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櫟娜

鐘櫟娜,女,博士,北京旅遊區域合作中心副主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旅遊行銷與電子系教授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旅遊大數據中心主任兼創始人,兼任美國康奈爾大學健康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特邀研究員,國際旅遊學會執行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櫟娜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智慧旅遊、旅遊大數據、城市旅遊、旅遊電子商務
  • 職務:副教授
個人簡介,學習經歷,研究方向,社會職務,主要著作,學術論文,著作與譯作,科研課題,會議演講,

個人簡介

鐘櫟娜,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第八批“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

學習經歷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人文地理系旅遊休閒研究方向博士2008.09-2012.07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聯合培養博士2010.05-2011.08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人文地理系旅遊休閒研究方向博士2004.09-2007.07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旅遊管理專業學士2000.09-2004.07

研究方向

智慧旅遊
旅遊大數據
健康旅遊
城市旅遊
旅遊電子商務

社會職務

《旅遊學刊》審稿專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審稿專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Cities》編委會成員
《Global Research Journal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編委會成員
《旅遊規劃與設計》編委會成員(等)
全國旅遊信息化教育教學專家委員會委員
國際旅遊學會執行秘書長
中國旅遊大數據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特邀研究員
北京區域旅遊合作中心副主任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遺產旅遊研究中心副主任
康奈爾大學健康中心 客座研究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特聘專家
生命時報特邀專欄作家
中國地理學會會員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聘教授
台灣輔仁大學特聘教授
北京市人民政府官員培訓系統授課專家
工業信息部特邀授課專家
三亞市天涯海角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高級專家

主要著作

學術論文

[1] Zhong L.,Wu B.,Alastair M. Research on China’s Tourism: A 35-Year Review and Authorship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5,17: 25-34.(SSCI journal)
[2] Zhong L, Leung D, Law R, et al. eTourism in China: A review of the Chinese-language literature[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3, 18(5): 464-482.(SSCI journal)
[3] Zhong, L.,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th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evaluating attraction websites in Mainland China. Internation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 16(5): p. 429-440.(SSCI journal)
[4] Zhong, L., Wu, B., How tourist activities impact intangible culture: A Critical Path Analysis of Chinese Ancient Town, 2012[C]. Kuala Lumpur, Indonesia. Accepted.(ISTP,EI Index)
[5] Gretzel, U., Zhong, L., & Koo, C. (2016). Application of smart tourism to c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Cities, 2(2).
[6] Liu, W., Zhong, L., Ip, C., & Leung, D. (2011).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ase of ENTER proceeding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1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Innsbruck, Austria, January (pp.293-304). DBLP.
[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uropean and Asia: An analysis of User friendly of DMO websites for international tourist, 2012[C]. Los Angeles, USA. (ISTP Index)
[8] Online PR-A New Strategy for Tourism Market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2013[C]. Melbourne, Australia. (ISTP Index)
[9] Zhong L, Wu B., Leung D. Progress of attraction websites in Mainland China: From 2005 to 2010: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1, Innsbruck, Austria, 2011[C]. Springer Verlag.(ISTP Index)
