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法》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鑄法
- 作者: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
-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2月
- 裝幀: 平
- ISBN:9787516200186
《鑄法》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鑄法》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是大型電視紀錄片《鑄法》的圖書版。 主要介紹了自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的法律體系形成和不斷完善的過程。除了詳細生動的講解,更有幾十位專家精闢獨到的解讀,是研究我國法律體系...
《鑄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紀實》是2012年9月1日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 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內容簡介 《鑄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紀實》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壓力鑄造法是一種將熔融合金液倒入壓室內,以高速充填鋼製模具的型腔,並使合金液在壓力下凝固而形成鑄件的鑄造方法。壓鑄區別於其它鑄造方法的主要特點是高壓和高速。金屬液是在壓力下填充型腔的,並在更高的壓力下結晶凝固,常見的壓力...
覆砂鐵型鑄造是在金屬型( 稱為鐵型)內腔覆上一薄層型砂而形成鑄型的一種鑄造工藝,是由金屬型鑄造和殼型鑄造演變而來的,因而兼有金屬型鑄造和殼型鑄造的優點,克服了金屬型鑄 件易產生白口組織的缺陷。德國、前蘇聯等國於20世紀...
公元前513年,中國鑄出了世界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鑄鐵件——晉國鑄鼎(約270千克重)。公元8世紀前後,歐洲開始生產鑄鐵件。18世紀的工業革命後,鑄件進入為大工業服務的新時期。進入20世紀,鑄造的發展速度很快,先後開發出球墨鑄鐵,可...
銅水灌注在“空殼”的模具內冷卻後,便鑄成器物。失蠟法製成的模具造型可以達到玲瓏剔透的鏤空效果。工藝過程 將蠟製成所要製作的型器 樣式,後將耐高溫細泥漿淋至蠟型表面,並撒細沙在泥漿表層,反覆多次,使之形成完整的型殼,...
空鑄法是青銅雕象的鑄造方法,早期採用“實心”原型的鑄造技術,後來逐漸改變為“空鑄法”,從而為實現銅雕的大型化和使之具有更豐富的形體、動勢變化提供了條件。這種鑄法又可分為“脫臘法”和“砂芯鑄法”兩種類型。背景 最早期的...
公元前513年,中國鑄出了世界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鑄鐵件——晉國鑄鼎(約270千克重)。公元8世紀前後,歐洲開始生產鑄鐵件。18世紀的工業革命後,鑄件進入為大工業服務的新時期。進入20世紀,鑄造的發展速度很快,先後開發出球墨鑄鐵,可...
流變鑄造法(新MIT法) 又稱為“旋轉冷卻針法(SpinningCold Finger)是由MIT的Flemings 等提出的,Idrpince 有限公司獲得這項技術專利。由於其設備簡單,操作方便,這項技術在流變鑄造中得到套用。MIT 最近的實驗研究認為,影響形成非枝晶半...
公元前513年,中國鑄出了世界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鑄鐵件——晉國鑄鼎(約270千克重)。公元8世紀前後,歐洲開始生產鑄鐵件。18世紀的工業革命後,鑄件進入為大工業服務的新時期。進入20世紀,鑄造的發展速度很快,先後開發出球墨鑄鐵,可...
肖氏鑄造法是一種精密的鑄造方法,鑄態的尺寸精度極高,可大幅度降低機械加工量。對於已製成的模型,除應檢查形狀外,還應對照設計圖樣,嚴格檢查那些對產品質量有密切影響的直澆道、內澆道和澆注系統比是否符合要求。此外,在使用過程中...
范鑄法又稱模鑄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鏡背圖案、銘文,陰乾後在經燒制,使其成為母模,然後再以母模製泥范,同樣陰乾燒製成陶范,熔化合金,將合金澆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脫范後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後即為青銅器成品。關於范鑄法...
中國在公元前513年,鑄出了世界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鑄鐵件-晉國鑄型鼎,重約270公斤。歐洲在公元八世紀前後也開始生產鑄鐵件。鑄鐵件的出現,擴大了鑄件的套用範圍。例如在15~17世紀,德、法等國先後敷設了不少向居民供飲用水的鑄鐵...
1、結構形狀不受鑄造工藝限制,為產品的設計製造提供了廣泛的自由度,生產周期短,生產效率高,不用混砂、下芯、起模、合箱、分型、易於一箱多鑄、群鑄,實現最最佳化的設計,避免了因下芯、起模、合箱等因素引起的鑄造缺陷和廢品 2...
壓鑄是一種利用高壓強制將金屬熔液壓入形狀複雜的金屬模內的一種精密鑄造法。在1964年,日本壓鑄協會對於壓鑄定義為“在高溫將熔化合金壓入精密鑄模,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高精度而鑄面優良的鑄造方式”。美國稱壓鑄為Die Casting,英國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