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法區

調兵山市位於遼寧省北部。1984年10月鐵法市改為鐵嶺市鐵法區。東西寬20.6公里,南北長23.7公里,幅員面積262.9平方公里。中共調兵山市委、調兵山市人民政府設在市中心的調兵山東麓,東距鐵嶺市35公里,西距法庫縣城15公里,西北距康平縣城44公里,南距省城瀋陽90公里,與京哈高速公路35公里,距瀋陽桃仙機場只有110公里的距離,距大連港450公里,營口港300公里。人口24萬,有漢、滿、回、蒙等27個民族。其獨特的地貌、豐富的煤礦鐵路專用線、全球各地基本淘汰卻在本地所使用的蒸汽機車使得調兵山市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旅遊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鐵法區
  • 所屬地區:遼寧省
  • 地理位置:遼寧省北部
  • 面積:262.9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氣候特點,自然資源,地名由來,歷史沿革,文物古蹟,行政區劃,社會經濟,風景名勝,鐵煤集團蒸汽機車博物館,月亮湖,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調兵山所在地地質穩定,調兵山煤田區系華北陸台陰山陸隆帶東段,受華夏系構造影響,所形成的斷陷盆地,造就了調兵山市西高東低,呈傾斜狀的地勢,成低山丘陵、平原的地貌類型。

氣候特點

調兵山屬於北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6.85度。
7月份為最熱月份,平均24.1度,極端最高氣溫35.9度.一月份為最冷月份,平均為-13.1度,極端最低氣溫為-34.3度.年均降水800毫米,七月份降雨量最多,七月平均降水量為176.8毫米.
全年日照2700小時。

自然資源

轄區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擁有煤炭、煤矸石、煤層氣、矽灰石、礦泉水、大理石、花崗石、石英石、草炭等10餘種礦產資源。其中煤炭可采儲量達22.5億噸,在國家限產壓庫的條件下,年生產能力仍可達1500萬噸;煤矸石年排放量達300萬噸;
煤層氣總儲量為282億立方米;
矽灰石主要分布在孤山子、鐵法、調兵山三鎮,僅孤山子鎮已探明可采儲量達1800萬噸,其餘兩鎮正陸續勘查;礦泉水屬含鍶偏矽酸天然飲用礦泉水,日涌量達130噸;
大理石已探明可采儲量達400萬立方米;花崗石已探明可采儲量達200萬立方米;
草炭資源已探明儲量853萬立方米。

地名由來

調兵山市又稱鐵法區。2002年建市20周年的鐵法市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調兵山市。該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
相傳北宋時期金國兀朮曾在此調兵遣將,調兵山因而得名。宋徽宗、宋欽宗曾被囚禁在調兵山市鎖龍溝村的一眼枯井裡“坐井觀天”,調兵山之名更是聞名遐邇。1956年,這裡發現了儲量極為豐富的煤田,1982年成立鐵法市(縣級市,隸屬鐵嶺市),因該市鄰近鐵嶺市和法庫縣而得名。

歷史沿革

調兵山秀麗的山川和悠久的歷史,不僅給這片土地增添厚重感,還為她披上了靚麗與神秘的面紗。7000年前,先人們就在調兵山繁衍生息。已經發現的歷史文物、文化遺址形成於新石器、夏、商、周、唐、宋、遼、金、元、明、清不同時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調兵山文化"。
這裡"唐屬燕州,遼屬黃龍府隸上京,金屬會州",有久遠的歷史可考。近年來,吸引了無數考古愛好者和學者前來考證。日俄戰爭時期,這裡也曾刀光劍影,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在這裡聚殲殘匪,曾有百餘名先烈的熱血灑在這片沃土,留下了吟頌民族之魂的可歌可泣的歷史浩歌。
調兵山市從1958年開始開發建設。
1981年9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劃鐵嶺縣、法庫縣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設市,即鐵法市。
1984年10月鐵法市改為鐵嶺市鐵法區。
1986年9月又恢復了市建制。
穿過兀朮城,西走200米,便是恢復建設的東北最大的佛教聖殿—明月禪寺。明月禪寺占地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227平方米。寺內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配殿和鐘鼓樓等。
蒼松翠柏使國學大師文懷沙和一代書畫大師範曾、韓美林等文化名人的題匾更加顯眼,每逢廟會等佛事活動,吸引四海僧侶,每日遊人如織。