[10] Liu W., Zhong L, Ip C., et al.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ase of ENTER proceeding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1, Innsbruck, Austria, 2011[C]. Springer Verlag, 2011.(ISTP Index)
[11] The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System of Hong Kong Tourism Higher Education -- Taki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C].
[12] The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System of American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Taking the School of Hotel Administration at Cornel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C].
[13] Zhong L, Rosalind S.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on internet- an analysis of User friendly of DMOs for international tourist: 4th Tourism Outlook & 3rd ITSA Conference, Selangor, Malaysia, 2010[C].
[14] Zhong, L., Shao, J.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 to evaluate websites of Chinese scenery spots. Paper presentation at the meeting of The Third China Tourism Forum, 2006[C]. Hong Kong, China.
[15] Zhong, L.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Friendly Degre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Home and Abroad. Paper present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ild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in Globalization, 2006[C]. Shenzhen, China.
[16] Zhong, L., Wu, B.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friendly degre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home and abroad[M]//趙鵬, 中國旅遊研究年刊2008--旅遊學刊2006-2007英文版,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
[17] Zhong, L., Fu, X. Critical Path Analysis(CPA):How tourist activities impact intangible culture. Paper presentation at the meeting of Tourism and the New Asia Forum. 2006[C]. Beijing, China.
[18] 徐小波,趙磊,劉濱誼 等. 中國旅遊城市形象感知特徵與分異. 地理研究,2015(07): 1367-1379.
[19] 鐘櫟娜. 旅遊地感知結構重構——基於文本與複雜網路分析的研究. 旅遊學刊,2015(08): 88-95.
[20] 鐘櫟娜. 我國高等教育旅遊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 學周刊,2013(21): 5.
[21] 鐘櫟娜. 再論高等教育的不平等現狀原因與對策. 教育教學論壇,2013(29): 120-121.
[22] 周燦; 鐘櫟娜. 國內中長期修學旅遊者動機研究——以北京大學2011年訪問學者為例[J]. 中州大學學報. 2013(6).
[23] 鐘櫟娜; 吳必虎; 徐小波; 許譯文. 國外旅遊地感知研究綜述. 人文地理 [J]. 2013(4).
[24] 鐘櫟娜. 師道尊嚴源於師德公正. 學園(教育科研)[J]. 2013(3)
[25] 鐘櫟娜. 新型城市化規劃制度障礙與建構[J].人民論壇. 2013(11).
[26] 鐘櫟娜. 網路公關——資訊時代旅遊行銷的新策略[J]. 旅遊學刊, 2012(9):6-7.
[27] 鐘櫟娜, 董曉莉, 邵雋. 基於IPA分析的中國旅遊景區網站發展研究[J]. 旅遊學刊, 2012(3):60-68.
[28] 鐘櫟娜. 論人口控制中的人權矛盾[J]. 大家[J].2012(9):53-56.
[29] 鐘櫟娜. 商文化的東西所至[J].華夏考古.
[30] 鐘櫟娜, 吳必虎, 邵雋. 中國5A級旅遊區入口網站的成熟度評估[J].旅遊學刊,2011(12):30-36.
[31] 董曉莉, 吳必虎, 鐘櫟娜. 基於旅遊學刊關鍵字分析的中國旅遊研究知識體系解析[J]. 旅遊學刊. 2011(8): 26-31.
[32] 鐘櫟娜. 城郊土地集約利用的對策[J]. 中國農村科技, 2011(8):50-53.
[33] 鐘櫟娜. 旅遊研究的信度與效度[J]. 旅遊學刊, 2010(10):10-11.
[34] 鐘櫟娜, 萬強. 城市旅遊規劃的實施困境與實施要則[J].浙江大學學報,2009, 36(1),116-120.
[35] 鐘櫟娜. 遊客活動對於目的地非物質文化影響[M]//宋子千, 旅遊發展與公共管理,北京: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8, 151-158.
[36] 鐘櫟娜. 中國4A級景區入口網站的成熟度評估[D].北京大學,2007.
[37] 萬強, 鐘櫟娜. 西方城市設計與社會思潮的相互呼應[J].規劃師,2007,23(1),87-89.
[38] 鐘櫟娜, 吳必虎.中外國家旅遊城市網路旅遊信息國家友好度比較研究[J].旅遊學刊,2007, 22(9),12-17.
[39] 鐘櫟娜. 旅遊業與房地產業結構模式的研究[J].金融經濟,2006(4),123-124.
[40] 鐘櫟娜. 北京市居民環城遊憩交通模式的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4.
[41] 鐘櫟娜.黑龍江省濕地資源及管理的景觀生態學研究[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4(4) :58-60.
[42] 鐘櫟娜. 四川省生態旅遊發展問題淺析[J]. 四川林勘設計, 2003(3):41-44.

