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坑口,根據此地的地勢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坑口
- 羅馬字母拼寫:Zhǎngkēngkǒu
- 性質:歷史地名
- 省份:江西省
長坑口,根據此地的地勢得名的地名。
長坑口,根據此地的地勢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因此地地勢低洼,故而得名。歷史沿革自得名以來未曾更名。1...
大坑口,朝陽溪“坑水”的主要出水口。提到“大坑口”,不少人馬上會聯想到邕江的水位。而提及朝陽溪,老南寧立即會想起那句熟悉的順口溜:“(上世紀)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心身受害。”斗轉星移,歲月變遷,如今,大坑口泵站成為抵禦洪水的...
192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在農講所參加中國共產黨。結業後,以國民黨黨務特派員身份回江西吉安工作,在油田、延福一帶舉辦農協骨幹訓練班,並成立中共陳坑口黨小組,任組長。李錦雲(1909—1934,河南新縣人)籍 貫:河南新縣 出生年月:1909年 犧牲日期:1934年03月 1927...
雙坑口位於浙江省青田縣萬阜鄉,民國13年當上浙江省省長的夏超故居之後山。簡介 雙坑口 郵編323907 她只是在兩山對峙、南北兩河如雙龍入潭的鬼斧神工開鑿的天坑上築了道大堤,造了座中型水電站,橫貫於青田海拔最高的西南山巔。高峽出平湖,一年四季,靜靜地躺臥在那裡。早在乾隆年間就有治坑水的歷史(有碑文...
大坑口,是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中的一個景點,也是武夷岩茶中的重要產地之一,系武夷岩茶正岩核心產區。地理位置 大坑口,位於北緯30度。從武夷山北次入口進入景區,過橋後沿著崇陽溪往三姑度假區方向走,數公里後會出現一塊石牌坊,這裡是進入大紅袍景區,通往天心永樂禪寺的路,便是“大坑口”的所在。大坑口並沒有特別...
浙江省磐安縣尚湖鎮嶺乾村東南方向一個叫長坑口山坳里,發現並試探性挖掘古代造紙廠遺址,面積3畝左右。發現 發掘人員在遺址現場發現了造紙池,底部有石灰和黃泥,廠房牆屋基等,當地村民說,遺址東側路段一直被村民叫做“紙廠後門”,遺址周圍依山傍水,三條溪流在此會合,山上有大片竹林,為造紙提供了原料和水資源...
坑口局部殘存有卵石和殘磚,可能作為踩踏面,或酒窖經過增修和改造。JA為小曲窖,由14個窖坑組成。窖坑之間由寬0.15~0.2米的三合土隔梁相間,窖壁和窖底亦為三合土夯築,壁上抹有白灰,局部脫落。窖坑均為長方形,坑口長1.3~1.98米、寬0.8~1.14米,窖深1.14~1.58米。除JA8外,其餘各窖底部均有...
老坑,指年代既久、素以出產量大且質精而著稱的石材坑口。要識別印石出產於新坑還是老坑,根據多數人的經驗,一是憑肉眼辨別,二是靠手掂試重量。另外,在廣東話中,老坑是對年長男性的不尊重稱呼。老坑也指中國四大名硯中三大石質硯中端硯、歙硯、洮硯石料的老坑。石材坑口 老坑由於歷代久遠,形成時間長,故而所...
灰坑的形制較多樣,以圓形口、直壁、坑體略呈袋狀者為主,也有的坑口呈長方形,圓角三角形等。文物遺存 綜述 花地嘴遺址內發現了骨、石、蚌器、陶器、玉器、硃砂繪陶禮器、動物骨骼及農作物顆粒。骨器 骨器的總量較少,主要以骨箭頭、骨錐為主。石器 石器中最常見的就是梯形的單孔石刀、石鑿、石箭頭、石斧、...
2003.04--2004.02 肇慶市廣寧縣坑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4.02--2005.01 肇慶市廣寧縣坑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02.08--2004.12中央黨校行政管理專業大學學習)2005.01--2009.02 肇慶市廣寧縣坑口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其間:2005.08--2005.09掛任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人民政府鎮長助理)2009.02--2011....
第一號車馬坑(M167)坑近正方形,坑口東西長3.3米,南北寬3.2米,坑底比坑口稍大些。本坑的東邊,相隔約二米,就是第二號車馬坑(M168);西邊,相隔約五、六米,是一個已經探明而未發掘的車馬坑。三坑排列在一條東西直線上。坑內埋著一輛車、兩匹馬和一個殉葬人。車轅向東,兩馬放在車轅兩側的橢圓形...
九龍窠,位於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風景區內的景點,開放時間為全年7:30-17:30。九龍窠,為茶葉名樅原生地---“大紅袍” 通往天心岩的一條深長峽谷,俗名大坑口,峽谷兩側峭壁連綿,逶迤起伏,九形如條龍。人們遂把峽谷喻之為游龍的窠穴,故名。景觀 九龍之間呈現一座頂部略呈圓形的小峰巒,稱為龍珠,故又稱...
灰坑不規則,坑口距地表1.8米,坑口長2.2米,寬1.5米,坑深1.2米。坑內為堆積層,第一層為黃花土,下面壓著一層薄薄的草綠色灰土;再下為黃花土及一層厚約6厘米的蛤蜊殼層。第三、四次發掘 1960年3月,福建省文物局第一期考古技術訓練班對曇石山文化遺址進行第三次發掘。開探方3個,面積78平方米。7...
其海拔1468米,深613米,坑口東西走向寬600米,南北走向寬420米,容積約為6700萬立方米。單級天坑為世界第一。被譽為“世界天坑博物館”。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獨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令其榮獲世界地質公園、國際岩溶與洞穴探險科考基地、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
拱攏坪天坑是位於拱攏坪景區西北端的貴州國家AAAA級景區,天坑又名吞天井,占地面積是600平方米。拱攏坪天坑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岩溶奇景之崩塌型大型漏斗,雄奇險峻,幽幻神秘,為貴州第一坑。簡介 天坑周圍由四座山巒圍合,坑口南北向約400米、東西向約150米,坑深約300米,如同一座巨型豎井。站在井底仰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