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鄉村家庭剩餘空間公共使用的設計類型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婁永琪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三角鄉村家庭剩餘空間公共使用的設計類型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婁永琪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長三角地區高速城市化導致城鄉社會、經濟結構的快速轉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產生了大量的鄉村家庭剩餘空間;同時歷史上一度活躍的鄉村公共空間的衰弱,影響了農村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持續發展。將鄉村家庭剩餘空間通過適當的方式轉為公共使用成為解決這種兩難狀況的策略之一。.本研究將基於對長三角地區鄉村家庭剩餘空間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歸納出鄉村家庭剩餘空間的典型類型;進而結合鄉村與城市兩個子系統間複雜、動態的耦合關係,對家庭剩餘空間可能的公共使用需求進行類型研究;進而從規劃和設計角度在系統層面採用多學科交叉研究方法,結合城鄉規劃、社會經濟學、生態建築學、可持續設計、環境行為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剩餘空間公共使用的設計類型並對原型進行實證研究。.課題組將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與村民密切合作,部分實施研究的階段成果;並對之進行跟蹤、分析和修正;進而為該領域的鄉村規劃理論和實踐積累第一手的研究經驗。
結題摘要
長三角地區高速城市化導致城鄉社會經濟結構快速轉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產生了大量的鄉村家庭剩餘空間;同時歷史上一度活躍的鄉村公共空間的衰弱,影響了農村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持續發展。將鄉村家庭剩餘空間通過適當的方式轉為公共使用成為解決這種兩難狀況的策略之一。 本研究基於長三角地區鄉村家庭剩餘空間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歸納出鄉村家庭剩餘空間的典型類型;進而結合鄉村與城市兩個子系統間複雜、動態的耦合關係,對家庭剩餘空間可能的公共使用需求進行類型研究;最後得出家庭剩餘空間公共使用的設計類型並對原型進行實證研究。研究對主要的設計類型都進行了“產品服務體系設計(PSSD)”,每個PSSD都是包含了商業模式在內的一體化解決策略。 本項目採用開放式的研究策略,與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芬蘭阿爾托大學、荷蘭鹿特丹大學、丹麥科爾丁大學、瑞士伯爾尼大學、清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美國IDEO等國內外一流設計學院和企業合作,先後結合項目舉辦了十餘個國際聯合設計工作坊,推進項目同時也把這個地方性問題的研究和國際設計研究前沿相連。項目的研究涉及社區支持農業和旅遊、鄉村景觀、鄉村公共空間、城鄉互動數字平台、系統設計、設計方法論等多個設計研究領域。在以上領域,共培養了碩士研究生13名。基於前期的設計研究成果,項目組以上海崇明島仙橋村為基地的名為“設計豐收DesignHarvests”的實證研究,通過和社區居民、創業者、政府、企業等利益相關者開展協同設計、協同服務、協同管理和商業模式開發,完成預期的2戶農宅以及一個農用大棚公共化使用的原型設計和建設。 目前,本項目已經成為 DESIS國際社會創新和可持續設計聯盟最重要的示範項目。通過3次DESIS國際設計研究會議,有力推動了國內設計研究界“自下而上”的城鄉互動設計。項目關於設計“主動介入”的“新設計思維”以及在“社會創新設計”的相關設計實踐和理論研究在國內處於前沿位置。該項目的研究成果被廣泛發表於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總計論文12篇,特邀主題報告9次。作為重要成果的《設計豐收:一個針灸式的可持續設計方略》一書英文版由瑞典MistraUrbanFuture正式出版。項目受邀在2012芬蘭赫爾辛基國家設計博物館、2012中國設計大展(深圳)、2013法國聖埃蒂安雙年展等國際重要展覽展出,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學術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