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鐵西新區振興發展的關鍵之年,是完成“十五”計畫的收口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領導下,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高舉“搞好鐵西改造、回報工人階級、幸福廣大農民”的旗幟,全面實施“三大戰略”,勵精圖治,奮力爭先,全區經濟穩步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完成了區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西區2005年工作總結
- 時間:2005年12月25日
- 報告人:區長 李松林
- 地區:瀋陽市鐵西區
- 稿源:鐵西區
- 編輯:孫越
工作回顧,亟待解決,
工作回顧
2005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5年是鐵西新區振興發展的關鍵之年,是完成“十五”計畫的收口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領導下,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高舉“搞好鐵西改造、回報工人階級、幸福廣大農民”的旗幟,全面實施“三大戰略”,勵精圖治,奮力爭先,全區經濟穩步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完成了區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回顧一年來的政府工作,其成果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6億元,比上年增長29.1%。其中鐵西區123億元,增長28%;開發區93億元,增長30.6%。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01億元,比上年增長47.3%。其中鐵西區300億元,增長47.8%;開發區301億元,增長46.8%。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3億元,比上年增長35.3%。其中鐵西區77億元,增長39.3%;開發區76億元,增長31.5%。
財政收入20億元,比上年增長36.5%。其中鐵西區9.8億元,增長31.5%;開發區10.2億元,增長44%。
直接利用外資4億美元以上(市外匯局統計口徑)。其中鐵西區1.5億美元以上,開發區2.5億美元以上。
固定資產投資155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鐵西區90億元,增長26.2%;開發區65億元,增長43.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億元,比上年增長25.2%。其中鐵西區132億元,增長24.3%;開發區6億元,增長50%。
(一)工業經濟繼續保持穩步增長
裝備製造企業發展迅速。沈鼓和沈礦集團等11戶國有骨幹企業技術改造總投資43億元。通過改造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沈鼓集團自主研發的軸流式壓縮機和大型震動試驗平台、沈重集團研製的超臨界火電機組磨煤機和大型盾構機,填補了國內空白;裝備集團所屬企業工業總產值平均增幅達50%。全年引進裝備製造企業54戶、規模以上工業項目102 個,開發新產品總產值54.6億元,規模以上裝備製造企業工業總產值320億元。
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建設紮實推進。按照十大產業集群的規劃布局,重點發展新型冶金、汽車及零部件、儀器儀表、精細化工、模具、家電等優勢產業。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東洋制鋼正式投產,當年實現產值10億元;聚碳酸酯項目完成註冊,達產後年產值100億元。投資13.5億元的鑄鍛工業園已有8戶企業入駐並基本完成單體設計;投資20億元的國美工業園開工建設;台商工業園和寧波工業園開始土建施工和工業設計;閩港澳工業園正式簽約。各集群和園區全年共引進項目350個,其中已開工建設的項目188個,總投資240億元。
工業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在開發區投資4.8億元建設了7萬平方米標準廠房、19公里道路、40公里給排水管線和電力增容等工程;水廠二期擴建工程接近尾聲,日供水能力將達12萬噸。新建了5條鐵路專運線共12公里。扶植國有企業和優勢產業發展,通過實施貼息等政策為沈鼓、沈重、沈礦、沈電機等企業提供資金10億元。集中解決了開發區土地閒置和企業欠稅等66個問題。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獲得國務院批准,已經開始規劃建設。
國有企業改制進展順利。列入全市重點改制計畫的6戶企業,農機、華岳集團分別完成了合資合作,沈電機與韓國曉星公司合資進入評估操作階段,沈重、沈礦分別達成意向性合資協定,沈鼓與西門子、通用電氣合資進入深層次談判階段。投入3.28億元償還改制企業內債,35戶中小企業完成轉制,其中25戶企業平穩退出市場,10戶企業實現了股份制、民營化等多種所有制改造。
(二)服務業強區戰略得到有效落實
全年引進服務業項目138個,總投資97億元。興工雲峰現代商貿區初具雛形,千緣愛城等12個項目全面竣工,中海商廈、海韻廣場等35個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建材家居零售業態得到擴充,香江家居博覽中心、中國家具城領秀城和陶林居相繼開業,世界500強企業百安居落戶鐵西。北二路汽車貿易產業帶新增9個4S店,同時引進了榮富商務酒店、紅星美凱龍購物廣場等一批商貿企業。建大沿線的魯爾大廈、美居世家等10座商廈主體竣工。興華街東藥物流中心和台北A+A酒店竣工開業。
(三)民營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
(三)民營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
