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幣是現代硬幣中一種新的樣式,是用兩種不同的金屬鑲嵌而成的硬幣。1988年法國率先大量發行的10法郎的鑲嵌式雙色金屬幣,被各國看好。鑲嵌幣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流行。其實,鑲嵌鑄幣工藝技術,早在我國西漢末年,就出現在錢幣製作上,生產鑄造了著名錢幣——金錯刀,這比法國的鑲嵌式硬幣早1900餘年。金錯刀理所當然地成為鑲嵌幣的鼻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鑲嵌幣
- 隸屬:現代硬幣中一種新的樣式
- 含義:用兩種不同的金屬鑲嵌而成的硬幣
- 最早出現:西漢末年
鑲嵌幣成為掠奪工具,王莽實行幣改,金錯刀是財富的象徵和藝術品,
鑲嵌幣成為掠奪工具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為了削弱劉漢統治集團的政治勢力,剷除支持劉漢集團的社會經濟基礎,摧毀豪強財富,洗劫天下錢財,以增強新朝統治的財力,支付龐大的軍政開支,王莽違背社會經濟規律,托古改制,朝令夕改,從公元7年到公元14年,前後8年,進行了四次貨幣制度大改革。每次幣改,就是全國範圍的大掠奪、大浩劫,其結果錢法混亂、百業凋零、百姓流散、社會動盪、經濟崩潰,成為王莽新朝政治滅亡的催化劑。當新朝政權崩潰時,長安宮庫存王莽搜刮而來的黃金達70餘萬斤。金錯刀就是王莽第一次幣改的產物。
王莽實行幣改
居攝二年五月,王莽實行幣改,宣布黃金國有,“禁列侯以下,不得挾黃金,輸御府受直”,廢除黃金的民間交易,並仿先秦貨幣推行三種新幣,即錯刀(又名金錯刀)、契刀、大泉五十,與五銖錢並行。錯刀為青銅質,形似鑰匙,幣文為“一刀平五千”,上為方孔圓形,下為刀柄形,按當時規定,一枚金錯刀價值相當於五千枚重4克左右的五銖錢,實實在在是一種虛值高價的大額貨幣,強權嚴法,強制推行。
金錯刀流通的時間不長,前後兩年,其原因十分簡單。王莽相信讖緯之學,迷信風水,一直擔心劉漢集團東山再起、捲土重來,他認為“劉”(繁體)字含金、刀,有凶煞之氣,“金錯刀”名字不吉不利,“錢”、“銖”均帶有“金”旁,因此,於公元9年第二次幣改時,就把帶“金”、帶“刀”的金錯刀、契刀和五銖錢全部廢除。
金錯刀標新立異,製作精巧,文字優美,其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可謂一絕;“一刀平五千”,其篆文圓熟流暢、剛勁峻削、勻稱得體,可謂二絕;摒棄秦漢貨幣名稱“兩”、“銖”,與後來的貨幣“通寶”、“元寶”、“重寶”之稱“涇渭分明”,只此一名,可謂三絕;鑄工精湛,“一刀”文字,以黃金鑲嵌而成,金光燦燦,呼之欲出,與青銅底色交相輝映,格外閃亮,醒目動人,這無論在古代銅錢中,還是近代的機制幣中,是僅見的,可謂四絕。正如清代學者、錢幣收藏家戴熙在《古泉叢話》中贊云:“(王莽)為古今第一鑄錢手,人皆有一絕,莽為錢絕”。
金錯刀是財富的象徵和藝術品
金錯刀是財富的象徵,又是一件非同尋常、藝術含量極高的藝術珍品。歷代文人雅士多為之傾倒,留下許多膾炙人口詩詞佳句。東漢張子平《四愁詩》曰“美人賜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唐朝杜甫《對雪詩》曰:“金錯囊徒罄,銀壺酒易賒。”孟浩然《峴山作》曰:“美人聘金錯,縴手臉鮮紅。”韓愈《船詩》曰:“爾持金錯刀,不入鵝眼貫”,又在《潭州泊船》曰:“聞道松醪賤,何須吝錯刀。”可見金錯刀對後世的影響不小,莫要小覷。
金錯刀在古錢收藏中的知名度極高,身價不菲,後世紛紛仿鑄,偽品極多。清末民初時的偽品,“一刀”兩字通常凸出,系銅質,乃用青銅同時鑄成,用黃金填錯極少。上世紀80年代以後,發現不少用金粉描成的偽品,近年出現用黃金鑲嵌的贗品。因此,在購買金錯刀時,必須格外小心謹慎,細心鑑別,以免踏上“地雷”,花了錢,交了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