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宗祠(沈光文紀念館)位於鄞州區石碶街道星光村。1992年9月3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影響,
簡介
沈氏宗祠(沈光文紀念館)位於鄞州區石碶街道星光村。1992年9月3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沈氏宗祠位居街中心,周圍有保佑觀,曲轅坊,瑞光樓,常樂寺等歷史遺蹟。宗祠黑牆青瓦,烏漆台門。大門朝西,門樓瓦脊呈元寶形而微翹,兩頭刻有吉祥圖紋。黑邊白牆嵌立體篆書“沈氏宗祠”。宗祠原有頭門、中廳、大廳,通進深28.4米,寬12.90米。現頭門、中廳已圯。其地面由石塊、石板、錯逢平鋪成或改為綠地。僅存的大廳為三開間硬山造,通進深9.30米,中間為抬梁結構,共有立柱18根。中間前2根立柱柱腳為青石制蓮花狀,其他均為一般形狀。大廳屋脊突兀,中間立磚雕一“福”字及圖案。牆檐高翹,檐頭鐫有萬年青,太陽花等紋飾。廳正中塑有沈光文立像,高3米,用花崗石雕琢而成。塑像手持書卷,堅毅肅穆,站立在海礁之上,面向前方凝目遙望,流露出“望月家千里,懷人水一灣……”、“舟逢北人來,借問兒時懷”的憂國思鄉之情。沈氏宗祠真實的反映了沈光文的學習及生活的環境,與台灣的文升書院,光文橋,斯庵橋,沈光文教學處遺址等一起,系統地反映了沈光文公光輝不朽的一生軌跡。這些古蹟遺址作為兩岸人民共同緬懷先賢,教育後人的場所,其意義是相同的。兩岸人民在紀念共同的先賢時,心靈亦是相通的。
沈氏宗祠位居街中心,周圍有保佑觀,曲轅坊,瑞光樓,常樂寺等歷史遺蹟。宗祠黑牆青瓦,烏漆台門。大門朝西,門樓瓦脊呈元寶形而微翹,兩頭刻有吉祥圖紋。黑邊白牆嵌立體篆書“沈氏宗祠”。宗祠原有頭門、中廳、大廳,通進深28.4米,寬12.90米。現頭門、中廳已圯。其地面由石塊、石板、錯逢平鋪成或改為綠地。僅存的大廳為三開間硬山造,通進深9.30米,中間為抬梁結構,共有立柱18根。中間前2根立柱柱腳為青石制蓮花狀,其他均為一般形狀。大廳屋脊突兀,中間立磚雕一“福”字及圖案。牆檐高翹,檐頭鐫有萬年青,太陽花等紋飾。廳正中塑有沈光文立像,高3米,用花崗石雕琢而成。塑像手持書卷,堅毅肅穆,站立在海礁之上,面向前方凝目遙望,流露出“望月家千里,懷人水一灣……”、“舟逢北人來,借問兒時懷”的憂國思鄉之情。沈氏宗祠真實的反映了沈光文的學習及生活的環境,與台灣的文升書院,光文橋,斯庵橋,沈光文教學處遺址等一起,系統地反映了沈光文公光輝不朽的一生軌跡。這些古蹟遺址作為兩岸人民共同緬懷先賢,教育後人的場所,其意義是相同的。兩岸人民在紀念共同的先賢時,心靈亦是相通的。
影響
在沈公故鄉開闢紀念地,也為台灣人民追求文化祖先,追溯文化源頭提供了幫助,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往便利了條件,增進了兩岸人民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