人口:2882
簡介,醫療衛生,合作醫療,婦幼保健,環境衛生,特色產業,
簡介
面積:總面積3.23 平方公里 耕地總面積2956.1畝,其中菜園地720畝,人均耕地面積1.02畝
人口:居住村民786餘戶,共2882口人。下屬12個村民小組,
生產總值:2006年年總產值1120萬元,人均4000元,2003年實現了小康村,為長垣縣中等水平的村莊。
氣候:上官村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節性降水差異較大,春季多風少雨,夏季多雨較熱,秋季氣候涼爽,冬季較冷少雪。土層深厚,土質較好,農用價值較高.
上官村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是上官村人在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特別是上官村黨支部的正確領導下,自力更生,發奮圖強,艱苦奮鬥,與大自然拼搏和抗爭中得來的。偉大領袖毛澤東說過“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上官村經濟的發展,就是在這種鬥爭中成長壯大起來的。數十年來,上官村經濟發展有著曲曲折折的經歷和風風雨雨的考驗。
經濟 在貨運方面,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上官村運輸業發展很快,從事運輸業的村民已有35戶,運輸車輛38輛,總噸位650餘噸,其中大噸位車輛18輛,常年從事運輸業務,為我縣我村的工農業生產服務,每年可為上官村帶來上百萬元的收入。
醫療衛生
解放前上官村沒有醫療機構,也沒有像樣的醫生,村民得了病,有條件的到鄉鎮請一個鄉醫(中醫)診治。有的則用土單驗方醫治,有的看“端工跳大神”(迷信療法),就是這些土郎中,神漢道姑,一般村民也是請不起的,多數情況下都是靠不花錢的土方治療,土方治不好,那就只好硬拖硬抗了,或者在家挺著,是生是死聽天由命了。所以,在今天看起來很一般的疾病,像感冒、痢疾、瀉肚、瘧疾、小紅傷,在那時候都經常要人的命。
到了20世紀30-40年代,,村裡有了一名獸醫名叫穆保恆,,村民一般有點小病,如頭痛腦熱、腰疼退疼、傷風感冒都找他醫治。一有稍微重點的病就得到青崗村找龍步雲先生看病,或是到更遠的地方去請先生。1953年,上官村有了田鳳印醫生,田醫生原在國民黨軍隊任少尉醫官,有一定的醫療技術和臨床經驗,民眾都樂於找他看病。後來由於受泛政治化的影響,一直得不到啟用,只能憑個人的一技之長和對上官村百姓的一點愛心,為村民們解決一些疾病之苦。到了1956年村里又有了王玉科、李永安兩名鄉醫,在他們的帶領和幫助下先後又培養了幾名衛生員,上官村第一次建起了衛生所
1959年,上官村衛生所進一步擴大,新增加了一些醫務人員,地點設在大隊臨街房,醫務人員歸上官村大隊,業務歸樊相公社衛生院領導。村民患了常見病治療不出村,還能動一些外科小手術,社員看病感到非常方便。在防重於治的原則下,上官村廣泛開展防疫宣傳教育,採取了各種有效的防疫措施,大大降低了發病率。截至到1975年,在上官村消滅了傷寒、天花,1985年消滅了瘧疾,1995年開始,結核、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小兒麻癖、麻疹、B肝,實行免費防治,其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由於上級的重視和村黨支部、村委會及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80年代以後,大的流行病從未發生過。但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強度減少,腦、心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症逐年增加。隨著改革開放,人口流動較為頻繁,淋病、尖銳濕疣在我村又有所抬頭。從1959年至1994年的30多年裡,在衛生所工作過的醫生先後有田鳳印、王玉科、李永安、穆保生、田喜文、李榮芝、李自然、崔志華、穆天富、司鳳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集體經濟開始向個體經濟過渡,上官村的醫療機構也發生了變化,有的醫務人員開始個體行醫。1982年8月,王玉科率先在上官村建起了第一個個體診所。1994年1月,上官村衛生所撤銷,原來的醫務人員在村里建起了好幾個個體診所。1994年3月,穆天富診所開業,1994年11月,李存利診所開業,1996年6月,司欣然診所開業。由於這些個體診所分布廣泛,藥品齊全,有一定的診療技術和臨床經驗而且為全天候候診,村民看病感到非常便捷。儘管這些個體診所跟村民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是,也對上官村的醫療改革,全面推行合作醫療帶來了許多不便。在新的形勢下,必須有一個與社會主義新農村醫療事業發展相適合的醫療機構。2003年10月,村委會將三個個體診所合為一體,重新成立了上官村衛生所,為上官村醫療改革打下了組織基礎。
