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力“中國林蛙”油,黑龍江省鐵力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自明代始,林蛙油即為貢品,是集藥用、食補、美容於一體的珍稀兩棲類動物。林蛙油即雌性林蛙的輸卵管,是名貴的中藥材,尤其是中國林蛙,其體大,含油量高。林蛙油的主要有效成分為蛙醇,具有“補腎益精、潤肺養陰”的功效,專治腎虛、氣弱、精力耗損、記憶力減退、婦產出血、產後缺乳及神經衰弱等症。中醫認為,可治療“小兒疝氣、止痛、去勞劣、解濕毒、利水消腫、虛勞咳嗽”,具有養肺滋腎之特效。由於其獨特的醫療和食用價值,中國林蛙油素有綠色軟黃金的美譽。
2005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鐵力“中國林蛙”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力“中國林蛙”油
- 產地名稱:黑龍江省鐵力市
- 品質特點:色白微黃,呈晶瑩狀,含油量多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5年第190號
- 批准時間:2005年12月28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中國林蛙,又稱“雪蛤”、“哈士蟆”,是一種繁衍於白山黑水之間,中國獨有的野生易危品種。而在中國所有的林蛙中,尤以東北林區的林蛙體格大而健壯、繁殖率高、產油量大,為林蛙中的極品。林蛙集藥用、食補、美容養顏之效於一身,以其特有的藥用價值與營養價值,成為蛙類中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其精華所在——林蛙油(林蛙胎盤),更是因其豐富的營養、高昂的價格被越來越多的人稱為『軟黃金』。
產地環境
黑龍江省鐵力市地處小興安嶺南端,南臨冰城,北接林都,氣候溫和,四季分明,自古土壤肥沃,山林茂密,又有流水潺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鐵力有著獨特而優越的自然環境,森林與河水孕育出了無數山林寶藏,和一代代生於斯,長於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興安嶺人。
廣闊茂密的森林,清澈綿長的山水,四季分明的氣候,渾圓平緩的群山,原生態、幾乎沒有污染的肥沃土壤,更讓這片土地成為林蛙生長的樂園。山水相間,溝壑眾多的生長環境,讓東北林區的林蛙容易形成大規模的群居的特點,也讓東北地區林蛙對天敵襲擊的抵禦能力相對更高,其繁衍生息也更加平穩和安全。
歷史淵源
先秦以來,人們便在此從事漁獵活動,以發掘產自於這片白山黑水中的山珍野味、奇珍異獸為生。隨著自然環境的演變和文明的進步,傳統的動物狩獵方式和養殖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依託於此,這裡的各種山珍野味、奇珍異獸也逐漸走出山林,走出家鄉,走向世界。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如今已經聞名海內外的中國林蛙。
作為滋補的良藥——林蛙也以“山哈”之名,記載於中國傳統醫學的經典——《本草綱目》之中,其“補腎益精,養陰潤肺”的功效,也隨著歷代專家名醫的鑽研和實踐得到了廣泛認可。
營養豐富又味道鮮美的中國林蛙,在明清時期便成為此地最有代表性的貢品之一,被列為“宮廷八珍”,媲美“東北三寶”。優越的自然環境,也使林蛙的養殖在很早的時候就在鐵力市開始,從單純的野生捕獵,到靠天吃飯的半人工養殖,再到依託現代科學研究的全人工養殖。
20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經濟也讓林蛙和人們迎來了新生,林蛙養殖業也從傳統走向現代,成為黑龍江人發家的致富路。
鐵力市通過對市場和資源廣泛深入調研發現,國內外市場對林蛙油等林蛙產品需求旺盛,而鐵力市的自然條件是最適合林蛙的地方之一,當地人工養殖林蛙已經有了十幾年的嘗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於是把林蛙人工養殖作為重點發展的項目。鐵力市成立了副市級領導牽頭的林蛙養殖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由全市優中選優的農業科技人員組成推進辦公室,確定了“科、工、貿、產、學、研”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產業化發展方向。
