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陝北

鏡像陝北

《鏡像陝北》是史翠萍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0年9月。

該書描繪了陝北大地上的文化特徵、生命生態、歷史沉澱和風土風物。該書揭示出在農業社會裡普遍存在的性別分工,但作者並沒有像一些膚淺的女權主義者那樣怒不可遏地聲討男性,陝北女人的慈愛、寬厚以及大地般充盈的悲憫心使她沒有、也不忍批判那些同樣身處權力底層的男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鏡像陝北
  • 作者:史翠萍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275千字
  • 首版時間:2020年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收入作品42篇,分為“人在高原”“文脈底墒”“古舊鉤沉”“物象余麗”四輯。作者從古今見聞和親臨感觸中攫取了一些人物、一些事例、一些民藝、一些圖景,娓娓道出陝北大地上的生命形態、文化特徵、歷史沉澱和風土風物,透視出作者對陝北社會、歷史、文化、人性乃至生命生存的積極求索和勇敢反思。

作品目錄

第一輯 人在高原
第二輯 文脈底墒
第三輯 古舊鉤沉
第四輯 物象余麗
吶喊
山羊皮襖
毛眼眼
斫伐之夕
我所親歷的三種死亡
陽光灑滿長路
雨意
大伯母和她的半大子腳
女人的禁地
牧掃
粘粘滯與剝離
布堆畫
新流浪說書匠劉世紅
“活忒颼颼”的陝北古語
傘頭歌詠
剪刀下的生命崇敬
打石頭
泛神信仰抑或迷信
踩跪禮
獻場祭斗
熬冬,炒冬
酒麴唱起來
傳說陝北
滄海桑田
石破天驚
從黃帝圖存到陝北精神
陝北的寺與廟
杜甫北尋史詩
張載與“氣本說”
走近古寨
戲樓文韻
安定掠影
萬物生長
黃土深處有人家
石的生活
草木人生
雷雨,山水
蕎面美食老三樣
山蔓兒
驢子謔說
山里
冬閒
後記 直性地低訴

作品鑑賞

作者從女性的視角出發,觀照幾位女性親人的命運,流露出同情和悲憫的情緒。如《布堆畫》,本來是介紹一種陝北特有的民間布藝的,突然筆鋒一轉,寫陝北的男權崇拜。她認為,在陝北,這些男人認定自己是一家的主宰,是力量和權威的象徵,不奇怪。奇怪的是,女人自己也叫男人是“掌柜的”,也認為男人是自己的靠山和力量的源泉,覺得男人回到家中,“端上去吃了,端下去拾掇了”,沒有什麼不對。該書揭示了一個在農業社會裡普遍存在的性別分工,但作者並沒有像一些膚淺的女權主義者所做得那樣,轉而怒不可遏地聲討男性。只要不從概念出發,認真研究一下陝北的自然地理、經濟形態,讀者自會發現在極度貧乏、單一的農業社會裡,壓抑女人的並不是男性,而是嚴酷的自然環境和低下的勞動生產力。就像作者在《大伯母和她的半大子腳》中描寫得那樣,當長著半大子腳的大伯母無法承受家內家外的繁重勞務時,反而是她沉默寡言的丈夫向隊長怒吼一聲:“我們家的,今兒開始不出山了!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事實上,在一片被戰爭和自然災害反覆蹂躪的土地上,所有的生靈都是不幸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女人當然是備受壓抑的,但男性同樣身處枷鎖之中。史翠萍把更多的同情獻給了祖母、母親以及半大子腳的大伯母,但她並沒有從“平等”“壓迫”“反歧視”這些角度出發,反過來譴責祖父、父親和大伯父。陝北女人的慈愛、寬厚以及大地般充盈的悲憫心使她沒有、也不忍批判那些同樣身處權力底層的男性。
事實上,“道德準則並不是我們的理性得出的結論”,習俗和傳統比理性更為久遠。在現代人看來,一種不合理的習俗和傳統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不是由於古人比今人壞或笨,而是經過上千年的不斷試錯,發現這種習俗和傳統可以使家庭成員之間的勞作和協調更有效率,從而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史翠萍沒有從教條出發,而是看似平淡地勾勒出了一幅幅在陝北高原上、原始的農業經濟條件下,一個個男人或女人的命運。生存是永遠要比觀念更為強大的力量,它支配著人們的情感和道德。

作品評價

《鏡像陝北》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陝北古老家園的感性熱愛,以及對民間歷史文化的智識反思,是一部呈現陝北人文歷史的優秀散文著作。(《延安日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鏡像陝北》
2020年9月
陝西人民出版社
978-7-224-13746-0

作者簡介

史翠萍,陝西省子長市人,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延河》《時代文學》《山西文學》《黃河文學》《散文百家》《延安文學》等期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