全區各類民營企業總數已達1.59萬戶。特變電工、三一重工、煉焦煤氣和互感器廠等815戶民營工業企業中,資產超億元的企業333戶,通過ISO9000認證的企業有15戶,創市級以上名優產品12個。民營服務業涵蓋了連鎖超市、現代物流和信息中介等30多個行業,企業總數達1.5萬戶。預計全年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73億元,新增固定資產5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和35%。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四)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緊緊圍繞“工業年”活動,11個招商部門落實分工、責任和指標,先後組織37個招商團出訪歐洲及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區,接觸外企100餘家、外商1300餘人,洽談並推進了一大批工業和服務業項目。成功組織了制博會鐵西招商說明會、中歐現代工業展洽會和東莞、寧波、蕭山、義烏等地區的項目推介會。積極參加了韓國周、台灣周等一系列招商活動。全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再次名列全市首位,其中工業利用外資占78%。引進內資項目242個,投資總額173億元。
二、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城區環境形象不斷提升
二、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城區環境形象不斷提升
拓展了城市和工業發展空間。修訂新區總體規劃,明確了現代商貿、現代工業、研發教育三大功能分區。徵用集體土地2350萬平方米。搬遷企業42戶,騰遷土地102萬平方米。掛牌出讓城區地塊24宗52萬平方米。拆遷繁榮里和工人村二期等舊區63片共81萬平方米,在城區徹底消滅了連片棚戶區。全年住宅開工總面積434萬平方米,竣工220萬平方米。其中低價房開工72萬平方米,重工新村和光明新村竣工23萬平方米。全區人均住房面積達20.4平方米。
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億元,改造市政道路82條,農村路網建設33條。新沈遼路主體工程和十三路衛工橋竣工通車。改造4座公鐵橋。新建了凌空二街和保工南街2座立交橋。修繕4座農村危橋。瀋陽西部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竣工,即將投入使用。對建大以北地區水電氣熱和通訊等地下管網實施了綜合改造,更新管線總長度達78公里。南五泵站擴容2.5倍,改造道路排水8.8公里,消除積水點45處。城區交通信號監測設施全面升級改造。完成了7個捷運站規劃選址和拆遷工作。新建和改擴建環衛設施7420平方米,購置掃保機械26台,開放環保公廁7座、單位內廁103處,新建農村垃圾站點144個。
實施了水系建設和綠化亮化美化工程。仙女湖蓄水保濕和綠色景觀等綜合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擴建勞動公園人工湖4萬平方米,新建勞模大道,營造了親水宜人的環境景觀;實施衛工明渠和細河清淤工程,加固12.5公里渾河大堤,確保了全區安全度汛。全年植樹76萬株,新增綠地157萬平方米,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4.06%和37.65%。增設路燈、景觀燈950盞,對79棟沿街建築、18條小街巷路、10塊精品綠地實施了亮化和美化工程。按照高標準和新規範,更換三級以上街路牌匾2.6萬塊。
進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圍繞“創衛”新標準,加強了以街道為基礎的“勤務區”執法體系建設。拆除建築立面違章搭建1.2萬平方米。查處無照經營、占道擾民的空車配貨、建材玻璃、型材加工和機車修理等違規門點360處。新建4個大型物流配貨站。取締露天燒烤1720處。處罰“摩的”和“黑三輪”共1200台。實施規劃審批後續管理辦法,查處超建12項,清理拖欠民工工資1400萬元。組團整治小區343萬平方米,粉飾居民樓1679棟共680萬平方米。全區92%的住宅小區達到了綠靜美安標準。拆除煙囪153根、鍋爐房92座,集中供熱率達86%。查處煙塵污染、噪音擾民案件2360件,大氣環境質量全面達標。
三、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三、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科技教育事業不斷進步。開展科技周活動,展示新成果181項。參加東北亞高新技術博覽會,實現項目對接42項。全年引進科技企業12戶,技術研發300項。教育投資2.95億元,同比增長29%。新建和改擴建五十三中學等12所學校,修繕了57所中國小、幼稚園基礎設施。農村學校旱廁全部改造成水沖廁所。城區中國小全部實現了教學城域網“校校通”。校級幹部交流比例達50%。選派62名幹部和教師支教下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承擔並完成了國家級教改課題11項,中高考成績保持全市領先水平。特色教育成果豐碩,連續兩次榮獲省藝術教育示範區稱號,三十一中學男子籃球隊勇奪世界中學生錦標賽第三名。
文體衛生和計生等工作成果顯著。舉辦了“激情跨越發展”萬民歌詠、紀念新區三周年和仙女湖元宵燈會等33次大型文娛活動,參與民眾達50萬人次。開展文化進社區、進農村活動,放映電影、專場演出200餘場。社區健身器材普及率達100%。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建成開放。投入5204萬元,完善了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措施有效落實。新建了1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加強了“五小行業”和集貿市場衛生監督管理。減免低保患者醫藥費217萬元。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進入國家級優秀城區行列。區檔案館晉升為省特級檔案館。
