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高20-6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8-14毫米,寬0.5-1毫米,先葉簇生;葉柄長15-28厘米,粗1.5-2毫米,灰褐色,上面有狹縱溝,基部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但較小的鱗片,向上近光滑;端鑽狀,黑褐色,有虹色光澤,薄膜質,全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鐮葉鐵角蕨
- 拉丁學名:Asplenium falcatum Lam.
- 界:植物界
- 科:鐵角蕨科
- 屬:鐵角蕨屬
- 中國植物志:4(2):056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葉簇生;葉柄長15-28厘米,粗1.5-2毫米,灰褐色,上面有狹縱溝,基部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但較小的鱗片,向上近光滑;葉片橢圓形,長10-30厘米,寬8-16厘米,奇數一回羽狀,羽片2-5 (-7) 對,對生或近對生,斜展,有長柄(長3-4毫米),各對羽片相距2-5厘米,彼此疏離,下部羽片同大,長4-10厘米,基部以上寬1.2-2.2厘米,菱狀闊披針形,多少呈鐮刀狀,長漸尖頭,基部為近對稱的楔形,上側有時呈耳狀突起,邊緣僅基部全緣,向上有不規則的粗鋸齒或撕裂狀尖鋸齒,上部羽片與下部的同形,略變小,頂生羽片大於其下的側生羽片,菱狀披針形至三叉形,長5-11厘米,寬2-5 (-10) 厘米。葉脈明顯,主脈下面圓而隆起,上面有狹縱溝,側脈兩面均隆起呈溝脊狀,二回二叉或為三叉,基部上側數脈往往為二至三回二叉,小脈以銳角斜向上,彼此密接,達於葉邊。葉革質,乾後褐棕色,上下兩面均呈溝脊狀,羽片基部幼時密被褐棕色的纖維狀小鱗片,老時陸續脫落;葉軸灰褐色,上面有淺縱溝。孢子囊群狹線形,長1-3厘米,褐棕色,極斜向上,彼此密接,通常生於上側小脈(其下側鄰近的小脈也往往能育,但孢子囊群較短),自主脈向外行,幾達葉邊,在羽片上部的沿主脈兩側各排成整齊的1行,在下部的(或僅上側的)往往有多行;囊群蓋狹線形,褐棕色,薄紙質,全緣,大部分開向主脈,在羽片基部的一部分開向葉邊,宿存。染色體2n=144。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20-750米的密林下溪邊石上或石灰岩上。
分布範圍
產於台灣、廣東(高州、雲浮、羅浮山、珠江口沿海島嶼) 、海南、廣西(天保、德保、龍津、靖西、寧明、扶綏)、貴州南部(羅甸)、雲南東南部(屏邊)。越南、緬甸、印度、斯里蘭卡、產馬來西亞、加里曼丹、波里尼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南非洲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