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涌溪美村六桂堂風火院蓋仔獅源於清朝,人們通過舞蓋仔獅,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福祿長壽,寄託著人民民眾對和平安定的祈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鐵涌蓋仔獅舞獅已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涌蓋仔獅
- 起源時期:清朝
- 寓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福祿長壽,寄託著人民民眾對和平安定的祈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背景介紹,發展歷史,基本內容,分布地域,
背景介紹
鐵涌蓋仔獅是鐵涌方氏族人歷史悠久的傳統舞蹈,由方氏先祖口傳身授,流傳至今。溪美村蓋仔獅整體造型古樸獨特,紅額青面、口闊、目大、鼻短,面額正中寫有“王”字。它以金獅嬉戲的故事情節、極具生活氣息的動作內容,以誇張、戲劇性的舞步為特色,深受當地村民的喜愛。
發展歷史
在很早以前,鐵涌、溪美一帶就流傳著蓋仔金獅的民間習俗,每逢年過節或村里豐收慶典等大喜傳說。惠東縣鐵涌鎮溪美村蓋仔獅是清朝乾隆前從中原一帶流入我地,據明《惠州府志●清朝隆惠州府》記載:“平海約溪美村蓋仔獅早在乾隆年間就已在民間流傳,自惠州鐵涌溪美3人之習技術者,輒為舞蓋仔獅(稱金獅)角牴之戲,每隊二三十人,沿城鄉表演,深受廣大民眾喜愛”。
基本內容
一、開光儀式
新蓋仔獅頭製作完成後,要擇黃道吉日,在練習武藝的館子(相傳一定要在平時演練的場地經過開光,蓋仔獅才會有靈氣)
二、表演內容
1、蓋仔獅
開始時,在高高的銅鑼、大鼓等樂器伴奏下,蓋仔金獅緩緩出場,施用揚、開、合、躍、掄等技藝前行表演,然後朝拜天地,繞園場子,踏七星、踩八卦。接著施展打四門、瞌、睡、咬蚤、咬腳蚤、咬背蚤、咬股蚤等一系列動作豐富,抑揚頓挫,情勢高潮,歷時40分鐘舞獅畢……
2、武術表演
表演分別為單人拳術;單棍;雙人拳術對仗;雙人棍樁;雙方鐵刀對仗;雙人鉚針對鐵尺;雙人單刀藤牌;單人鈀頭、單人藤牌大刀對仗;
等一系列散打武術會路表演。武術表演完畢後,蓋仔金獅會起舞,答謝和歡送觀眾,向觀眾表示致謝的姿勢。
分布地域
惠東縣鐵涌鎮溪美村蓋仔獅,主要分布在鐵涌鎮溪美村、赤岸村、沙橋村、田心村、老鴉山村等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