鑷白(清朝乾隆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鑷白》是清代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鑷白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愛新覺羅·弘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鑷白
鬃發星星不勝鑷,髭鬚點點尚堪鑷,
兩歧之物應暗笑,何厚於須薄於發。
好少惡老人情然,亦有不同為變遷,
昨近慶典賜舉業,頗有履歷增其年。
好惡惡好非顛倒,世間古道今應少,
對隆王昌非所知,但知坊記不言老。

注釋譯文

鑷白:謂拔除白髮和白須。
鬃發:鬃毛。蕭紅《生死場》三:“他扭歪著身子跨到前面,用手摸一摸馬兒的鬃發。”
鑷:用鑷子夾。
髭鬚:嘴周圍的鬍子。
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變遷:事物的變化轉移。
舉業:為應科舉考試而準備的學業。明清時專指八股文。後蜀何光遠《鑒誡錄·攻雜詠》:“陳裕秀才下第,游蜀,誓棄舉業,唯事脣喙。”《朱子語類》卷十三:“南安黃謙,父命之入郡學習舉業。”《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我只道他舉業已成,不日就是舉人、進士。”姚華《論文後編》:“熙寧中,王安石創立經義,以為取士之格,明復仿之,更變其式,不惟陳義,並尚代言,體用排偶,謂之八比,通稱制藝,亦名舉業。”
履歷:指人的資格和經歷。
古道: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學術、思想、風尚等。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弘曆(1711.9.25-1799.2.7),即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極,在位六十年,退位後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中國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樹,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