文物古蹟

遼金文化是調兵山文化的主線。
明月禪寺
明月禪寺位於調兵山西山風景區內,四面環山。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達3227平方米,寺中建築宏偉壯觀,金碧輝煌,是東北最大的一處佛教聖地。寺中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僧舍、南北配殿、鐘鼓樓、垂花門、水井等。
山門、大殿前設有漢白玉欄桿,寺院前有寬大的放生池,上建拱橋三座,寺內外樹木茂盛,蒼松翠柏盡顯寺院的威嚴肅靜!明月禪寺方丈月照大師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在佛學界有很高的聲譽,寺內僧侶眾多,香火鼎盛,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
兀朮城
被遼寧省旅遊局評為“四大遼金古建築之一”的兀朮城位於鐵嶺城區西35公里的調兵山風景區,距瀋陽96公里,它西依綿綿燕山,東瞰浩瀚的遼北平原,是融入東北各民族起源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發祥地之一,是一個多民族源流的集散地,在長久的歷史發展中孕育了豐厚的特色文化,其中以金文化最具代表性。
金天會四年秋,金完顏宗弼(兀朮)在此地調集軍隊,分三路兵馬南下,一舉滅亡了北宋,此地故稱“調兵山”。
南宋時期,擔當金國兵馬大元帥的大金國太子金兀朮,在率兵南犯中原被岳飛挫敗歸巢,帶殘兵敗將返回途中,行至調兵山腳下,只見調兵山山勢雄奇壯美,層巒疊峰,林草繁茂,花香襲人;山下流水淙淙,景色宜人。於是命軍師哈密嗤傳令,在山下安營紮寨,築城屯兵,樹旗於調兵山上,演練和調集兵馬,伺機再犯中原。
後來人們就把金兀朮調集兵馬的山改稱為"調兵山",把山下金兵安營紮寨的地方取名為"兀朮街"。
兀朮街當時建有古城,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古城已不復存在。2001年,根據遺址考證,由國內著名古建築專家設計建造了兀朮城。兀朮城是遼金白建築群,占地176.7畝,建築面積256萬平方米,城中500多米道路橫穿東西。兩側城門樓氣宇軒昂,城內牌樓雕樑畫棟,雲檐飛挑,整個古城古樸厚重。置身於此,時空迴轉,金戈鐵馬和門庭若市景象幻於眼眸,歷史足音縈繞耳畔。

行政區劃

調兵山街道辦事處駐鐵秀路,人口4.95萬人,面積22.95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曙光、電廠、大隆、晨光、紅光、紅房、溯源;3個村委會:調兵山、東調、尚三家子。
兀朮街街道辦事處駐兀朮街,人口7.20萬人,面積12.90平方千米,轄12個社區居委會:站前、苗圃、中心、西山、調兵山、兩千平、豐源、宏大、振興、大興、康泰、小康;3個村委會:兀朮街、南嶺、施荒地。
曉南鎮鎮政府駐張莊,人口3.7萬人,面積105.92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春曉、東升、孤山子;17個村委會:張莊、劉荒地、景荒地、宋荒地、四家子、汪荒地、前孤山子、後孤山子、前峪、後峪、項荒地、泉眼溝、胡家窩棚、望山屯、鎖龍溝、高力溝、城子。
曉明鎮鎮政府駐腰堡,人口3.5萬人,面積61.1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青南、青北、建設;13個村委會:腰堡、夏家樓、鄧家窩棚、姜家窩棚、任畢、曉明、娘娘廟、萬家房、遼河屯、大孤榆樹、興隆屯、前屯後屯。
大明鎮鎮政府駐大明,人口4.1萬人,面積58.01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勝利、前進、明東、明西;10個村委會:大明、顧家房、創業、小青堆子、小劉荒地、太平山、大江、小江、團結、沙後所。

社會經濟

豐富的資源使這座城市如虎添翼,煤炭工業是這座城市的支柱產業。聞名全國的設計能力為年產原煤1445萬噸的國家特大型煤炭生產企業—鐵法煤業集團就坐落在這裡。
這個市發展旅遊業具有一定資源優勢。除煤炭等能源工業正處在中興發展時期外,餐飲娛樂和購物等第三產業在遼寧北部已形成強勢,城市建設在全省小有名氣,擁有"全國衛生先進城市""省級園林城市"。遼寧省"文明城市標兵市"和交通管理二級達標城市、全省城鎮"綠葉林"競賽"優勝市"等多項榮譽。
加之多處歷史遺址和古老的歷史傳說等多項人文資源,不僅給這座煤炭城市增加了歷史厚重感,還為開發旅遊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形成以城市風光、人文景觀和宗教旅遊為主的旅遊線路。調兵山的旅遊產業已經起步,他們將利用豐厚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山水風光旅遊資源、都市風情和田園風的旅遊資源、工業旅遊資源、農業旅遊資源、宗教文化旅遊資源、社會活動旅遊資源及蒸汽機車旅遊資源,把旅遊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風景名勝

鐵煤集團蒸汽機車博物館

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是國家AA級景區,位於遼寧省的北部——歷史重鎮、金文化濃郁的煤城調兵山市,南與瀋陽市毗鄰,距瀋陽桃仙國際機場100公里,東與鐵嶺市相連,距瀋大高速公路僅35公里,景區內有106省道、新梨公路(105省道)穿過,火車直通大青車站,公交汽運可直通瀋陽、大連、北票、阜新、撫順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景區歸鐵法煤業集團公司管轄,由火車頭旅行社負責經營管理,景區擁有當今世界上僅存不多,並且能正常運行的蒸汽機車21台,其中上游型(SY)18台,建設型(JS)1台,美國鳥(KD6)型1台,躍進(YJ)型1台,部分運營,其餘都存放占地3000餘平方米的蒸汽機車陳列館中。旅遊鐵道線路220公里,縱橫於鐵煤集團九大礦井和兀朮古城調兵山、鐵嶺市之間,並有豪華型老式旅遊專列客車三輛,蒸汽機車展品室一個,同時蒸汽機車文化園、蒸汽旅遊專線也正在建設之中。

月亮湖

月亮湖位於調兵山中央大街南段,占地2萬平方米,是市建委統一規劃,由本市南嶺村農民投資1300萬元建成的。月亮湖是以圓月形湖泊為中心,環以錯落有致,門角飛檐的仿古建築群。
目順化景區內有餐飲、茶座、歌廳、檯球廳、曲藝、陶藝等,是一個多功能的旅遊娛樂觀賞區。
月亮湖曾成功的舉辦了多屆元宵燈會,並接待了中國煤礦文工團的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