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工程設計技術手冊線路》是1999年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ISBN:9787113014933
- 頁數:509
- 定價:59.80
-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1
- 裝幀:精裝
基本信息,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鐵道部第一勘測院主編
出版項:中國鐵道出版社 1976.10
內容介紹
內 容 簡 介
本書是在我社1976年版《鐵路工程設計技術手冊》(線路部分六個分冊)的基
礎上修訂而成。書中根據1985年以來頒發施行的各種有關規範以及近年來鐵路設計
工作中推廣的新技術和總結出的經驗,對原書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全書共分六
篇。包括:鐵路選線與主要技術標準,牽引計算及行車組織、線路的平面和縱斷面、
方案比選、軌道、線路附屬工程等。
作品目錄
目 錄
緒 論
第一篇 鐵路選線與主要技術標準
第一章 鐵路選線
第一節 線路走向選擇
第二節 接軌方案選擇
第三節 車站分布和線路方案選擇
第四節 不同地形條件下的選線和橋
渡、隧道線路方案的選擇
第五節 特殊地質和不良地質
地區選線
第二章 主要技術標準
第一節 鐵路等級
第二節 正線數目
第三節 牽引種類、機車類型
第四節 限制坡度
第五節 最小曲線半徑
第六節 到發線有效長度
第七節 閉塞類型
第八節 改建鐵路主要技術標準的
選擇特點
第二篇 牽引計算及行車組織
第一章 常用機車主要技術數據
和牽引力
第一節 常用機車主要技術數據
第二節 機車牽引力
第二章 列車運行阻力
第一節 列車運行單位基本阻力
第二節 列車運行附加阻力
第三章 列車制動力
第一節 空氣制動
第二節 電阻制動
第四章 列車牽引重量、編掛
輛數及長度
第一節 列車牽引重量計算
第二節 列車牽引重量檢算
第三節 旅客列車牽引重量的確定
第四節 貨物列車牽引輛數、
長度及淨載重計算
第五章 列車運行速度、時間、距離
和能耗量
第一節 線路縱斷面化簡
第二節 列車運行速度限制的
有關規定
第三節 合力曲線
第四節 列車運行速度及時間計算
第五節 機車能耗量
第六章 車站分布
第一節 車站分布原則及方法
第二節 列車技術作業對車站
分布的影響
第七章 鐵路區間通過能力和輸送能力
第一節 鐵路區間通過能力
第二節 鐵路區間輸送能力
第八章 加強既有線通過能力和輸送
能力的措施
第一節 既有線技術改造設計的
基本原則
第二節 提高既有線通過能力和輸送
能力的措施
第九章 機車交路的選擇
第一節 機車交路選擇的主要原則及
注意事項
第二節 組成機車交路的各項因素
第三篇 線路的平面和縱斷面
第一章 新建鐵路正線平面
第一節 圓曲線
第二節 緩和曲線
第三節 夾直線
第四節 車站正線平面
第五節 橋樑和隧道的線路平面
第六節 平面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附3.1.1新建鐵路區間直線地段的
路基面寬度
附3.1.2區間單線曲線地段外側
路基面加寬數值
附3.1.3路堤邊坡坡度
附3.1.4路塹邊坡高度不大於20m時
的邊坡坡度
第二章 新建鐵路正線縱斷面
第一節 最大坡度的減緩
第二節 縱斷面坡段長度及連線
第三節 站坪及其兩端的正線縱斷面
第四節 路基、橋涵和隧道對線路縱
斷面的要求
第五節 縱斷面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附3.2.1架空電力線路跨越鐵路時的
淨空要求
附3.2.2長途通信明線線路跨越
鐵路時的淨空要求
第三章 改建既有線、增建第二線、新建
雙線的正線平面和縱斷面
第一節 改建既有線的正線平面和
縱斷面設計
第二節 增建第二線的正線平面和
縱斷面設計
第三節 新建雙線、預留雙線的正線
平面和縱斷面設計
第四節 施工干擾及施工期間維持
臨時行車的措施
第四章 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
的平面計算
第一節 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
平面計算的內容和方法
第二節 整正既有曲線
