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德淮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9年5月7日
- 性別:男
生平事跡,放下貨擔把軍參,烽火鏖戰勇向前,黃陂大捷意志堅,浴血堅持進深山,後記,
生平事跡
放下貨擔把軍參
1909年5月7日,瑞金縣九堡鄉豐塘村鐘家老四德淮出生了。雖說家境貧寒,但母親勤勞吃苦,給人家礱穀、推磨、打柴、做鞋,將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鐘德淮打小聰明靈活,為了讓他將來能出人頭地不受地主老財欺壓,母親忍飢挨餓,省吃儉用,供他去私塾念書識字。可才讀了兩年半,母親就因過度勞累病倒,不久便撒手人寰。
不久,父親續弦,12歲的鐘德淮開始給地主放牛,還要砍柴、乾農活。17歲那年,鐘德淮開始挑擔學做小生意,只要能賺點小錢就販來賣。
1931年,紅軍隊伍進駐九堡,在民眾房前屋後都刷寫或張貼了標語。正挑著貨擔返村的鐘德淮好奇地邊看邊念:“打土豪分田地,實行土地革命”“紅軍是保護窮人利益的軍隊”……趕圩的村民紛紛聚在一起議論:“紅軍的宣傳隊員都說,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無產階級的隊伍。”
鐘德淮問:“什麼是無產階級?”老鄉們說:“沒有田地,沒有家產,就是無產階級。”“紅軍在招兵,說參加紅軍的分好田地,有飯吃,有衣穿。”鐘德淮忙說:“我就是無產階級,我也要參加紅軍。在哪裡報名?”鐘德淮忘了肚子餓,毫不猶豫地向圩場跑去,找到正在整編擴紅的隊伍,報名參加紅軍,成了紅五軍團的一名戰士。
參軍後,每天除上政治課外,還有軍事課,著重訓練瞄準、刺殺、刀法、山地運動戰、游擊戰等。此外,還要去軍人俱樂部學唱紅軍歌曲,參加文體活動。一個月下來,鐘德淮慢慢懂得了紅軍是為工農謀利益的軍隊,共產黨是為工農謀利益的黨,知道了一切行動聽指揮是軍人的天職,要遵守黨的紀律,遇到困難不低頭,等等。
鐘德淮回憶說:“紅軍紀律好嚴明的。不拿老百姓一點東西,要和氣,隨時幫助他們;打土豪要歸公;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戰時要勇敢殺敵人,平時參加軍訓,學習文化,幫助當地農民乾農活……”
烽火鏖戰勇向前
1932年2月,紅三軍團攻打贛州,三次圍城未克,傷亡慘重。鐘德淮所在的紅五軍團受命前往助戰,與紅三軍團一道著手第四次爆破攻城。贛州城三面環水,又有堅實的城牆,易守難攻。但是,首次參加戰鬥的鐘德淮和將士們都熱情高漲。
炸城牆進到城裡的紅軍被白軍包圍,軍團長董振堂率紅五軍團十三軍將士揮舞大刀衝進敵陣。刀光閃過之處敵人血肉橫飛,受困的部隊被解救了出來。紅軍撤出城外後,紅五軍團按上級指令,東征福建,與紅一軍團在龍巖組成東路軍,參加漳州戰役。
漳州戰役勝利後,紅五軍團駐守龍巖。由於此地屬新區,情況十分複雜。當地的土豪劣紳逃往附近的土圍子,不少民眾受國民黨反動派的欺騙躲進了深山,加上當地匪患猖獗,鐘德淮和戰友們一起邊剿匪,邊發動民眾,幫助地方建立紅色政權和籌糧籌款,每天十分繁忙。6月初,白軍趁紅軍主力在外圍作戰,中央蘇區空虛之際,糾集了20個團的兵力,向贛西南蘇區節節推進。紅五軍團奉命回師贛南。
1932年7月,廣東南雄水口戰役打響,紅五軍團再次奉命助戰。鐘德淮和戰友們冒雨前行,一路擊潰白軍兩個團。第二天一早,在離水口圩數百米處,白軍倚仗其猛烈的炮火,向紅軍前沿陣地撲過來。紅軍將士英勇拼殺,反覆與敵人爭奪陣地。戰場上硝煙瀰漫,屍橫遍野。幾個回合後,紅軍傷亡較大,部隊一度失控。關鍵時刻,董振堂又親率大刀隊,左手持槍,右手揮舞大刀,槍打刀劈,硬是將已突入陣地的敵人打了回去。下午的戰鬥更加激烈,白軍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絲毫不給紅十三軍一點喘息的機會。激戰一直持續到晚上7點,白軍才停止了進攻。當晚,紅軍已是彈盡糧絕,小河裡的水都是紅的,滿是血腥氣。戰士們忍著饑渴,互相挨靠著睡下。次日早晨互相推醒投入戰鬥時,有的戰士才發現自己竟和戰友的遺體睡在一起……上午,增援部隊紅一軍團、紅十二軍趕到,紅軍以排山倒海的攻勢,將白軍打得向後潰退。紅軍乘勝前進,勇猛追擊。
