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夏平,1955年6月出生,廣西賀州人。1982年畢業於廣西大學物理系,1985年獲廣西大學固體物理碩士學位,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博士學位,1991年至1993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從事磁學與磁性材料博士後研究。廣西科學院原院長、黨組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夏平
- 出生年月:1955年6月
- 籍貫:廣西賀州
- 畢業學校:廣西大學
人物履歷,任免信息,學術兼職,主要成就,求學經歷,
人物履歷
曾經任廣西大學副校長
桂林理工大學校長
廣西壯族自治區信息產業局局長
廣西科學院黨組書記兼副院長
任免信息
2016年8月,免去鐘夏平同志的廣西科學院黨組書記職務。
2016年9月,免去鐘夏平同志的廣西科學院院長職務,退休。
學術兼職
中國物理學會理事,廣西物理學會理事長。
主要成就
專長於合金相圖測定與金屬材料熱處理工藝的最佳化,磁學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製備及機械合金化製備新材料。發現R2Fe17C化合物具有較高的居里溫度和較強的各向異性,論文發表後被引用100餘次。
主持和參加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發表論文80多篇,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先後獲廣西優秀專家、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享受國家專家津貼,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和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求學經歷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家、廣西桂林工學院院長鐘夏平博士,放棄了在國外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祖國,投身家鄉的建設。從走出廣西到回到廣西,鐘夏平有著難以化解的鄉情。
鐘夏平,曾任桂林工學院院長(現為桂林理工大學),廣西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家,曾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專家”,“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雖然出生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鐘夏平卻因為歷史的原因,有了在工廠當工人的經歷,而這段經歷卻使他對金屬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對廣西豐富的金屬礦藏有了初步了解。70年代末,國家恢復高考後,他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廣西大學物理系,從此和金屬物理結下了不解之緣。別人看來枯燥無味的材料物理,對於鐘夏平來說卻是樂趣無窮。在廣西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他又到中國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後來他被派往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從事材料物理基礎研究。在阿姆斯特丹大學,鐘夏平的研究成果令老師讚不絕口,而當校方真誠挽留他的時候,鐘夏平卻堅決地選擇了回國。
回國後,他回到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繼續金屬方面的研究。鐘夏平選擇了解決磁熱穩定性不好這個世界難題,終於獲得突破並獲得了國家專利。兩年後,他決定返回廣西,為家鄉的建設服務。如今他擔任著桂林工學院院長的職務。鐘夏平博士認為,加強開發性課題的研究才是西部趕超東部的當務之急。他說:“就目前廣西的經濟狀況和財政收入,我覺得套用科研應該是發展的重點。只有搞套用研究才能比較快地帶動經濟的發展。”
在擔任桂林工學院院長(現為桂林理工大學)以後,他決心為家鄉培養更多實用型的人才,而他也正在把自己的科研項目和廣西的礦產優勢結合起來。鐘博士說:“廣西的鋁產量在全國很大。我們在合金材料的研究中,選定鋁的合金做為一個研究課題。廣西的稀土含量也比較豐富,我們另一個課題就是稀土不定性材料。我覺得只有結合廣西的條件,做科研才能做出特色。”鐘夏平,一個熱愛家鄉的人,他的智慧和力量正在廣西這片土地上發光發熱。
離家七載,鐘夏平學成還鄉。他將根深深地扎進故鄉的土地,把自己的知識、熱情全都傾注在故鄉的土地上。時間一晃就是9年。9年的時間裡,他一面埋頭搞科研,將所學知識與開發廣西的礦產資源緊密結合;一面手執教鞭,努力為家鄉培養建設人才。
廣西的經濟水平與發達地區有著明顯的差距。但廣西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在已探明的礦產儲量中,廣西的鋁、鋅、錳、錫、磷、釔等20多種金屬和稀土均居於全國前列。但許多礦產資源的附加值卻未能充分利用。即使是在鋁產量居全國前列的廣西平果鋁,多年來也只以銷售原材料為主,在鋁合金研究以及鋁材開發等方面十分欠缺。針對這一情況,鐘博士認為,地方院校的科研力量應把面向地方經濟服務、開展套用研究作為重點,因為只有搞好套用研究,才能為推進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於是,他針對廣西稀土含金量較豐富的特點,重點把稀土磁性材料作為研究對象。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1995年,他的"稀土--過渡金屬化合物結構與磁性研究"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稀土--鐵--過渡金屬體系相圖及其化合物的磁性研究",以及"含Zn、Ag或Sc的Al-Li-Cu-Mg-Zr合金深低溫下正電子壽命譜"研究,分別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等獎。此外,鐘夏平還主持和參加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由於鐘夏平在科研、教學中的突出表現,他先後獲得國家優秀教育工作者、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享受著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並被選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他主持研究的"生物酶採油增產技術在油田套用"技術,在廣西田東油田的4口井上套用,有3口井取得了很好效果,日產油量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