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骨木鑲嵌)

鑲嵌(骨木鑲嵌)

鑲嵌(骨木鑲嵌),浙江省寧波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中國鑲嵌藝術歷史久遠,風格獨特。殷商時代,銅器鑄造中即已出現錯金嵌玉的裝飾紋樣。隨著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天然彩石、卵石、貝殼、螺鈿、寶石、玉石和人造玻璃料器、陶瓷、木料等都成為了鑲嵌的原料。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鑲嵌藝術積累了許多重要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直接鑲嵌法、預製法、反貼反上法、正貼正上法等。除平面鑲嵌外,也可以在浮雕上進行鑲嵌,這種鑲嵌方法可以進一步增強鑲嵌對象的立體感。明清以後,浮雕鑲嵌的方法廣泛運用於各種工藝品的裝飾,清代中晚期還出現了在不同“地子”上鑲嵌戲曲人物故事的浮雕鑲嵌法,嵌瓷、骨木鑲嵌即屬此類。鑲嵌工藝品具有堅固、耐曬、耐潮濕、不易變色的優點,材料的質感及由此而產生的形、色、光效果使鑲嵌工藝品平添了藝術魅力,盡顯粗獷渾厚、華貴絢爛之美。

2008年6月7日,鑲嵌(骨木鑲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9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鑲嵌(骨木鑲嵌)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浙江省寧波市
  • 遺產編號:Ⅶ-91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種類,紋樣布局,構圖,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骨木鑲嵌工藝的歷史較早可追溯到龍山文化時期。據記載,骨木鑲嵌在殷代已經列入“六工”(即土、金、石、玉、獸、草)之一。
隋唐時,骨木鑲嵌在寧波開始盛行。
南宋時,寧波因其便利的水陸交通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埠,商業和手工業隨之繁榮,其中木器家具製作業迅速壯大,促進寧波骨木鑲嵌製作業的發展,並逐漸形成風格獨具的寧波骨木鑲嵌工藝。
明清時期,經過木雕、實剔木雕、木嵌、骨木和嵌幾個發展過程,骨木鑲嵌工藝日臻成熟,較快在寧波地區民間家具上廣泛套用。當時的寧波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件骨嵌家具。
清至民國以來,奉化骨木鑲嵌承前啟後,名家輩出,但無文字記載,早期傳承狀況難以稽考。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諸多歷史原因,骨木鑲嵌技藝一度匿跡,從業人員也減少較多。

文化特徵

種類

骨木鑲嵌涵蓋門類較多,實用性較強,包括傳統家具、生活用品、門窗建築裝飾等。常用的題材多以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生活風俗、和合二仙、梅蘭竹菊等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內容豐富多彩。
骨木鑲嵌工藝製作的器具品種繁多,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傳統家具類:包括床,榻,箱櫃、桌椅、屏風等;二是生活用品類,包括硯盒、首飾箱、梳頭箱、果盒、鏡框、茶盤、花盆架等;三是門、窗、掛落、憑欄等建築裝飾物。