2004年開始,鐵力市為推廣普及林蛙養殖技術,組織鄉鎮、有關部門負責林蛙養殖工作的人員和示範戶,到黑龍江農懇中國林蛙馴養繁育中心學習和培訓,先後舉辦各種學習班3期,研討會1次,印發各種技術資料3000餘份,召開大型現場會3次。為養蛙戶協調貸款65萬元,調劑蝌蚪、幼蛙550多萬隻,黃粉蟲1000多千克。
為降低飼養成本,鐵力市還進行了替代飼料研究,降低成本50%左右,並與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院合作,共同研製經濟、全價的蝌蚪複合,有效地解決了普通飼料營養單一、容易變質等問題。將水產養殖業的前沿領先技術,引入並套用於林蛙生產實踐中,向養殖戶推薦使用了攜帶型水溶氧測試儀和台式水溶氧監控儀,套用數碼設備進行了病理解剖,推廣無菌蠅蛆的繁育技術,安全越冬、科學規範管理等技術進一步完善,疾病防治技術有所突破, 對溫室延長生長期及雌誘變技術進行了探討。
2004年11月26日,鐵力市正式與東北林業大學簽署建立“鐵力市林蛙養殖研究所”的合作協定,鐵力市為東北林業大學提供教學、實習、實驗和成果轉化基地,東北林業大學為鐵力市林蛙養殖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
生產情況
2004年,鐵力市全人工養殖林蛙戶103戶,其中示範戶16戶,另有區域內自然圈山或半人工養殖戶348戶。全市全人工養殖戶共孵化蛙卵48680團,蝌蚪孵化量2900萬尾,平均孵化率為60%,變態幼蛙2148萬隻,平均變態率為74%,加上當年越冬成蛙存量,養殖數量約為2160萬隻,越冬前林蛙存量(入蟄數量)約為1005萬隻,存活率為46.5%。
從2005年開始,鐵力“中國林蛙”連續三年出口量達1噸,1噸林蛙油相當於鐵力市1年的產量。
產品榮譽
2005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鐵力“中國林蛙”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鐵力“中國林蛙”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黑龍江省鐵力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鐵力“中國林蛙”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請示》(鐵政辦發[2005]36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黑龍江省鐵力市雙豐鎮、鐵力鎮、桃山鎮、朗鄉鎮、工農鄉、年豐鄉、王楊鄉等7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養殖環境
鐵力“中國林蛙”的養殖必須選擇在地勢較高,空氣暢通,排水良好的地點,土壤保證無污染,採取有效的防鼠、防逃逸設施。養殖地點必須有充足而潔淨的水源。
(二)種蛙
選擇品種純正、個體肥大、無損傷、生命力旺盛、懷卵率繁殖力強的“中國林蛙”作為種蛙。
(三)產卵、孵化
產卵、孵化需要在孵化池內進行,水深30至40厘米,水溫要控制在8至13℃。
(四)蝌蚪飼養
經過產卵孵化出的蝌蚪,需要經過35至40天的飼養,才能進入變態期,要保證營養全面。
(五)幼蛙到成蛙的飼養
蝌蚪變態後,從變態池中相繼登入上岸,開始陸地生活。餌料主要以無菌蠅區和黃粉蟲為主,隨著蛙體的增長,投餵蚯蚓、黃粉蟲、無菌蠅蛆交替飼喂,經過2至3年的越冬和飼養達到成蛙後,於每年的秋季進行捕捉。成蛙個體重量平均不低於30克。
(六)採收與初加工技術
將成串的林蛙懸掛於陰涼通風之處,穿成串的蛙體之間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離,串與串之間間距約10至20厘米,此法乾燥需10天左右。
將乾燥後的蛙乾進行軟化處理,以便於取油操作。將油塊放在通風良好,有陽光之處晾曬,待其乾燥後,進行質量檢驗,包裝密封,放到陰涼、乾燥、通風處保存,防止蟲蛀。
(七)質量特色
鐵力“中國林蛙”油的顏色白而微黃,呈晶瑩狀,形態呈不規則塊狀,彎曲而重疊,長一般在2至5厘米,厚1.5至5毫米,手摸有滑膩感,溫水中浸泡後體積膨脹為原來的10倍以上。
專用標誌使用
鐵力“中國林蛙”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鐵力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