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嘴中新近白兀鷲(Mioneophron longirostris),胡兀鷲類新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嘴中新近白兀鷲
- 拉丁學名:Mioneophron longirostris
生物介紹,發現過程,
生物介紹
胡兀鷲類與禿鷲類被統稱為舊大陸鷲,儘管它們在鷹形目里並不構成姐妹類群。豐富的化石證據顯示舊大陸鷲廣布於北美中新世到晚更新世的地層中;相比之下,早期鷲類化石在舊大陸的發現卻寥寥無幾。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李志恆等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合作者報導了一件發現自中國臨夏地區的新的胡兀鷲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長嘴中新近白兀鷲(Mioneophron longirostris),是胡兀鷲類在舊大陸(亞洲、歐洲和非洲)的最早記錄,擴大了該類群分布的時間和空間範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鳥類學會出版的學術期刊《The Auk》上。
發現過程
由於鷲類骨骼纖細、中空以及體型較大等特徵,大多數已發現的標本零散破碎。這件近乎完整的化石發現於甘肅臨夏盆地的晚中新世柳樹組的黃灰色的粉砂岩層中,在相同層位中已經有過多種完好保存的鳥類化石的發現和報導,如禿鷲類的甘肅鷲,獵食性的和政隼以及較大體型的平胸鳥類,臨夏鴕鳥。以此可以描繪出在600-700萬年前的中國臨夏地區,山間盆地中生活著種類豐富的新生代鳥類,不僅有善於在陸地上奔跑的大型鴕鳥,天空中還翱翔著不同的鷲類,如食腐肉的甘肅鷲以及雜食性的胡兀鷲類,以及敏捷矯健的以獵食為生的和政隼。
在分析對比過舊大陸鷲的古地理以及地質歷史時期的分布後,研究人員發現,舊大陸鷲類的早期種類大多屬於處於鷹行目中處於基幹位置的胡兀鷲類,它們的在北美的出現和輻射與中新世北美的草原擴張有密切關係;而較為進步的禿鷲類的輻射則相對較晚發生,與C3-C4植被的更替演化相關聯。胡兀鷲類作為一個整體的輻射演化要遠早於C3-C4的過渡,中新近白兀鷲的發現印證了這一假說。
新標本的發現為研究舊大陸鷲類在舊大陸的演化和古地理分布提供了證據,但揭示舊大陸鷲類的古地理起源以及和演化模式仍需要更多、更早的化石來厘定。舊大陸鷲類在北美的滅絕以及在舊大陸的殘留和輻射仍舊是鳥類古地理中的一個有待解決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