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14年11月,連雲港至鎮江鐵路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覆,線路途經江蘇省鎮江市鎮江新區並預留設站條件。12月,大港南站從原先連鎮鐵路設計方案中的預留站正式調整為新建站,大港南站設計方案通過評審,時稱“大港站”。
2018年8月,大港站開工建設。
2020年5月4日,大港站主體結構封頂。8月,大港站更名為大港南站。12月11日,大港南站隨連鎮高速鐵路的開通而投入運營。
交通區位
大港南站位於江蘇省丹陽市、揚中市、鎮江市鎮江新區的區域核心,距離鎮江新區核心區約5千米,距離揚中市主城區約17千米,上行距揚州東站43千米,下行距丹徒站19千米。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大港南站以“圌山雲水、空半樓台”為設計理念,整體造型舒展,線條利落。大港南站的站房建築風格融合了鎮江東鄉文化的建築特徵,屋頂採用東鄉民居的傳統造型——人字形屋頂。站房屋頂似雲、似山、似水,整個站房仿佛空中樓閣,融入山水之間,又好似一雙羽翼,象徵騰飛與發展。
大港南站外立面的設計中還結合了功能與形式,融合了傳統建築中的馬頭牆形式,形成層次分明的退台造型。站房正立面中部以東鄉建築的木格柵門為元素,採用鋁合金仿木格柵連線站台與站房,在滿足遮陽和通風的同時為站台引入景觀。
截至2020年4月,大港南站站台支架高度為14米,支架梁的高度為2.7米,總計高度近17米。
截至2020年12月,大港南站站房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候車廳面積1600平方米,設計最多可同時容納旅客500人。大港南站站房總寬149米,最大進深69.3米,檐口最高點29米。
整體布局
大港南站主體建築為兩層,一層為站廳、設備管理用房以及出站廳,二層為站台。進站口設定於站場北側,出站口設定於站場東側。
大港南站為線正下式站房,旅客進出站採用下進下出的交通流線形式。大港南站站房正中間為進站口,通過進站口進入候車廳,內設洗手間、開水間、候車座椅等設施。通過電梯可直達二樓站台層。
大港南站外部布局整體由南廣場、北廣場、配套支路、公交首末站、風雨連廊等構成。大港南站北廣場東側設有公交首末站供旅客無縫接駁,大港南站北廣場兩側設有下凹式海綿綠地,設定有休息島嶼,鋪裝及綠地肌理。
站台線路
截至2020年12月,大港南站站場規模為2台4線,途經該站的線路為連鎮高速鐵路。
運營情況
票務服務
截至2020年12月,大港南站在候車廳內設有線下服務中心,實行“檢驗合一”快速進站,旅客通過進站安檢,在服務台進行自助購票,之後在檢票口進行實名驗證與檢票的合一驗證,進站上車。
截至2020年12月,大港南站取消了人工售票處,在候車室外設定了三台自助售票機;在檢票口設定了一台可刷包括身份證、護照、港澳通行證在內的多種證件的檢票機,幫助旅客快速完成購票、檢票、進站上車。
設備設施
截至2020年12月,大港南站內設有母嬰室,為攜嬰旅客提供照料孩童的場所。
截至2020年12月,大港南站候車廳內設有重點旅客和軍人候車區,為重點旅客和軍人旅客候車提供便利。
截至2020年12月,大港南站站內設有第三衛生間,幫助帶小孩的旅客化解如廁尷尬。
交通換乘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共有6條公交線路於大港南站設站供旅客搭乘。其中
鎮江新區公交(新K002、新K004、新K005、新K009、新區快2)5條線路,
揚中中揚公交(Y002)1條線路。
線路名稱 | 起點站 | 起點站首末班 | 終點站 | 終點站首末班 |
---|
| | 07:00 07:30 11:30 17:00 17: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7:00 08:20 09:20 10:30 12:20 14:00 15:10 16:10 17:10 | | 08:30 10:20 11:20 12:30 14:30 16:00 17:20 18:00 19:30 |
文化特色
截至2020年12月,大港南站候車廳內設有總服務台,為旅客提供引導、問詢、特殊旅客幫扶等服務。
價值意義
大港南站是以鐵路運輸為主導的小型客運樞紐,依託連鎮高速鐵路,快速連通蘇北及蘇南主要城市,同時依託周邊發達的公路網,形成鎮江東部重要客運樞紐,便利新區大港片區、揚中市和丹陽東北部地區的廣大居民交通出行,推動鎮江東部地區一體化融合發展。(鎮江市人民政府 評)
大港南站的建成對鎮江東部片區的市民來說意義重大,方便了大港片區、揚中市和丹陽東北部地區50多萬市民的交通出行,鎮江東部片區居民的“高鐵夢”終於成真。(《現代快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