鐘德淮回憶說,當時,與數倍於己的白軍血戰了三天三夜的紅五軍團,在子彈打光後,改扔手榴彈,手榴彈沒了,便舉起大刀沖向敵人,進行肉搏。伴隨著“嘿嘿”的喊聲和“乒桌球乓”的刀槍碰撞聲,紅軍將士們越殺越勇。山谷里殺聲震天,塵埃蔽日。最後,這場戰役以紅軍的勝利而結束。
水口戰役之後,紅五軍團還先後參加了樂宜戰役、建黎泰戰役、金資戰役等。而1933年1月那場在南城的黃獅渡戰役也打得十分慘烈,紅五軍團在長員廟一帶牽制住3倍於己的敵人。
黃獅渡開戰時,敵人先是集中大炮轟炸紅軍前哨陣地,然後又連續發起數次進攻。紅五軍團將士在董振堂、趙博生的帶領下,浴血奮戰,將敵軍一次次打退。至午時,鐘德淮和戰友們的彈藥已用盡,而經過短暫喘息的敵人又集中力量,從兩翼陣地輪番發起衝鋒,紅軍戰士只好拾起石塊砸,然後直接進入激烈的肉搏戰。瀰漫的硝煙中,震耳欲聾的廝殺聲令敵人全線潰退,向撫州逃竄。此役,紅軍共殲敵2000多人,繳獲武器彈藥甚多,但紅軍的傷亡也不小,紅五軍團副總指揮趙博生英勇犧牲。
黃陂大捷意志堅
1933年2月的一天,鐘德淮跟隨部隊冒雨行軍,進至寧都黃陂一線山區設伏。
黃陂地區的摩羅嶂山脈,處在樂安到寧都的必經之路上。敵人行軍必須經過群山中一條15公里長的峽谷地帶,這種地形不利於敵人雨中行軍,卻十分適合紅軍埋伏大部隊。而且,摩羅嶂山區屬於蘇區,無論地形、戰機及民眾基礎,都具備進行山地伏擊戰的有利條件,有隱蔽行動襲擊敵人之利。
參戰的紅一、三軍團和紅二十一軍為左翼隊,擔任主攻;紅五軍團和紅二十二軍為右翼隊,負責牽制敵人和掩護左翼隊。
清晨,四周群山籠罩在濃霧中。鐘德淮和戰友們裹著濕漉漉的軍衣,埋伏在陣地上……當太陽升起,霧散天晴,敵人也大搖大擺地進入了紅軍火力射程之內,隔不遠還有一頂敵人軍官的轎子。紅軍總攻信號響起,延綿10多里的敵軍失去控制,而後各被擊破。英勇善戰的紅軍戰士們前仆後繼,奮勇爭先,僅用3個小時,殲滅白軍五十二師師部和一五四旅一個團。
下午,右翼隊在鹿梯一帶與白軍五十九師的前衛旅遭遇。白軍不顧一切地往前沖,紅軍將士一鼓作氣將其截成兩段。激戰至黃昏,白軍傷亡過半,被紅軍團團圍住。次日,又激戰一天,至傍晚時分,右翼隊奪敵5個碉堡,殲敵4個團。
第三天,天下著小雨,霧非常大,能見度不到50米,紅五軍團只好按大致的方向摸向進發地草台崗。走著走著,突然前方不遠處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全軍將士立即循著槍炮聲的方向急速向前。戰士邊跑邊做好了戰鬥準備,有的端槍上了刺刀,有的舉著大刀。隨著一聲令下,部隊迎著敵人的炮火猛衝過去……不久,白軍還出動了幾架飛機,不停地在紅軍主力集結位置俯衝轟炸。在董振堂的率領下,紅五軍團的大刀隊再次大顯神威,一舉突破白軍防禦陣地。中午,大霧漸漸散開了,雙方的情況盡在眼底。原來,紅軍遇到的對手是白軍第十一師主力部隊。黃陂戰役,紅五軍團殲敵千餘人、俘虜數百人,全軍將士士氣大增。
浴血堅持進深山
1934年1月,白軍集中20多個師分三路向中央蘇區撲來。紅五軍團按上級指令,連續被調往黎川團村、南樟、橫村一帶進行防禦戰。在敵人飛機、大炮的轟擊下,紅五軍團遭受巨大損失。
4月,廣昌保衛戰的序幕拉開。紅五軍團和一、三、九軍團一字排開,喊著“為了保衛廣昌而戰,就是為著保衛中國革命而戰”“拒敵於國門之外”和“決不放棄蘇區寸土”的戰鬥口號,與近十萬敵軍抗衡,死守廣昌。紅軍戰士在盱江東岸的大羅山、延福嶂一線,浴血奮戰了18天,憑著頑強的革命精神和血肉之軀,硬是與敵7個精銳師加一個炮兵旅血戰。鐘德淮和戰友們每人只發了25發子彈,而密密麻麻撲向紅軍陣地的白軍,還出動了三四十架飛機、數十門大炮,對紅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炸。紅軍將士一次一次地衝出戰壕,用刺刀拼、馬刀砍、槍托砸,與敵人混戰在一起,展開了生死肉搏戰,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最後,廣昌失守,鐘德淮所在的紅五軍團兵力僅剩五分之一。
