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湖書院位於湖南余田鄉下沖村後的石山中,系清鹹豐十年(1860)興建,同治十一年(1872)落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鑑湖書院
- 修建時間:清鹹豐十年
- 占地面積:16000多平方米
- 性質:文化遺蹟
- 地點:余田鄉下沖村後的石山中
乃西河三鎮(即今余田、浩塘、飛仙、十字、古樓、樟木、六合七鄉)之文化搖籃。《桂陽直隸州志·卷十·學校》云:“州西四十里鸕鶿塘,塘多鸕鶿故名。廣五十餘畝,四時不竭,水清可鑑。前面浮圖秀坐若筆。鄉人於其地新立鑑湖書院。”光緒九年(1884),欽命山東巡扶部院俊臣陳士杰到此視察,覽其境,游其勝,昭其宗,曾為之撰文作序,曰:“鑑湖在州治四周遭石皺中拓一區,寬若千畝,池水如鏡,瑩瑩可以照人。遙對古塔,卓犖如筆。每逢清霽,塔影倒映,清光蕩漾,金碧交輝,真天然圖畫出。多士講學其中,蚤暮諷育經史,暇則賃臨湖上思,所以滌慮洗心,而完其本然之性。上可浠淙濂洛,次亦不失為有道之儒。其所以副耆宿之望者,豈僅博取區區科第雲耳哉!”
鑑湖書院占地面積16000多平方米,計大小房60餘間,為一高厚垣牆圍著,形似孔廟。整個書院依山勢構築,“殿廡堂皇,規劃如制”,三階四層井然有序。書院前面於東西圍牆各闢小門一條,東門書“賢關”,西門書“聖域”。自東門進,是一空坪,為一條貫通東西門的石板路切分為兩大塊,路左設花池,路右為書院門前的石級分為兩小塊,東西各有古柏一株。此為第一層。登數石級便是書院大門,大門兩柱有木質陰刻對聯一副:“何處溯淵源,地轉鑑湖成泗水;於斯堪景仰,天迥塔郵作東山。”門頂匾額鑲嵌著陳士杰書寫的“鑑湖書院”四個大字,筆力遒勁,玲瓏雋逸,金光四溢,至今完整無缺。大門前兩旁的一對“石獅戲石鼓”,頗為壯觀。從大門進去二重木門。大門左耳環是書院主持人辦公、住宿之所,右耳環是“鑑湖局”所在地。自木板門進,中有條石大道貫穿,八角亭矗立於大道之中。亭高四層,樓閣正右懸掛著“高山仰止”匾額。亭前左右設有花池,環境清幽,四時繁花似錦;亭後左右花池各栽桂樹一株,綠茵如蓋,芬香溢鼻。層左之廚房宿舍與層右之倉庫、宿舍、遙相對望,此為第二層。沿條石大道,再登數石級,往裡進為第三層,即大成殿。大成殿是奉祀孔子的地方。正殿上端置“至聖先師孔子之位”的牌位,大殿兩柱懸著一副對聯:
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亦為明鑑;
澄雲不清,浠雲不濁,有如此湖。
殿前殿後,均為花池。殿左右是自修室,每室有兩張大方桌,可供八人自修。
沿左右兩走廊登數石級進入第四層,即院正廳。正廳左右有房四間,為教務人員辦公、住宿。廳兩側為講學堂。
如果登上書院背後的青雲山,書院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大成殿、八角亭、大門頂上的壺顱口與古塔頂尖恰成一條直線,可見設計者與建設者的獨具匠心。
鑑湖書院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作為治不修身處事之序。書院改為學校後,其培養目標更為明確。有校歌曰:
佳哉鑑湖,源澈洙泗,學派實有宗。
寶塔凌雲,鐘水環校,聖地靈有鐘。
親愛精誠,互相砥礪,切磋琢磨功。
矢誠矢勇,必信必終,砥柱中國中。
其弟子來源,除西河三鎮外,還有嘉禾、臨武、藍山、常寧等地的有志青年。莘莘學子,孜孜不息,讀經頌傳,人才輩出。僅1945年改辦成湖南私立鑑湖中學所招收的八個班,共289個學生中,如今還健在的就有湖南大學教授李全華、湖南省榮譽社會科學專家、湖南師大教授劉城淮、東北大學教授劉君堂、懷化玻璃廠廠長兼工程師羅建章、中山醫科大學教授劉培瓊。一部分去台及海外人員提起母校,無不夢繞魂牽。上世紀80年代以來,凡回鄉探親的,只要在這裡就讀過的同胞,都要到這裡遊覽、瞻仰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