第三節 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的
平面計算
附3.4.1整正既有曲線及二線線間距
計算程式目錄
第四篇 方 案 比 選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節 方案比選的一般原則和要求
第二節 方案比選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各設計階段的線路方案比選
綜合簡述
第二章 工程費、機車車輛購置費、貨物
滯留費及運營費的計算
第一節 工程數量及工程費計算
第二節 機車車輛購置費和貨物
滯留費的計算
第三節 運營費計算
第三章 線路方案比選示例
第一節 限制坡度方案比選示例
第二節 線路局部方案比選示例
附4.3.1線路工程參考資料
第五篇 軌 道
第一章 軌道構造標準及計算
第一節 軌道構造
第二節 軌道類型的選擇
第三節 鋼軌及其接頭連線零件
第四節 軌 枕
第五節 扣 件
第六節 道 床
第七節 軌道加強設備
第八節 道 岔
第九節 正線軌道工程數量計算
第二章 軌道承載能力計算
第一節 概 述
第二節 基本假定與前提
第三節 軌道特徵參數
第四節 列車對軌道的“作用”
第五節 軌道結構靜力計算
第六節 軌道承載能力的判據
第七節 算 例
附5.2.1各類軌枕的l、b、aR、e
數值表
附5.2.2―1混凝土枕軌道的D和
K值表
附5.2.2―2混凝土枕軌道的D和
u與k值表
附5.2.3連續支承彎矩影響線係數
μ0及撓度(壓力)影響線系
數η0表
附5.2.4各種類型鋼軌的斷面係數W和
慣性矩I及軌底寬bg值表
附5.2.5全國各地區最高、最低及
中間軌溫表
附5.2.6機車計算資料表
第三章 新型軌下基礎
第一節 概 述
第二節 整體道床
第三節 混凝土寬枕
第四節 混凝土軌道板
第五節 新型軌下基礎應力分析
第四章 無縫線路
第一節 溫度力和預留軌縫計算
第二節 無縫線路的強度計算
第三節 無縫線路的穩定性計算
第四節 無縫線路設計
第五節 特殊地段無縫線路設計的特點
第六節 橋上無縫線路設計
附5.4.1鋪設無縫線路允許溫差表
第六篇 線路附屬工程
第一章 線路標誌及信號標誌
第一節 標誌的種類和設定
第二節 標誌的設計要求及數量計算
第二章 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
第一節 改移道路的原則
第二節 公 路
第三節 城市道路
第四節 鄉村道路
第五節 鐵路與道路交叉
第六節 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
設計要求、設計方法
第三章 工務行政區劃分及組織定員
第一節 工務行政區劃分的原則
第二節 組織定員
第三節 機具設備
第四節 設計方法
附6.3.1常用養路機具主要性能表
附錄一 標準軌距鐵路機車車輛限界和
建築限界
附錄二 鐵路防火間距
緒 論
第一篇 鐵路選線與主要技術標準
第一章 鐵路選線
第一節 線路走向選擇
第二節 接軌方案選擇
第三節 車站分布和線路方案選擇
第四節 不同地形條件下的選線和橋
渡、隧道線路方案的選擇
第五節 特殊地質和不良地質
地區選線
第二章 主要技術標準
第一節 鐵路等級
第二節 正線數目
第三節 牽引種類、機車類型
第四節 限制坡度
第五節 最小曲線半徑
第六節 到發線有效長度
第七節 閉塞類型
第八節 改建鐵路主要技術標準的
選擇特點
第二篇 牽引計算及行車組織
第一章 常用機車主要技術數據
和牽引力
第一節 常用機車主要技術數據
第二節 機車牽引力
第二章 列車運行阻力
第一節 列車運行單位基本阻力
第二節 列車運行附加阻力
第三章 列車制動力
第一節 空氣制動
第二節 電阻制動
第四章 列車牽引重量、編掛
輛數及長度
第一節 列車牽引重量計算
第二節 列車牽引重量檢算
第三節 旅客列車牽引重量的確定
第四節 貨物列車牽引輛數、
長度及淨載重計算
第五章 列車運行速度、時間、距離
和能耗量
第一節 線路縱斷面化簡
第二節 列車運行速度限制的
有關規定
第三節 合力曲線
第四節 列車運行速度及時間計算
第五節 機車能耗量
第六章 車站分布
第一節 車站分布原則及方法
第二節 列車技術作業對車站
分布的影響
第七章 鐵路區間通過能力和輸送能力
第一節 鐵路區間通過能力
第二節 鐵路區間輸送能力
第八章 加強既有線通過能力和輸送
能力的措施
第一節 既有線技術改造設計的
基本原則
第二節 提高既有線通過能力和輸送
能力的措施
第九章 機車交路的選擇
第一節 機車交路選擇的主要原則及
注意事項
第二節 組成機車交路的各項因素
