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區沈氏宗祠門廳,沈氏宗祠共有四進,每進三開間,保存完好。第一進為門廳,門廳兩側存有精美的磚雕,祠堂西側存有備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樓區沈氏宗祠門廳
- 所屬年代:清代
鐘樓區沈氏宗祠門廳,沈氏宗祠共有四進,每進三開間,保存完好。第一進為門廳,門廳兩側存有精美的磚雕,祠堂西側存有備弄。
鐘樓區沈氏宗祠門廳,沈氏宗祠共有四進,每進三開間,保存完好。第一進為門廳,門廳兩側存有精美的磚雕,祠堂西側存有備弄。文物特徵進深8.4米,面闊(四間)為12.9米,檐高3.57米,脊高5米;天井進深5.3米,面闊12.9...
鐘樓區沈氏宗祠正廳,第二進為大廳,屋架高聳,樑柱構築精美,有鶴頸翻軒。第二進與第三進原有精美的屋脊,可惜都在“文革”時被毀。文物特徵 第二進進深7.75米,面寬(四間)13.7米,檐高4.4米,脊高5.8米;第三進前有翻軒走廊、天井,上有“出弟”磚雕書卷匾,北有“入孝”磚雕書卷匾,南有磚套...
沈氏宗祠是一處建於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沈氏宗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於石台縣仁里鎮緣溪村沈村組,去慈雲洞、慈雲禪寺、黃岩瀑布群等旅遊景點,必經過沈氏宗祠。安徽石台縣 沈氏宗祠最初建築年代及規模已不可考。最 近一次較大規模的重建在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分前、後兩進及附屬建築燒香樓。...
沈氏宗祠(沈光文紀念館)位於鄞州區石粗道星光村。1992年9月3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沈氏宗祠位居街中心,周圍有保佑觀,曲轅坊,瑞光樓,常樂寺等歷史遺蹟。宗祠黑牆青瓦,烏漆台門。大門朝西,門樓瓦脊呈元寶形而微翹,兩頭刻有吉祥圖紋。黑邊白牆嵌立體篆書“沈氏宗祠”。宗祠原有頭門、中廳、大廳...
沈氏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明代的沈氏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沈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坐北朝南,橫寬16米,縱深56米,三進五間,兩側圍牆。前進低矮,無軒廊,大門如東片舊民居般簡陋。二進稍高,為舊時族內議事聚會之享堂。石柱鐫聯:“苕水織蘆思霧隱,柏台補袞見霜清。”三進原為寢堂,構建更高大,明間立8大4...
沈氏宗祠位於磐安縣方前鎮爐田村,建於清代。坐南朝北,占地421平方米,由門樓、戲台、天井、東西廂房及後堂組成。門樓三開間,抬梁式一層樓屋,五檁四柱,前廊上方用卷棚頂,明間後部與天井周邊的戲台相連。戲台,正方形,亭閣式,斗栱林立,枋上有彩繪,飛檐翹角,歇山頂,置勾頭滴水。後堂三開間,抬梁式...
在沈氏宗祠檐下左首懸“玉潔冰清”匾,是朝廷表彰紹能公姚氏孺人“青年守志,操同松柏”事跡的,檐下右首“欽旌節孝”匾是賜給景公徐氏孺人的。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姚氏嫁到柿林當天,其夫在察看祖墳時,不幸被老虎拖走。新婚喪夫的姚氏沒有再嫁,孝敬公婆,照料侄子,直至晚年雙目失明,還留下遺囑把家產...
鐘樓區沈氏宗祠位於鐘樓區南河沿10號,號“留余堂”。宗祠建於清末和民國初年,建造者沈頤朵曾是民國年間常州豆業公所“敦仁堂”堂董,建造時沈頤朵年僅20歲出頭。沈氏宗祠坐北朝南,硬山式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為819平方米。文物特徵 沈氏宗祠結構嚴謹,布局精巧,建築富有特色,這種帶有備弄形制的宗祠建築布局形式,...
鐘樓區沈氏宗祠第四進 鐘樓區沈氏宗祠第四進是輔助用房,進深7.5米,面闊(五間)15.62米,天井進深4.5米,面闊12.32米,脊高為6米,旁有備弄面寬1.25米。文物保護 2008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沈宅沈氏宗祠,清代古建築,位於浙江省蘭谿市橫溪鎮沈宅行政村沈宅村47省道北面。據《浦陽岩山派沈氏宗譜》《創建祠堂記》記載:光緒壬午年(1882年)修譜,剩有餘銀四十千文。光緒乙酉年(1885年)開始籌備建造沈氏宗祠事宜,光緒丙戌年(1886年)開始採石奠基。平基之後至秋收後,每進燒磚瓦二灶。十二月初八日,豎...
仙居縣橫溪鎮溪頭村為新坊沈氏發祥地,“究之水源木本,則以始建溪頭者為大宗”。溪頭村沈氏宗祠歷代屢有興廢,現存宗祠為清光緒年間,族人沈錫大所建。該宗祠坐北朝南,毗鄰玉皇殿西側。正廳三開間,明間上方有匾額曰:“節度分支”。屋內石柱高大粗壯,多銘刻以歌頌祖德啟迪後輩為內容的楹聯,柱頂牛腿上的...
沈氏宗祠,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官路嚇村,客家建築,始建於清朝,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歷史沿革 沈姓,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東莞黃洞凰崗嶺排圍沈姓始祖沈敬南之孫沈萬達攜家眷遷至新安縣沙井頭;清嘉慶元年(1796年),沈潤盛攜子孫遷入此地,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建築細節 重修於2002年11月,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