鏵嘴

《鏵嘴》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描寫了鏵嘴分流的水勢,歌頌這個水利工程的偉大作用,以及史祿、李德遠的功績,並聯繫到用人問題,發人深省。其中前十二句寫鏵嘴所見,抒發胸懷;後六句讚揚前任知府李德遠重修靈渠的功績 。此詩題材只是尋常即景抒懷,但著眼點是在頌揚為民造福之人,可謂古麗常新,展示了詩人的卓識偉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鏵嘴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處:《石湖居士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鏵嘴
鏵嘴,在興安縣,秦史祿所作也。迎海洋水,疊石為壇,前銳如鏵,沖水分南北,下為湘漓二江,功用奇偉。余交代李德遠嘗修之。 
導江自海陽,至縣乃彌迤。
狂瀾既奔傾,中流遇鏵嘴。
分為兩道開,南漓北湘水。
至今舟楫利,楚粵徑萬里。
人謀敓天造,史祿所經始。
無謂秦無人,虎鼠用否耳。
紫藤纏老蒼,白石溜清泚。
是聞可作社,牲酒百世祀。
修廢者誰歟?配以臨川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鏵(huá)嘴:鏵嘴是位於靈渠攔河大壩大小天平尖端的分水平台。鏵嘴系壘石為堤,頂尖如鏵,海陽山水遇鏵嘴而分南北,南流入灕江,北流入湘江,鏵嘴實為人工的分水嶺。原長為186米,寬23米,高約6米。現長73米。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發生特大洪水,鏵嘴被沖毀百餘米。興安縣:今廣西興安縣。秦史祿:秦始皇時史(官名)祿。秦始皇攻百粵統一中國時,曾命史祿鑿渠運糧餉,從興安縣海陽山入湖南,沿途置斗門三十六座,蓄水而漸進,可以循崖而上、建瓴而下,往來舟楫甚利,民田得以灌溉,號為“靈渠”,是中國古代水利建設的傑作。
②海洋水:即海洋河。海洋河發源於廣西興安縣海洋山。北流是為湘江,南流是為灕江。
③交代:此指前任官。與今義不同。李德遠:名浩,江西臨川人。北宋乾道六年(1170年)知靜江(桂林)府事,范成大的前任。
④海陽:山名,在廣西興安縣南,古稱陽海山,宋時訛為海陽山,明清以後改稱海洋山。海洋河發源於此。
彌迤(mí yǐ):水滿的樣子。
⑥奔傾:奔流傾瀉,形容水勢浩大。
⑦中流:水流中間。
⑧楫(jí):划船用具。舟楫指行船。
⑨敓(duó):“奪”的本字。
⑩經始:開端。
⑪老蒼:指老樹。
⑫青泚(cǐ):泚,鮮明貌。青泚,白石光潔的樣子。
⑬社:祭祀神靈的地方,指祠廟。
⑭臨川李:即李德遠,李德遠系江西建昌(江西省南城縣)人,建昌屬臨川府,故稱以“臨川李”。

白話譯文

鏵嘴位於興安縣,是秦朝史祿所建。迎親睹海洋河水,壘石為壩,前端尖銳如鏵,將河水分為南北兩條河,向南流入灕江,向北流入湘江,功勞奇偉。我的前任李德遠曾維修破損的鏵嘴。
自海陽山上流下的江水,流入興安縣內漲滿了河道。
海陽水勢浩大奔流傾瀉,中流突遇鏵嘴砥柱而受阻。
河水被鏵嘴分成兩條江,南流為灕江北流形成湘江。
這條靈渠至今便於行船,從楚地行至粵地萬里暢通。
開渠的謀略能巧奪天工,這一切都是從史祿所開始。
不要說秦王朝沒有人材,虎鼠全在於是否任用得當。
渠堤上紫藤纏繞著老樹,水邊白石被沖涮得很光潔。
史祿之功足以設立祠廟,用牲酒來祭祀並百世不斷。
修復坍陷處的人是誰呢?臨川李德遠應當配祭史祿。