合作醫療
看病難、農民看病更難!”這是當前令9億農民心憂的一個現實問題。村民們說得好,“沒有健康,哪來小康”。如何構建新時期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緩解村民的醫療困境,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 20世紀60年代,上官村全面實行了合作醫療。那個時期的合作醫療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資金來源以集體經濟為主,以社員集資為輔,即:生產從集體積累中為社員每人每年支付5元,大隊撥款3元,社員個人每年從分配中扣除2元。大隊將上述款項劃撥到村衛生室,統一掌握使用,社員在本大隊衛生室看病不付現金,這是一種集體與社員形成的合作醫療制度。儘管資金不多,醫療條件也不太好,可社員們看病就醫卻感到非常方便。
到了70年代,上官村農村的合作醫療已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社員看病基本達到了小病不出村,即病即看的要求,極大地方便了廣大社員民眾。這對於解決當時農村地區缺醫少藥以及有效保障上官村社員民眾的身體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也是低收入開發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通過醫療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上官村人口平均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了68歲。這種健康業績的基礎,是國家在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輔之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網路遍布每個農村;培養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隊伍、合作醫療制度的實行“三大法寶”。
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和集體經濟成分的減少,上官村合作醫療同全國一樣出現了嚴重滑坡,重新出現了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據衛生部1998年進行的“第二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農村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比重下降為6.5%。2003年,國家為解決廣大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又重新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4年,上官村在上級黨和國家的關心幫助下,全村2882口人全部參加了新的合作醫療。新型的合作醫療是:村民每人每年拿出10元,國家補貼每人每年40元,由縣、鄉合作醫療管理機構掌控,村民一旦得了重病到指定的醫院就診所需要的費用經過有關部門審核後可報銷50%。這對於得了病而又看不起的村民來說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婦幼保健
1、 普及新法接生,建國前村民生活貧困,加之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婦女生孩子無保健措施,產婦與嬰兒死亡率高。建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人民民眾的健康與衛生。1955年3月,長垣縣政府舉辦第一期接生員培訓班,上官村派有接生經驗的老接生員李守榮參加了培訓學習,結業後回到本村配合婦女工作,廣泛深入地宣傳新法接生的好處和舊法接生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危害,新法接生逐步被廣大村民所接受。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醫療條件的改善,計畫生育的全面開展和普及,村民們對生育問題更加重視。70年代後期開始,所有臨產孕婦全部住院生產,確保了母子平安。
