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天楊(中藥材)

鑽天楊(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鑽天楊,中藥名。為楊柳科植物鑽天楊Populus nigra var.italica(Moench) Koehne的樹皮。我國長江及黃河流域各地廣為栽培。具有涼血解毒,祛風除濕之功效。常用於感冒,肝炎,痢疾,風濕疼痛,腳氣腫,燒燙傷,疥癬禿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鑽天楊 
  • 別稱:筆楊、箭桿楊、白楊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楊柳目
  • :楊柳科
  • :楊屬
  • :鑽天楊
  • 分布區域:我國長江及黃河流域各地廣為栽培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心經。

功效

涼血解毒,祛風除濕。

主治

感冒,肝炎,痢疾,風濕疼痛,腳氣腫,燒燙傷,疥癬禿瘡。

相關配伍

1、治肝炎,痢疾,感冒:鮮鑽天楊樹皮60-12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風濕疼痛,腳氣腫:(鑽天楊)樹皮泡酒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3、治高血壓:(鑽天楊)樹皮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4、治燒燙傷:(鑽天楊)枝適量。燒成灰,加冰片少量,用香油調勻,塗患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5、治疥癬禿瘡(鑽天楊)樹皮燒炭,香油調搽,每日數次;或樹皮、花熬膏用。(《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泡酒。外用:適量,燒炭研末調搽;或熬膏塗。

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收或結合栽培伐木採收,將剝取的樹皮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鑽天楊,又名美國白楊、筆楊。喬木,高達30m。樹皮暗灰褐色,老時溝裂;樹冠圓柱形。芽長卵形,先端長漸尖,淡紅色,富粘質。長枝葉扁三角形,通常寬大於長,長約7.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截形或闊楔形,邊緣具鈍圓鋸齒;短枝葉菱狀三角形或菱狀卵圓形,長5-10cm,寬4-9cm;葉柄上部微扁,長2-4.5cm,先端無腺點。雄花序長4-8cm,雄蕊15-30;雌花序長10-15cm。蒴果2瓣裂,先端尖,果柄細長。花期4月,果期5月。

生長環境

喜光、抗寒、抗旱,稍耐鹽鹼及水濕。我國長江及黃河流域各地廣為栽培。

性狀鑑別

樹皮呈板片狀。外表面暗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溝槽,除去外皮後顯黃白色或棕黃色,纖維性;內表面較平坦,黃白色或黃棕色,質輕。折斷面成片狀,纖維性。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涼血解毒,祛風除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