創作背景

北宋淳熙元年(1174年)十月,四十九歲的范成大在桂林任所接到朝廷詔書,被任命為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他雖“固謝不能”,但“留再閱月,辭勿獲命”,十二月,朝廷又命他為成都路制置使,催促赴任。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范成大處理好善後事宜,由桂林出發前往四川。范成大路經興安縣靈渠時,見鏵嘴分流,想起史祿、李德遠的功績,並聯繫到南宋的用人問題,遂作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鑑賞

《鏵嘴》共十八句,前十二句為第一層。第一層寫鏵嘴所見,抒發胸懷。“導江自海陽,至縣乃彌迤”這兩句點明漓、湘二江之水發源自海陽山,至興安縣而水勢滿溢。“狂瀾既奔傾,中流遇鏵嘴”這兩句寫得有聲有色。海陽之水沿途經斗門蓄積而滿溢,突遇鏵嘴中流砥柱而受阻, “狂瀾”、’“奔傾”十分準確地狀寫了水勢,至中流一擊,令人心神為之動搖,驚嘆人工之偉大。“分為兩道開,南漓北湘水。至今舟楫利,楚粵徑萬里。”這四句明白曉暢,點明經鏵嘴而水分兩道,一入漓一入湘,為民帶來舟楫之利,湘、漓二江通過靈渠溝通後,成為聯繫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的通道,楚(湖南)粵(廣西、廣東)交通能以直達。
“人謀敓天造,史祿所經始”這兩句讚揚史祿經營靈渠,實為巧奪天工。接著以“無謂秦無人,虎鼠用否耳”抒發作者深沉的慨嘆。這兩句是說:不要說秦朝沒有人材,全在於是否任用得當。這句雖講的秦朝,也暗諷宋朝不用賢能。“秦無人”典出《左傳·文公十三年》秦伯與士會言: “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范成大以此點明秦有史祿而修靈渠,是會用人; “虎鼠用否耳“是說人材用得不當老虎變成了老鼠,用得合適老鼠也能變得同老虎一樣。南宋時期,愛國之士多不見用,如陳亮在《題辛稼軒畫像贊》中曾題“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為天寵”。對辛棄疾的不見用於世表示了深刻的同情,范成大的詩句亦抒發了這種共同的感慨。
後六句為第二層,讚揚前任知府李德遠重修靈渠的功績 。“紫藤纏老蒼,白石溜清泚”這兩句寫渠堤上的風光、鏵嘴環境。一面是水勢轟鳴,驚天動地;另一面則是蒼老的紫藤交相糾纏,水邊白石是那樣的清澈鮮亮,兩相對照,一動一靜,形成強烈的反差。“是間可作社,牲酒百世祀”,全兩句意為此間宜修祠廟,以供祭祀修築靈渠有功、為民造福之人。
“修廢者誰歟,配以臨川李”這兩句盛讚李德遠重修靈渠鏵嘴功績,認為他足可在祠廟配享先賢。靈渠自秦史祿初鑿,至唐時李渤、魚盂威重修,以石為鏵堤,亘四十里規制逾前,但至南宋時荒廢。李浩(德遠)知靜江(桂林)時“勤於民事。郡舊有靈渠通漕運,且溉田甚廣,近歲頗堙塞,公命疏治之,民賴其利,立石以紀。”(《李浩墓志銘》)因此范成大的前任李德遠是靈渠“修廢”的又一功臣,故末兩句是點明此詩的題旨。
范成大此詩從題材說是舊的,不出文人詩的即景抒懷,但著眼點是在表彰為民造福之人,周汝昌先生以為“此種詩雖古麗常新,詩人之卓識偉抱,俱不可以時代限之。”一語點出《鏵嘴》詩的精髓,亦是“卓識”。

名家點評

當代紅學家、詩人周汝昌《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鏵嘴》就前人後人興修水利為民造福的事業而感嘆“無謂秦無人,虎鼠用否耳”。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年間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詞,文賦也享有盛名。著作頗富,傳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存詩1900多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