紋樣布局

骨木鑲嵌的紋樣布局有以下特點:因其自身特點,紋樣布局需要疏密勻稱。勻稱成為了傳統骨木鑲嵌的一個突出風格。由於潔白的牛骨和深沉的硬木在色彩上有著明顯的對比,如果布局不均勻便會給人以不均衡之感;畫面的整體布局採用散點透視法,沒有近大遠小的規律,一般採用平視法與俯視法,這種構圖方法具有漢代壁畫的韻味。
骨木鑲嵌的紋樣多為傳統紋樣的組合,如博古、回紋、卷草紋、洋花、暗八仙等。這些紋樣都較為簡練,大多是在自然形態的基礎上經過提煉、簡化而成,被廣為套用,隨著吉祥文化的興盛,這些傳統紋樣被賦予了吉祥的含義。
博古紋是中國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這種紋飾常出現在各種工藝品上作為裝飾,寓意高潔清雅,具有典型的中國民族文化特色。
回紋是被稱為富貴不斷頭的一種裝飾紋樣。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而來的,因為它是由橫豎短線折繞而成的,形態猶如"回"字,所以稱作回紋。廣泛用於織繡、地毯、瓷器、漆器以及建築上作為裝飾,
卷草紋是一種表現自然的中國傳統裝飾圖案,草紋常採用忍冬草、荷花、蘭花、牡丹花等花草抽象成一條“S”形的波狀曲線為主幹,再結合“C”型曲線構成花草、枝葉的形象,其造型多曲卷圓潤,因此稱之為卷草紋。卷草紋飾真實而又簡潔地表現了植物源源不斷的生命形式,富有運動感和節奏感,象徵著芸芸眾生頑強的生命力,常被用於家具上做邊角裝飾。
洋花紋是明末清初較為常見的一種裝飾紋樣,當時的中國與西方往來頻繁,因此一些西方的家具或建築上的裝飾紋樣逐漸被中國所用,這一時期出現了大批以西洋花紋作為裝飾的家具。
暗八仙是八仙過海中八位神仙所持的法器,法器也暗指八位仙人,同樣具有吉祥的寓意,因此稱之為暗八仙。這八種法器分別為:葫蘆、團扇、魚鼓、寶劍、蓮花、花籃、橫笛和陰陽板,它們是“道家八寶”,代表了中國道家追求的精神境界。

構圖

在骨嵌構圖中,不強調景與景、物與物之間的自然比例關係。人可以比物大,樹可以比山水大,花鳥可以比山石大。布局的隨意性較強,空間關係表現自由,各種景物可以任意組合,可散、可聚、可高、可低,觀賞者不論駐足何處都可以進行觀賞。各個景物之間,如人物、山石、花鳥、樹木之間遵循前景不檔後景的原則。充分利用動與靜、柔與剛、大與小等對比手法,呈現出古拙、樸素的藝術效果。

製作工序

骨木鑲嵌以象牙、紅木、牛骨、螺鈿、銅片、臘石、花梨木、黃楊木等為原料,在木匠製作的家具坯架上起槽後,嵌以各類飾紋,再經雕刻、打磨、鞣漆,是一種能起到裝飾、美化作用的傳統工藝。一般分為高嵌、平嵌、混合嵌三種。下面以骨質平嵌為例,其大致工藝流程如下:
一、將骨質材料放入硝鏹水內進行防腐處理,經高溫消毒後清洗、漂白。
二、用鑿子、快刀等工具將骨質材料加工成片狀,待用。
三、根據構圖,用雕刀在待嵌的家具坯架上,雕刻山水、花草、人物、動物等作為底槽。
四、將骨質材料按木質底板的圖樣,加工成形。
五、魚膠她化後塗於水質底槽內,趁熱將精心加工好的骨質材料按序嵌入。六、用刮刀修正鑲嵌面,使其平整光滑。
六、鞣漆。

題材作品

常用的題材大致可分為:人物故事,包括民間傳說,歷史故事,戲曲片段、生活風俗等;山水風景,包括名勝古蹟,四時景色等;花鳥靜物,包括花、鳥、蟲、魚等裝飾圖案和博古、回紋、暗八仙等傳統紋樣。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陳明偉,男,1960年6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鑲嵌(骨木鑲嵌),申報地區為浙江省寧波市。
保護措施
2012年11月6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寧波骨木鑲嵌”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陳明偉籌資建造的私人博物館“紫林坊藝術館”。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寧波市鄞州紫林坊藝術館獲得“鑲嵌(骨木鑲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鑲嵌(骨木鑲嵌)項目保護單位寧波市鄞州紫林坊藝術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6年04月27日,“美麗浙江·欣賞香港”嘉年華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開幕,活動上展出了骨木鑲嵌作品。
2020年4月13日,“春暖寧波、潤肺鄞州、樂活錢湖”,2020寧波·鄞州-東錢湖(上海)旅遊推介會在上海萬達瑞華酒店舉行。活動上展出了骨木鑲嵌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