2、 防疫與兒童計畫免疫,建國前,對兒童沒有系統的防疫和健康保護措施,只是在每年的春季由鄉醫對新生幼兒初種一次牛痘,少數兒童接受二次種痘。1951年和1952年春季,長垣縣開展全民性普種牛痘,上官村村民積極回響進行接種。1952年還對部份易感人群接種霍亂菌苗、鼠疫疫苗、四聯菌苗(霍亂、傷寒、副傷寒、AB)。1957年增加傷寒、副傷寒、乙腦、百日咳、白喉等生物製品接種。1958年開始對兒童接種卡介苗。
1979年,國家對兒童預防接種初步實行計畫免疫,上官村計畫接種生物製品有:霍亂、傷寒、副傷寒、炭疽、乙腦、牛痘、脊髓灰質炎、麻疹等。
1980年計畫免疫預防接種對各種生物製品規定的免疫程式有計畫的進行接種。上官村建立了“計畫免疫卡”,對7周歲以下兒童以三聯製劑(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牛痘苗、麻疹疫苗、乙型腦炎疫苗、 脊髓灰質炎疫苗、卡價苗等基礎免疫製品,全面實行計畫免疫。
80年代開始,上官村每年都組織對學齡兒童及學齡前幼兒進行健康查體,對查出的貧血、蛔蟲、砂眼、僂病、先天性心臟病、哮喘病等疾病都及時進行治療,在國小統一發放驅蛔藥。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村民民眾生活大大提高,對兒童的各種保健措施也更加完善。
3、婦女勞動保護,1958年,上官村大隊開始實施婦女勞動保護措施,推行婦女月經期、孕期、哺乳期三期勞動保護,要求各生產隊在農忙季節婦女參加勞動執行”三調三不調”。即經期調乾不調濕,孕期調輕不調重,哺乳期調近不調遠,由婦女隊長負責婦女勞動力的調配工作。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級政府對婦女健康非常重視,結合計畫生育工作,上官村每年都定期為育齡婦女查體,有病治病,無病預防,使婦女病得以及時治療,有力地保證了婦女的身體健康。
環境衛生
建國初期,長垣縣人民政府回響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的偉大號召,在全縣掀起以反對美帝國主義在朝鮮戰場實施細菌戰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層層成立了防疫委員會、防疫小組和民眾性的防疫隊伍。當時,上官村也成立了防疫組織,培訓防疫人員,組織民眾遊行示威,反對美帝國主義的細菌戰。
1956年,根據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和毛澤東主席提出的“除四害、講衛生、消滅疾病”的號召,掀起了以“除四害”(蒼蠅、蚊子、麻雀、老鼠)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新高潮,全民動手消滅蒼蠅、蚊子、老鼠和麻雀,為降低四害密度,落實防病措施做出了努力。1957年,國家調整了“四害”內容,將麻雀從“四害”中“解放”出來,(現列為省二類保護鳥類)增加了臭蟲為“四害”之一。由於上官村沒有臭蟲,就把跳蚤作為“四害”進行滅殺。1958年,上官村大隊貫徹以生產為中心,堅持標本兼治,突擊與經常相結合的方法,發動民眾,清除垃圾,改良廁所,改變環境衛生,消滅蚊蠅孳生地。進入60年代,上官村大隊以積肥為中心,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管好欄圈,成為愛國衛生運動堅持經常的工作任務。進入80年代,將愛國衛生運動列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1995年,村委會對村裡的主要街道進行了徹底改造,由原來的土路面改為柏油路面,修建了橋涵和排水道,街道衛生實行分段清掃責任制,村委會定期組織檢查,對表現好村民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和獎勵,對差的單位進行批評教育。
2002年,新一屆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特別重視村民衛生和健康,對村裡的環境進行了根治,清除了垃圾和雜物,疏通了排水溝和下水道,對道路兩旁的牆壁進行了粉白,既改善了衛生條件,同時又改變了村容村貌,呈現出一派新農村景象。
上官村網站的建立,開闢了上官村網路文化、網路通訊、網路教育的新紀元。上官村建村1400年來,擁有和發展自己的網際網路絕無前有,就是在長垣縣的歷史上,建立農村網站也是獨具一枝。因此,有“長垣農村第一站”之美稱,倍受各級領導的關注和支持,深受廣大網民特別是上官村村民的青睞。
特色產業
該村有上官村塑膠壺廠,本廠主要生產民用塑膠壺、工業用壺等;上官村蔬菜大棚:種植芹菜、萵筍、小白菜、生菜、通菜等各種時令蔬菜;上官村暖氣片廠:主要加工各種暖氣片;上官村預製構件廠:主要生產預製板、瓦板、各種預製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