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大橋

鎮遠大橋

鎮遠大橋工程,包括主橋、虎門側引橋及引道、威遠側引橋、太平臨時客運碼頭、A匝道橋、威遠側接線工程及附屬工程等項目,總投資1.5億元,於2003年12月5日動工,2006年10月份順利完工。會上,各參建單位匯報了工作總結,建設單位對整個項目工程質量評定為合格,市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也出具了主體工程合格的檢測意見,鎮遠大橋順利完成交工驗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遠大橋
  • 動工時間:2003年12月5日
  • 順利完工時間:2006年10月份
  • 全長:780米
地理位置,征名,

地理位置

鎮遠大橋位於虎門鎮主軸線——虎門大道上,它橫跨虎門太平河,連貫虎門大道中西段,直通虎門威遠島環島路及虎門海戰博物館,是一座一級城市特大公路橋。
鎮遠大橋全長780米,其中主橋長310米,跨越太平水道,東接虎門鎮港口大道,西接威遠島,是繼威遠大橋後連線虎門鎮區與威遠島的第二座大橋。它的建車通車,進一步加強了鎮區與威遠島之間的聯繫,完善了路網結構,對虎門鎮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鎮遠大橋

征名

征名活動歷時兩年
據了解,虎門港口大橋(暫名)征名活動,從2004年9月開始至今年9月,歷時兩年,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讀者寄來的有效表格1185份,徵集橋名506條。而後,虎門鎮地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人員將讀者寄來的橋名再一次通過市民的甄選,其中“鎮遠大橋”一名市民呼聲最高。再後,該名又經多位史學、民俗學專家及虎門鎮地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多方權衡,決定冠名“鎮遠大橋”。
虎門鎮地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決定冠名為“鎮遠大橋”有三個理由:
其一,突出地方特色。虎門的威遠島一直是出入珠江口的咽喉之地,早在康熙年間,清政府便開始在島上設立軍事設施,設有威遠、鎮遠、靖遠、鵝夷、南山等炮台。即將合龍的港口大橋東連太平,西接威遠,氣勢如虹,以威遠島上其中一座赫赫有名的古炮台之名命名之,既能突出地方特色,又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其二,與威遠大橋遙相呼應,深化愛國主義教育主題。
其三,寄託國家強盛國防穩固的美好願望,還可以寓寄鋼鐵長城的威武文明、人不敢犯,可謂一語雙關,別有深意。
公開徵名好但須統一規範
東莞市民政部門地名科的負責人得知“鎮遠大橋”命名一事後表示,公開向社會徵集橋名,這種方式很好,但是並沒有嚴格按照規範辦理。
據了解,“鎮遠大橋”一名雖然不是東莞市第一個用征名得來的建築,但卻是利用征名方式取名的第一個大橋。例如濱江公園,就是在宣傳部和民政局聯合組織下向社會徵集而取的名字。
地名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提醒,相關部門應該按照地名命名的正規程式前去辦理。因為向市民徵集的地名、橋名容易造成重名,不便於統一管理,還會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據介紹,根據東莞2003年發布的《東莞市地名管理辦法》規定,城鎮道路、橋樑、隧道、立交橋等市政設施名稱,與其他的地名一樣,應按規定的程式進行申報與審批,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對地名進行命名、更名。
命名的正規程式應該是,先由申報單位提出申請,在所在鎮區初審,然後經過東莞市地名辦或者相關部門調查,再由東莞市政府審批(專業部門管理的地名由專業主管部門審批,其他由東莞市政府審批),再辦理地名批覆。同時,辦理地名命名、更名需提供命名申請書和擬報地名所在區域的平面圖或地形圖。
大橋2000年10月底通車
威遠島往鎮中心時間縮短
將於10月底建成通車的虎門港口大橋(暫名),是連線虎門太平和威遠島的又一條重要通道,對推動威遠島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威遠島現有8000多名本地居民,近2萬名外來員工。該橋建成通車後,可極大方便威遠島上的居民出行。通過該橋,威遠島上的居民今後從島上前往鎮中心可縮短近20分鐘時間。此外,該橋通車後,從虎門鎮黃河車站發車前往中山、珠海等地車輛不必在虎門鎮中心繞行,只需五六分鐘便可進入虎門大橋,能有效緩解該鎮中心區的交通壓力。
另悉,該橋造型優美,採用了技術先進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橋技術,並按高速公路和國家一級公路(橋樑)的標準進行設計施工。該橋全長約806米,主橋寬33米,主跨達100米,通行能力為雙向6車道,兩側人行道各寬5米,總投資近1.3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