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國初,民間社日神節常有鐵機、台閣活動。每年農曆正月十二、十三和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城關道堂宮、城隍廟、七聖宮、華光廟神誕日都有鐵機、台閣沿街表演,扮演《仙女散花》、《目連救母》、《水漫金山》等傳統戲中的某一情節、場面或典型動作。
新中國成立後,每逢重要節日或春節、元宵、中秋等佳節,民間也組織鐵機、台閣上街表演,增加歡樂氣氛。其中以195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和1976年慶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兩次規模最大,表演節目最多,有《天仙配》、《草船借箭》、《牛郎織女》、《盤絲洞》、《三打白骨精》、《狀元拜塔》、《大鬧天宮》和時裝戲《傳槍記》等。鐵機、台閣技巧也不斷更新,東關鐵機、俊星台閣,改變傳統固定的“當機”和“死閣”,根據機械運動原理,採取巧妙隱蔽手法,通過腳底、手臂、腰腹、肩頭細線“過機”,藉助卷揚機與轉盤聯動,使《三打白骨精》中的孫悟空騰空飛躍,盤絲洞群怪時隱時現,惟妙惟肖,觀眾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