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秦而止

鑒秦而止

鑒秦而止(jiān qín ér zhǐ)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鑒秦而止
  • 拼音:jiān qín ér zhǐ
  • 出處:《資治通鑑》司馬光 北宋
  • 釋義:“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基本信息,拼音,釋義,原文與注釋,出處,原文,注釋,譯文,寓意,唐太宗,

基本信息

拼音

jiān qín ér zhǐ

釋義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原文與注釋

出處

《資治通鑑》司馬光 北宋

原文

上①嘗謂公卿曰:“昔禹鑿山治水,而民無謗讟②者,與人同利故也。秦始皇營造官室 而民怨叛者,病人③以利己故也。夫靡麗珍奇,固④人之所欲,若縱之不已,則危亡立至。朕欲營一殿,材用已具,鑒秦⑤而止。王公以下宜體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間,風俗素樸,衣無錦繡,公私富給⑥。
選自

注釋

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讟(dú):怨言。③病人:使人受害。病,使動用法。④固:本來,固然。⑤鑒於秦的滅亡,就是以秦的滅亡作為鏡子。⑥給(jǐ):富裕,充足。

譯文

唐太宗曾經對大臣們說:“從前大禹開山治水,老百姓沒有說不好的,那是和百姓共享好處的緣故。秦始皇營造宮殿,老百姓怨恨反對的原因,那是害人利己的緣故啊。美麗的東西,珍奇的東西,固然是人所希望得到的,如果貪縱的欲望沒有休止,那么滅亡立刻就會到來。我想營造一座宮殿,一切需要的材料已經準備齊全,但是鑒於秦朝滅亡的教訓,我就停止下來。王公及以下的大臣們都應當領會我的這個意思。”因為這個緣故,二十年來,社會風俗樸素,人們穿衣不求錦繡,結果國家和人民都富裕了起來。

寓意

選文寫了唐太宗如何自覺地抑制一己欲望的故事。唐太宗先舉大禹治水為老百姓辦好事,得到百姓擁護的正面事例,又以秦始皇大造宮殿勞民傷財,為百姓反對而導致滅亡的反面事例,說明自己“欲營一殿,材用已具,鑒秦而止”的緣由。這位皇帝能從鞏固本階級統治著眼來對待營建宮室之事,結果是“公私富給”。這樣寫,顯然是在讚美能以歷史教訓作為治國借鑑的賢明君主。正是“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唐太宗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廟號太宗,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在位23年,享年50歲。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生於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於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626年玄武門之變奪位登基後,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他虛心納諫,開疆拓土,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姓名:李世民國籍:唐朝民族:漢族出生地:陝西武功別館(今陝西省武功縣)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職業:皇帝、軍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文韜武略,平定亂世,開疆擴土
貞觀之治,求賢納諫,寬厚愛民代表作品:《帝范》,《貞觀政要》等廟號:太宗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尊號:天可汗(唐周邊各民族尊稱)年號:貞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