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鑄胎掐絲琺瑯製作技藝(宜秀區)
- 主題詞:傳統手工技藝,鑄胎掐絲琺瑯製作技藝,宜秀區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十三世紀
- 認證時間:2014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保護措施,
簡介
鑄胎掐絲琺瑯製作技藝,起源於十三世紀皇家宮廷造辦處,至清乾隆時期達到全面興盛。鑄胎掐絲琺瑯製作技藝,集青銅鑄造、瓷器上彩、傳統繪畫、雕刻、鎏金等眾多任務藝於一體,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鑄胎掐絲琺瑯器以其高雅渾厚的宮廷氣韻,雍容華貴的帝王風範,以及複雜的製作工藝,而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鑄胎掐絲琺瑯器的生產到清康乾時期,達到了鼎盛程度。後來,清王朝的沒落,繁榮景象逐漸式微,最終隨著宮廷御匠的遣散,這一傳統民族技藝也流入民間,隱沒風塵。
歷史淵源
鑄胎掐絲琺瑯製作技藝起源於十三世紀皇家宮廷造辦處,至清乾隆時期達到全面興盛。鑄胎掐絲琺瑯,集青銅鑄造、瓷器上彩、傳統繪畫、雕刻、鎏金等眾多任務藝於一體,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清代晚期,隨著封建皇權的沒落以及侵略戰爭的爆發,鑄胎掐絲琺瑯製作技藝於皇宮流落民間,並一度瀕臨失傳。建國後,在相關工藝大師數十年的挖掘和恢復下,而今,這一凝聚著民族智慧的傳統技藝終於得以“浴火重生”,並在歷史文化名城——安慶落戶生根。鑄胎掐絲琺瑯工藝是我國傳統民族工藝之一,該工藝自元代從東亞傳入中國,明代早期曾盛行一時,後因工藝難度過高而失傳。在現存的掐絲琺瑯器中,明末之後的鑄胎掐絲琺瑯器基本已絕跡。在權威的《中國傳統工藝全集》、《中國美術全集》等典籍中,對於鑄胎掐絲琺瑯技藝的表述,還是一片空白。安徽省工藝美術名人、安慶帝雅公司董事長、鑄胎掐絲琺瑯技藝傳承人袁為祥,八十年代在北京,曾拜師老天利琺瑯商號工藝大師金世權老先生,潛心鑽研琺瑯器製作工藝,掌握了全套的鑄胎掐絲琺瑯製作技藝,終於準確再現了這項失傳百年的技藝。
基本內容
鑄胎掐絲琺瑯製作技藝有設計、鑄胎、修胎、掐絲、焊絲、點琅、磨琅、上光、鏨刻、鎏金等幾十道工序。產品藝術特色鮮明,其特徵主要體現在:胎體厚重,器形複雜多變;絲工線條優美,紋案富於變化;琅面色彩斑斕,色澤光潤誘人;無琅面部位鏨刻精美線條,富有異域情調;鎏金醇厚,金光燦爛。鑄胎掐絲琺瑯器以其高雅渾厚的宮廷氣韻,雍容華貴的帝王風範,以及複雜的製作工藝,而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既有玉的溫潤、珠寶的光澤,又有瓷的細膩、金的燦爛,藝術風格超凡脫俗,凝聚著歷代傳承者的心血和智慧,堪稱中國傳統工藝集大成者。
保護措施
安徽省工藝美術名人、安慶帝雅公司董事長、鑄胎掐絲琺瑯技藝傳承人袁為祥,八十年代在北京,曾拜師老天利琺瑯商號工藝大師金世權老先生,潛心鑽研琺瑯器製作工藝,掌握了全套的鑄胎掐絲琺瑯製作技藝。於九十年代末,回家鄉創辦了安慶帝雅藝術品有限公司,建設鑄胎掐絲琺瑯器傳習基地,成功挖掘出這一民族傳統工藝瑰寶,使得這一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保護,並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安慶帝雅藝術品有限公司十幾年來,一直致力於民族傳統工藝的發掘和弘揚,成就斐然,為中國當代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卓越貢獻。公司生產的仿古鎏金銅器,大型青銅雕塑、鑄胎掐絲琺瑯器、畫琺瑯器、玉、翡翠掛件、擺件、金鑲玉器等,暢銷國內外市場的同時,多次獲得國家級各類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