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詳情,
人物經歷
清康熙二年(1663年),浙人姚啟聖任香山縣知縣,對鐘寶予以招撫,鐘遂放棄海盜生涯。不久,姚被清廷奪官返籍,鐘寶複流為海盜。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為平定耿精忠在浙、閩的叛亂,朝廷命康親王率軍討伐。姚啟聖參加康親王隊伍,召鐘寶從軍,鐘應召帶18名鄉人投姚。每次戰鬥,姚、鐘皆身先士卒,勇敢敵軍,受清政府嘉獎。姚啟聖從參謀升至閩浙總督;鐘寶由把總、千總升至三品游擊將軍。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姚、鐘攻占海澄、廈門、金門後,鐘寶軍編入水師,作渡海收復台灣的準備。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廷任命原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全權負責指揮進軍台灣事宜。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鐘寶等水師將領,在坐鎮廈門的閩浙總督姚啟聖支援下,攻占澎湖後向台灣進軍。船至鹿耳門,退潮水淺,兵船不能靠岸,施琅無計可施。鐘寶自幼在海邊捕魚,熟悉退潮登岸辦法,遂向施琅獻計,假借泥板(一種像雪撬狀的木板,頭稍翹,一腳踏在板上,一腳嶝泥推進)可進。施琅從其計,數日內趕製一批泥板,由鐘寶趁夜率兵登泥板上岸,向敵軍投火藥罐,施琅引大軍後至,登入成功,台灣乃告統一,鐘寶功升左都督。此後,鐘寶一度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