之後,精疲力竭的鐘德淮和戰友們撤退至頭陂整編。
8月,鐘德淮隨紅五軍團前往廣昌縣高虎腦,抵禦敵人6個師的進攻,掩護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主力轉移。紅軍利用有利地形,布下了一道幾十里寬的防線,在高山上修築工事,架上粗大的松木,鋪上兩三尺厚的泥土,一層層壘平,還挖了深深的壕溝,在防禦陣地前布置鹿砦,埋設地雷、竹釘等。當敵人衝到紅軍前沿陣地時,鐘德淮和戰友們躍出戰壕,與敵人展開肉搏戰,經反覆衝殺一個多小時,終於打退了敵人6次進攻,守住了陣地。浴血堅守7天后,白軍全線發起了集團衝鋒,紅五軍團將士沉著應戰,貼近敵軍進行近戰和肉搏戰,使敵軍炮火使不上勁。紅軍圓滿完成了高虎腦阻擊任務,為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的戰略轉移贏得了時間。
10月,紅五軍團按上級指令,趕往於都羅坳一帶集結,準備掩護紅軍主力北上。此時,鐘德淮和另幾名戰友正身患痢疾,氣息奄奄。鐘德淮想想自己曾挑擔過嶺,走村串寨,練就一副身輕如燕的好身板,如今卻只剩皮包骨,成了紅五軍團的累贅,很是感嘆。含淚和戰友告別後,鐘德淮留守蘇區打游擊。
打游擊十分艱苦,偏僻深山裡缺少糧食,隊員們常常靠挖野菜充飢。再加上敵人緊咬著尾巴,游擊隊員們經常在樹林、岩洞或茅草地上和衣過夜,有時早上醒來時,身上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霜。但隊員們總是團結一心,互相鼓勵,不畏艱難,喊著“不是死亡,就是勝利”的口號,完成牽制敵人的戰鬥任務。
開始,鐘德淮和閩贛邊游擊隊員一起在坳子背、寬田一帶,與反動勢力、地主惡霸作鬥爭。1935年3月,國民黨反動派集中3個師的兵力圍攻銅缽山區。鐘德淮所在的游擊隊,在隊長鐘德勝的帶領下,從銅缽山突圍出來。之後,鐘德淮隨游擊隊輾轉瑞金東部山區,同敵軍周旋,時而進擊,時而隱蔽,堅持閩贛邊界的游擊戰爭。1935年底,閩贛邊游擊隊突襲瑞金合龍鄉公所;1936年初,襲擊王田聯保辦事處,震懾了當地反動武裝和地主豪紳;1937年初,轉戰觀音地區時,與汀瑞游擊隊、武陽游擊隊再次會合,8月,兵分三路向國民黨武陽區公所發起衝擊,取得大勝。之後,閩贛邊游擊隊下山改編成汀瑞邊抗日游擊支隊。1938年春,游擊隊北上時,鐘德淮等人在古田一場遭遇戰中被衝散,便加入東江縱隊,繼續在敵偽與頑軍夾擊的艱苦環境中,堅持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在長達8年的浴血抗戰中,在艱苦的環境中,他們堅持敵後鬥爭,經歷古田澄洋武裝暴動、攻打渡頭鄉公所、智取赤溪鄉公所等,打擊了反動派與日寇的囂張氣焰。
1949年8月,人民解放軍解放瑞金,鐘德淮在鑼鼓喧鬧聲中選擇回鄉種田。
後記
鐘德淮的老鄰居告訴記者,鐘德淮回鄉後積極參加土地改革,曾是互助組、高級社、人民公社的積極分子,被社員推選為生產隊的物資保管。他總是出工在前,收工在後,凡是髒重難的活都搶著乾。有人說:“你也是個革命有功之臣,幹活還這樣賣勁!” 鐘德淮卻不緊不慢地說:“紅軍為了窮人翻身做主人拋頭顱灑熱血,如今有土地,有住房,有吃穿,我能不好好乾嗎?”
村組幹部也都說,鐘德淮老人時時處處事事都以共產黨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待人和氣熱情,年年都被評為勞動模範……
記者在握別前忍不住問:“鐘爺爺,您怎么一解放就回鄉種田啊?為什麼不留在部隊?”鐘德淮笑答:“呵呵,解放了,勝利了,不用打仗了,窮人的幸福日子到來了,就該回家拿鋤頭種田了啊!糧食是人的命根子,民以食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