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蓮木(學名:Lophira alata Banks ex C.F.Gaertn.)是金蓮木科、鐵蓮木屬植物。落葉大喬木,高40-60米,胸徑達1.2-1.8米。樹冠長而窄,枝條陡峭上升。樹皮厚0.8-1.5厘米,質硬脆,易小塊狀剝離。外皮灰褐色,皮底淺黃色;易鱗片狀剝落。有支撐根。單葉互生,光滑,長圓形披針形,長11-45厘米,寬2-9厘米。當枝條是紅色的。葉柄長2-6厘米。頂生的稜錐狀花序長約15-20厘米。花莖長1-1.5厘米,光滑。白色的花朵是雌雄同體,呈放射狀對稱。光滑的花瓣倒心形,長1.7厘米,寬1.3厘米。光滑的果實長3厘米,寬1厘米。即使在果實成熟期間,也有不等長的、呈翅狀、擴大的萼片:一個長8-10厘米,寬2-2.5厘米,另一個長2.5-5厘米,寬0.6-1厘米。每個果實只有1顆卵形種子,長1.6厘米,寬8毫米。
原產於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赤道幾內亞、加彭、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象牙海岸、賴比瑞亞、奈及利亞、獅子山、蘇丹、烏干達、薩伊。生長於海拔550-1300米的常綠潮濕雨林,最常見於沿海地區。
木材特別適合於港口用材、重型耐腐建築結構材、橋墩、枕木、承重地板、甲板、家具、膠合板、雕刻、細木工板等。果實可用於製作食用油。從種子中提取的油用作髮油,也適用於製作肥皂。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1998年 ver 2.3)——易危(VU)。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外部形態:落葉大喬木,高40-60米,胸徑達1.2-1.8米。樹冠長而窄,枝條陡峭上升。樹皮厚0.8-1.5厘米,質硬脆,易小塊狀剝離。外皮灰褐色,皮底淺黃色;易鱗片狀剝落。內皮紫褐色,韌皮纖維較硬,針狀;石細胞發達,層狀排列。有支撐根。單葉互生,光滑,長圓形披針形,長11-45厘米,寬2-9厘米。當枝條是紅色的。葉柄長2-6厘米。早落的托葉長3-5毫米,寬0.7毫米。頂生的稜錐狀花序長約15-20厘米。花莖長1-1.5厘米,光滑。白色的花朵是雌雄同體,呈放射狀對稱。5片光滑的萼片不等長:2個外部的萼片卵形,漸尖,長7-8毫米,寬4-5毫米;內部3個為寬卵形或鈍角、長6毫米、寬5毫米。光滑的花瓣倒心形,長1.7厘米,寬1.3厘米。4-5毫米長的雄蕊有白色、4-6毫米長的雄蕊和橙色的防塵袋。子房白色,長8毫米,寬3毫米,有8-16個胚珠。疤痕長1-2毫米。光滑的果實長3厘米,寬1厘米。即使在果實成熟期間,也有不等長的、呈翅狀、擴大的萼片:一個長8-10厘米,寬2-2.5厘米,另一個長2.5-5厘米,寬0.6-1厘米。每個果實只有1顆卵形種子,長1.6厘米,寬8毫米。
木材橫斷面:心邊材區別明顯。一山材暗紅色至紫棕色,略具細條紋。邊材淺玫瑰色,寬4-6厘米。生長輪不明顯。
木材材性:具光澤。紋理交錯;結構粗;甚重硬;強度高;乾縮大。加工困難,極易鈍鋸;釘釘須先打孔;膠黏、表面裝飾、刨光性能良好。很耐腐,為兩非最耐久的術材之一。具抗酸性。乾燥困難,多開裂。氣乾密度大下1.0克/立方厘米。
產地生境
原產於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赤道幾內亞、加彭、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象牙海岸、賴比瑞亞、奈及利亞、獅子山、蘇丹、烏干達、薩伊。生長於海拔550-1300米的常綠潮濕雨林,最常見於沿海地區。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最好,對乾旱敏感。
繁殖方法
從果實基部取下翅片,輕輕撬開除去種子。播種前將種子在冷水中浸泡一夜,然後播種深度為1-2厘米。小心處理種子,因為最輕微的損壞可能會影響發芽。種子最好在成熟後立即播種,因為種子的生存力很短。即使是新鮮種子播種,發芽率通常低於50%,3個月後降至5%。發芽需要3-5周。為了促進苗圃的生長,建議在基質中添加已建樹木下方的土壤,以確保菌根真菌的生長。可以採用空中壓條方法繁殖。以牛糞為基質,IBA(0.8%)為生長激素,生根率達60%以上。也可以進行莖插繁殖。
主要價值
木材特別適合於港口用材、重型耐腐建築結構材、橋墩、枕木、承重地板、甲板、家具、膠合板、雕刻、細木工板等。果實可用於製作食用油。從種子中提取的油用作髮油,也適用於製作肥皂。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1998年 ver 2.3)——易危(VU)。
種群現狀:在喀麥隆,它在許多地區很常見、廣泛分布並且很容易再生,而且似乎沒有受到威脅,但是,在其分布範圍的其他部分顯然並非如此。
瀕危原因:潮濕的常綠森林繼續遭受大規模破壞。生長速度緩慢、在不太理想的條件下再生不良以及作為木材物種的過度開發,導致了大部分範圍內種群數量的下降。
保護措施:需要改進已有森林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例如,砍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