街道和社區工作取得新進展。制定了加強街道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促進了街道職能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轉變;完成了兩鄉鎮改建街道工作;依法組織了社區換屆選舉,將全區186個社區整合為126個;改善了社區用房條件;完善社區服務網路,創建7個社區服務集群,開設了一批社區健康大課堂。
“平安鐵西”建設得到全面加強。貫徹“打防結合、以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民眾”16字方針,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格線化”巡防機制日益完善。取締了腳踏車非法交易市場。查處製販假證、黃賭毒、破壞電力設施等犯罪458案次。新建社區警務室126個、創建安全小區26個,社會面可防性案件下降25%。全面強化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監督檢查,整改各類隱患569處。
四、牢記為民宗旨,回報工人階級、幸福廣大農民
提高了就業和再就業保障能力。投入就業再就業扶持資金2100萬元,開發崗位2.3萬個,公益性崗位3150個,實現實名制就業4.85萬人;新建6800平方米大型勞動力市場;完成再就業培訓8495人;發放小額貸款1145萬元;實施社區就業工程,低保家庭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人員全部實現了就業。
完善了以“三險”為核心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全區國企職工養老、失業、醫療“三險”100%參保的基礎上,新增養老保險擴面3.8萬人,征繳金額5.1億元,全區12萬名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大力推進失業保險工作,發放失業救濟金5970萬元;制定集體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妥善解決了5萬名集體職工的醫療保障問題。
完善了以“三險”為核心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全區國企職工養老、失業、醫療“三險”100%參保的基礎上,新增養老保險擴面3.8萬人,征繳金額5.1億元,全區12萬名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大力推進失業保險工作,發放失業救濟金5970萬元;制定集體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妥善解決了5萬名集體職工的醫療保障問題。
構建了多層次的社會救助體系。實施城鄉民眾特殊困難救助辦法,投資337萬元對 “三老”人員和4224名特困民眾給予專項救助;資助2890名特困家庭子女就學;投入專項資金,為低保民眾送餃子、月餅和冬季取暖設施;進一步加強低保工作,2.2萬名低保對象保障標準平均提高40元,發放保障金2278萬元;投入3.8億元為全區民眾辦20件實事全部完成。
加快了農村城市化進程。強化農村規劃土地管理,拆除違建3萬平方米、糾正違植3100畝,取締採砂場17個。共和新村7.2萬平方米新住宅工程接近尾聲,520戶失地農民即將喜遷新居;西勝、團結等6個村9815名失地農民參加了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1360名失地農民享受到養老保險金;實施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89.5%;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02名農民享受了低保金;對有就業需求的失地農民100%提供崗位;對315戶特困民眾實施了臨時救助。
五、加強機關自身建設,規範了政府行政行為
圍繞廉政建設和效能監察,針對服務、審批、收費、處罰等重要環節,全力打造和諧投資發展環境。特邀各界監督員對43個區直部門貫徹《行政許可法》和效能建設情況進行監督;對出現行政過錯的5個單位進行了追究處罰。完善規委會和招投標制度,規委會審定事項850項,按規範程式招標252項,總標的額15億元,節資1.6億元。辦事大廳共受理審批事項1.95萬項。深入貫徹農村八項制度,實現了“理順、規範”目標,進入了“創新、發展”的新階段。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代表建議227件、委員提案211件,辦復率均為100%。高度重視並認真答覆了政協委員信箱所反映的290個問題。
一年來,民族宗教、僑務外事、人防民防、武裝預備役等方面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績。與此同時,國稅、地稅、工商、質監、海關、商檢、金融、保險、交通、交警、煤水電氣等管理部門和駐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中省市直企事業單位等等,都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各位代表,一年來,鐵西新區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關心支持我們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離退休老領導老幹部和全區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民眾,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亟待解決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工業經濟總量與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的要求還不相適應;二是具有行業拉動力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還不夠多,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三是政府個別部門在服務質量、工作效率等方面還存在不到位的問題。對此,我們將在明年的工作中給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