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喙大丁草(學名:Gerbera kunzeana A. Br. et Aschers.)是菊科大丁草屬植物,根狀莖極短,為殘存棕黑色的葉鞘所圍裹,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葶之頂,瘦果紡錘形,具4強縱棱,被白色粗毛,且有紫紅色斑點,冠毛略粗造,鮮時紫藍色,乾時粟褐色,生長於海拔2700-3700米的林緣、灌叢中或草地上。分布於西藏、雲南及四川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喙大丁草
- 學名:Gerbera kunzeana A. Br. et Ascher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帚菊木族 Mutisieae
- 屬:大丁草屬 Gerbera
- 組:唇舌組 Sect. Anandria
- 種:長喙大丁草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雲南及印度、尼泊爾、不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極短,為殘存棕黑色的葉鞘所圍裹;根帶肉質,粗細並存,簇生。葉基生,蓮座狀,葉片紙質,倒卵狀長圓形或匙狀長圓形,長3-12厘米,寬1-4厘米,下部琴狀分裂,頂裂大,長1-4.5厘米,頂端鈍、圓或有小尖頭,邊緣波狀或具不規則的疏齒刻,側裂小,2-3對,圓而有時具極少的細齒,上面無毛,但有密細腺點,下面密被白色綿毛;中脈兩面微凸起,側脈5-7對,於頂裂基部較多,纖細,網脈不明顯;葉柄長2.5-7厘米,上部具狹翅,多少被蛛絲狀毛,下部擴大成鞘,鞘常呈紫紅色,寬3-6毫米,無毛。花葶2-5叢生或偶有單生,直立,長6-28厘米,下部脫毛,上部被綿毛,毛於頭狀花序基部最密;苞葉線狀鑽形,長7-15毫米,基部最寬,被毛或脫落變無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葶之頂,於花期直徑1-1.5厘米;總苞圓筒形或狹鐘形,略高於冠毛;總苞片2層,頂端全部漸尖而帶紫紅色,外層狹披針形或線形,長7-12毫米,基部寬約1.5毫米,內層長圓形,長7-22毫米,寬2-2.5毫米;花托無毛,直徑2-2.5毫米。花淡紫色或紫紅色,全部隱藏於冠毛之中;雌花冠纖細,舌狀,舌片小,長近1毫米,頂端具3齒,中間1齒大而長,兩側2齒較小,檐部內2裂長圓形,長約0.3毫米,花冠管長為舌片的4-5倍。兩性花花冠較粗而短,管狀二唇形,長3-3.5毫米,外唇具3細齒,內唇2淺裂,裂片大於上唇的細齒,長僅0.3毫米;雄蕊內藏,花葯基部扭曲,無明顯尾部;兩性花的花柱分枝略扁,頂端鈍。瘦果紡錘形,具4強縱棱,被白色粗毛,且有紫紅色斑點,頂端具3-3.5毫米長的喙,連喙長7-9毫米。冠毛略粗造,鮮時紫藍色,乾時粟褐色,長7-9毫米。花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700-3700米的林緣、灌叢中或草地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藏東南部(波密、察雅、貢覺)、雲南北部和西北部(會澤、維西、德欽)及四川西南部(木里、九龍、滬定)。印度、尼泊爾、不丹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