第三篇 線路的平面和縱斷面
第一章 新建鐵路正線平面
第一節 圓曲線
第二節 緩和曲線
第三節 夾直線
第四節 車站正線平面
第五節 橋樑和隧道的線路平面
第六節 平面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附3.1.1新建鐵路區間直線地段的
路基面寬度
附3.1.2區間單線曲線地段外側
路基面加寬數值
附3.1.3路堤邊坡坡度
附3.1.4路塹邊坡高度不大於20m時
的邊坡坡度
第二章 新建鐵路正線縱斷面
第一節 最大坡度的減緩
第二節 縱斷面坡段長度及連線
第三節 站坪及其兩端的正線縱斷面
第四節 路基、橋涵和隧道對線路縱
斷面的要求
第五節 縱斷面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附3.2.1架空電力線路跨越鐵路時的
淨空要求
附3.2.2長途通信明線線路跨越
鐵路時的淨空要求
第三章 改建既有線、增建第二線、新建
雙線的正線平面和縱斷面
第一節 改建既有線的正線平面和
縱斷面設計
第二節 增建第二線的正線平面和
縱斷面設計
第三節 新建雙線、預留雙線的正線
平面和縱斷面設計
第四節 施工干擾及施工期間維持
臨時行車的措施
第四章 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
的平面計算
第一節 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
平面計算的內容和方法
第二節 整正既有曲線
第三節 改建既有線和增建第二線的
平面計算
附3.4.1整正既有曲線及二線線間距
計算程式目錄
第四篇 方 案 比 選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節 方案比選的一般原則和要求
第二節 方案比選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各設計階段的線路方案比選
綜合簡述
第二章 工程費、機車車輛購置費、貨物
滯留費及運營費的計算
第一節 工程數量及工程費計算
第二節 機車車輛購置費和貨物
滯留費的計算
第三節 運營費計算
第三章 線路方案比選示例
第一節 限制坡度方案比選示例
第二節 線路局部方案比選示例
附4.3.1線路工程參考資料
第五篇 軌 道
第一章 軌道構造標準及計算
第一節 軌道構造
第二節 軌道類型的選擇
第三節 鋼軌及其接頭連線零件
第四節 軌 枕
第五節 扣 件
第六節 道 床
第七節 軌道加強設備
第八節 道 岔
第九節 正線軌道工程數量計算
第二章 軌道承載能力計算
第一節 概 述
第二節 基本假定與前提
第三節 軌道特徵參數
第四節 列車對軌道的“作用”
第五節 軌道結構靜力計算
第六節 軌道承載能力的判據
第七節 算 例
附5.2.1各類軌枕的l、b、aR、e
數值表
附5.2.2―1混凝土枕軌道的D和
K值表
附5.2.2―2混凝土枕軌道的D和
u與k值表
附5.2.3連續支承彎矩影響線係數
μ0及撓度(壓力)影響線系
數η0表
附5.2.4各種類型鋼軌的斷面係數W和
慣性矩I及軌底寬bg值表
附5.2.5全國各地區最高、最低及
中間軌溫表
附5.2.6機車計算資料表
第三章 新型軌下基礎
第一節 概 述
第二節 整體道床
第三節 混凝土寬枕
第四節 混凝土軌道板
第五節 新型軌下基礎應力分析
第四章 無縫線路
第一節 溫度力和預留軌縫計算
第二節 無縫線路的強度計算
第三節 無縫線路的穩定性計算
第四節 無縫線路設計
第五節 特殊地段無縫線路設計的特點
第六節 橋上無縫線路設計
附5.4.1鋪設無縫線路允許溫差表
第六篇 線路附屬工程
第一章 線路標誌及信號標誌
第一節 標誌的種類和設定
第二節 標誌的設計要求及數量計算
第二章 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
第一節 改移道路的原則
第二節 公 路
第三節 城市道路
第四節 鄉村道路
第五節 鐵路與道路交叉
第六節 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
設計要求、設計方法
第三章 工務行政區劃分及組織定員
第一節 工務行政區劃分的原則
第二節 組織定員
第三節 機具設備
第四節 設計方法
附6.3.1常用養路機具主要性能表
附錄一 標準軌距鐵路機車車輛限界和
建築限界
附錄二 鐵路防火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