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鏈型抽樣檢驗方法,就是把連續的序列批分割成一個個“鏈”,把鏈內各批抽樣結果累積起來計算,並作出對當前批接收與否判斷的抽樣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鏈型抽樣
- 外文名:Chain sampling
- 所屬領域:統計學
- 提出人:道奇
- 提出時間:1955年1月
- 目的:克服一次抽樣缺點
發展,抽樣方案,步驟舉例,
發展
最早的鏈型抽樣方案由道奇(H.F.Doage)於1955年1月提出,其想法是克服接收數c=0的計數一次抽樣方案的下述兩個缺點:
①c=0的方案大都用於破壞性檢驗或費用昂貴的場合,因此往往採用小樣本。
②具有小樣本和c=0的方案其OC曲線具有凹的形狀,接收機率在小不合格品率範圍內下降速度過快。這樣方案的辨別力較低,特別是生產方風險太大。
1960年7月FredFrishman發展了CHSP-1方案,把CHSP-1中拒收數等於1,擴展成小於1,FredFrishman將此種方案命名為CHSP-4。
為了使CHSP-4方案在匹配和使用方面有效,有大的靈活性,並在質量穩定地好時進一步減少生產方風險,H.F.Doage和K.S.Stephens於1966年提出了一種樣本量相等的二段鏈式抽樣方案,簡記為CHSP-c1,c2,它是CHSP=1的拓廣。
1976年10月K,S.Stephens和H.F.Doage進一步拓廣了樣本量相等的二段鏈式抽樣方案,提出了在鏈式方案的兩個階段使用不同的樣本量的一種稱之為“樣本量不等的二段鏈式抽樣方案”,簡記為CHSP。
抽樣方案
二段鏈型抽樣方案由以下兩個基本程式組成。
1)正常程式
質量優良時使用的程式。在這一階段中,對固定數目的樣本中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項)數進行累積,這些樣本由當前樣本和前面一些相鄰樣本組成(前鏈式)。若“累積和”滿足“累積和準則”,接收當前被檢的批。
2)返回程式
在抽樣開始及緊接著有一個批被拒收之後使用,並一直到使用正常程式之前的所有批。在這一階段,從拒收後或開始檢驗的第1批起對樣本中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項數進行累積,若滿足返回程式的累積和準則(CRC),接收當前被檢的批。
步驟舉例
以CHSP-1方案為例。
套用前提
①各批是一系列連續供應中的一批;
②過程穩定,各批有基本相同的質量;
③生產方是可信任的,而且能提供過程控制的證據;
④批的提交按生產的先後次序;
⑤不可能使用大樣本檢驗。
CHSP-1的程式
(1)從每批中抽取一個大小為i的樣本。
(2)滿足下列情況時,接收當前被檢的批。
①該批樣本中無不合格品;
②該批樣本中有一個不合格品,但在緊前的i個批的樣本中沒有不合格品,
(3)其它情況下,拒收當前被檢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