著作與譯作

[1] 智慧旅遊:理論與實踐。鐘櫟娜,鄧寧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11
[2] 旅遊創業啟示錄。鄭紅、鐘櫟娜、張德欣著.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2015.4
[3] 旅遊目的地感知與網路輿情監測。鐘櫟娜著. 中國旅遊出版社.2014.12
[4] 旅遊信息化:理論與實務。鐘櫟娜著.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3.5.
[5] 吳必虎,于海波等譯.(B.W.里切,P.伯恩斯,C.帕爾默原著).旅遊研究方法:管理研究與社會研究的結合.2008.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6] 汪芳,吳惠良, 朱震峻,吳必虎主編. 城市園林規劃理念與管理實務.2009.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 吳必虎,余青主編. 紅色旅遊開發管理與行銷.2006.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科研課題

國家基金項目
[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環城市鄉村地區多途徑城鎮化的發展模式、動力機制與質量研究。2014-2017.項目批准號:13CJY034.(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城郊旅遊綜合體(TCAC)形成機制與發展模式研究,2013-2006.項目批准號:41271151. (參與)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旅遊地旅遊業碳排放時空格局演化及最佳化模式研究。2014-2017.項目批准號: 71202170(參與)
[4] 國家自科基金項目:基於地格視角的旅遊目的地品牌基因選擇研究。2016-2020.項目批准號:71673015.(參與)
[5] 國家自科基金項目:新媒體語境下旅遊形象量化投射模型建構與評估研究。2015-2018.項目批准號:71502005.(參與)
國際機構合作課題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善行旅遊標準。(主持)
[2] 香港理工大學基金項目(1-ZV77):基於網路文本分析的中國旅遊城市感知研究,課題負責人,2008-2010. (主持)
國家部委課題
[1] 國家旅遊局,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標準實施細則,2007. (參與)
[2] 國家旅遊局,旅遊標準化體系表研究,2008. (參與)
[3] 國家旅遊局:《旅遊產品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與服務要求》. (參與)
省部級科研項目
[1] 北京市教委科研計畫面上項目:北京智慧旅遊大數據中心繫統建設。(主持)
[2] 北京市教委項目:北京旅遊教育與人才資源發展研究報告。(主持)
[3] 北京市“十二五”社科規劃項目:面向世界城市的背景智慧旅遊城市的基本內涵與實踐路徑研究。(參與)
[4] 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區域旅遊業碳排放評測及最佳化模式研究. (參與)
[5] 北京市建設國際旅遊樞紐的發展模式與協調機制研究。2013-2016.(參與,完成)
[6]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北京市建設國際旅遊樞紐的發展模式與協調機制研究。2013-2016.(參與,完成)
地廳級科研項目
[1] 北京鄉村民俗旅遊社區參與度評價與發展模式研究. (參與)
[2] 北京市教委科研計畫面上項目:北京智慧旅遊大數據中心繫統建設。2016-2018.項目批准號:KM201610031001.(主持,進行)
[3] 其他地市級研究項目:北京旅遊教育與人才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13-2016.(主持,進行)
[4] 北京市教委科研計畫面上項目:基於圖片的北京旅遊形象海外精準行銷平台建設。2017-2018.項目批准號:KM201710031001.(參與,進行)
校級科研項目
[1] 種子計畫-新教師科研啟動計畫人員。(主持)
[2] 校級項目-北京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區域戰略、模式與路徑研究。(參與)
[3] 2013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重點項目,國內外旅遊高等教育比較研究, 2013jg1008。
[4]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青年項目,北京建設世界一流旅遊城市路徑研究,13bc015。
省部級橫向項目
[1] 聯合國世界銀行委託項目嘉峪關長城文化旅遊景區總體規劃與控制性詳細規劃項目組組長,2008-2009. (主持)
[2] 成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項目組組長,2007-2008.
[3] 鹹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項目組組長,2008-2009.
[4] 延安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項目協調人,2005-2006.
[5] 杭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規劃師,2004-2005.
[6] 主持北京大學“旅遊研究網”建設,任旅遊研究網總編輯,架構管理旅遊研究網及旅遊地信息系統(TAMS),2005-2006 .
[7] 北京大學院長基金項目“深圳市環城遊憩帶研究”,2005年.
國家5A級景區規劃設計項目
[1] 大武夷山地區(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項目組組長,2008-2009.
[2] 雲南省玉龍雪山風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骨幹成員,2004-2005.
地市級科研項目
[1] 溫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4-2005.
[2] 成都郫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8-2009.
其他科研項目
[1] 三亞市天涯海角景區景觀設計項目群,項目組組長,2013-
[2] 三亞市天涯海角景區總體規劃與景觀提升設計,項目組組長,2008-2009.
[3] 三亞市鹿回頭景區總體規劃與景觀設計,項目組組長,2008-2009.
[4] 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沿江帶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項目組副組長,2009-2010.
[5] 三亞市天涯海角景區大門概念性設計與施工設計,項目組組長,2008-2009.
[6] 三亞市天涯客棧概念性設計與施工設計,項目組組長,2008.
[7] 三亞市鹿回頭景區產業策劃,項目組組長,2008-2009.
[8] 三亞市鹿回頭景區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組組長,2008-2009.
[9] 西安鹹陽市香湖景區總體規劃與控制性詳細規劃,項目組組長,2008-2009.
[10] 四川省成都市平樂古鎮總體規劃,項目組組長,2008-2009.
[11] 四川省西來古鎮總體規劃,項目組組長,2008-2009.
[12] 成都郫縣沙西線國際鄉村旅遊度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項目組組長,2007-2008.
[13] 成都市龍門山國際山地旅遊大區策劃競標,項目組組長,2007-2008.
[14] 北京市密雲縣民俗旅遊總體規劃,項目組組長,2006-2007.
[15] 北京市密雲縣黑龍潭景區總體規劃與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項目組組長,2006-2007.
[16] 北京平谷丫髻山景區旅遊規劃與修建性詳細規劃,項目組副組長,2005-2006.
[17] 山西省臨汾市旅遊發展三年振興計畫,骨幹成員,2004-2005.
[18] 威海市劉公島國家海權主題公園總體規劃,骨幹成員,2004.
[19] 北京市房山區旅遊發展近中期實施規劃,骨幹成員,2004-2005.
[20] 西安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競標,骨幹成員,2004.
[21] 陝西省神湖風景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8-2009.
[22] 四川省郫縣農科村景區旅遊規劃,2008-2009.
[23] 杭州大運河國際旅遊區旅遊策劃與城市設計,2005-2006.
[24] 海南博鰲鰲游天下文化旅遊中心策劃2005-2006.
[25] 陝西省神木縣總體規劃,2004-2005.
[26] 北京市房山區旅遊度假區專項規劃,2004-2005.
[27] 雲南省白水河景區總體規劃及景點詳細規劃,2004-2005..
[28] 寧波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競標,2003.
[29] 威海文登市小觀鎮金灘旅遊區總體策劃,2003-2004.

會議演講

智慧旅遊高級規劃班(台灣輔仁大學組織)
新疆昌吉州文化幹部培訓班(清華大學公共學院組織)
海航高管旅遊培訓班(人民大學繼續學院組織)
山東東營、臨沂幹部培訓班(二外組織)
2015歐亞經濟論壇(西安)
第二屆兩岸智慧旅遊年會(台灣)
2015智慧旅遊與大數據--2014旅遊行業高峰論壇(上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