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丹徒區上會中心國小

上會中心國小坐落在滬寧高速仙人山服務區南公里處,校園總面積18500平方米、生均21平方米,建築面積6033平方米、生均7平方米,集全體教職工的智慧,通過樓、廳、花、草、樹、木和塑膠操場、看台、雕塑等景觀與現代化校園建設融合於一體,形成小巧別致而不失大氣的校園風格。承數年來對教育新理念、新思想的研究和實戰與當今新課程改革、創新教育觀念有機結合,形成了學校之精神:“求真”(葉聖陶先生:“千教萬較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校訓;“團結、文明、勤奮、求實”——校風;“敬業、愛生、善導、創新”——教風;“明志、合作、會學、多思”——學風。

學校按4軌24班規模建設:現有20個班;藝術、科學、綜合實踐、計算機、語音、課件製作、圖書室、電子閱覽、階梯教室等15個;其中計算機按生機比10:1、師機比2:1配備,圖書室藏書約2.3萬冊,生均超25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江市丹徒區上會中心國小
  • 類別:中心國小
  • 校園總面積:18500平方米
  • 校訓:求真
國小簡介,介紹,

國小簡介

中心校現有教職工79人,校級幹部4人,專任教師71人,教輔人員3人,職工1人。教師平均年齡37歲,學歷全部達標,其中大專學歷39人,本科學歷29人。中學高級教師4人,國小高級教師51人;受區以上各級各類表彰、評課選優獲獎者達 35人。
學校先後承擔了“農村國小各年級素質教育目標實施”、“農村國小硬軟筆寫字系列實施研究”、“營造積極的情感氛圍,促進課堂教學素質化”、“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等省、市、區級課題的研究。目前,我校有4個市級課題正在研究過程中,有力地促進了教師隊伍的成長,近幾年,我校教師在各級論文評比中,有400多篇獲獎,有100多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湧現了一批市、區級教科研先進個人。
近三年來,學校被評為江蘇省“誠恆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讀報知識競賽先進集體、鎮江市手拉手活動先進集體、市“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學校”讀書實踐徵文活動優秀集體、鎮江市“珍愛生命、健康成長”讀書徵文活動優秀集體、鎮江市安全文明校園、鎮江市“綠色學校”、鎮江市希望工程愛心集體、區級文明單位、區“三愛”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區小公民道德實踐示範基地、先進基層黨組織。

介紹

校訓:求真
“求真”,語出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又源於已故高濟宇院士名言:“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占有更重要”。真,即客觀的情況、狀態和事物的本質、規律。真誠,是對人來說最重要的品格(《馬克思的自白》)。求真,就是要認識世界,探索規律,崇尚科學,堅持真理,追求真、善、美。“求真”是上會人對教育理想追尋的一種願景、對教育理想實踐的一種闡釋,對教育理想人格的一種提煉。
校風:團結 文明 勤奮 求實
團結:它是志同道合者的牢固結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集體凝聚力的集中體現。作為學校,無論是其教育目的,還是教育過程,團結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國家強盛、民族振興需要富有團結協作精神和極具凝聚力的建設者,學校的生存、教育的發展需要它的每一個成員上下一心,同舟共濟。人多力量大,家和萬事興,團結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
文明:詞出《尚書·舜典》“睿哲英明”一語;它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的具有較高文化的一種狀態。學校是孕育文明的搖籃,文明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學校質量的重要參數。學校的教育設施應力求文明,師生的言行舉止更應達到文明的高度。校園內人人相互尊重,談吐文雅,舉止得體,知榮辱,明禮儀,遵紀守法,有良好行為習慣。
勤奮: 即勤勞發奮之意。學習、工作、學有所成、事業有成,都不能離開勤奮。勤奮乃人生之根基,生命、生活中的一切皆賴勤奮。唯有勤奮,才有生命之燦爛,唯有勤奮,才有生活之多彩。勤奮,方有活潑生機;勤奮,才有氣象萬千;勤奮,才有興旺發達。教師勤奮,知識淵博,方法靈活,桃李滿園,碩果纍纍;學生勤奮,博學善思,成績優秀,品質超拔。
求實:就是植根於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來考慮問題作決策,是為師之道,在教學中不搞形式主義,真抓實管,一絲不苟地抓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把每一項工作落實到位,務求切實有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工作理念,聯繫學校實際,教師實際,學生實際,務本求實,走內涵發展之路。
教鳳:敬業 愛生 善導 創新
敬業: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它是人們對待事業應持的一種態度,應有的一種精神,能積極去面對自己所從事行業的各項挑戰。教師敬業是指要熱愛並獻身於教育事業,因為教師只有熱愛本職工作,才能自覺地擔負起教書育人的崇高職責;才能勤奮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才能對學生滿腔熱情,誨人不倦,才能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能處處以集體為重,搞好教師之間的團結。主動工作是敬業的基本要求。只有主動工作,才能將教師的職業當作一項偉大的事業來傾心經營。甘於奉獻是敬業的核心內容。只有甘於奉獻,獻身教育,才能找到教師道德修養的主要支點。積極創造是敬業的時代召喚。只有積極創造,才能在教學中追求變化,探索改革,善於動腦,勤于思考,努力創造,主動適應新時代、新對象。唯有愛業 , 才會敬業;唯有敬業,才會立業。
愛生:愛生,是指教師要全面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愛生是教師的偉大情懷,愛心是育人的支點。學生只有得到了關愛、尊重和理解,才能學會自尊、自重和自信。愛生如愛子,則必會傾其所有以增其智,掘其能,使之成才。只有教師尊重和關愛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教育的快樂。這種愛是有原則的,不是一種溺愛和寵愛,是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不是僅從生活上體貼、幫助,而是要關心學生的全面成長。不僅愛一個學生或某些學生,而是愛每個學生,尤其是愛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條件,愛就是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應該感謝和熱愛學生,正是他們的天真和幼稚,顯示了社會和家庭對教育的需要;正是他們的進步和成長,顯示了教師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善導:語出《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意為循循善誘,諄諄教導。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可以通過教師的善導達到良好的效果。善導是教書育人的方法,也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樑。作為一名教師,他首先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導學生,所謂 “身教重於言傳”。《論語·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態度,儀表和行為等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作用。“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因而施教之道,貴在善導。教師教其學識不如教其學法,授人以魚,一飯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用。
創新:創新是指不墨守成規,能運用一切已知的知識、信息,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前人沒有過的構想。創新是一種時代精神,是教育的靈魂,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的目的在於超越,因而在工作中需要教師具備質疑的科學態度、善於反思的精神和敢於批判的能力;要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創新學習的理念;形成善於發現、敢為人先、不畏失敗的健康心態;要敢於標新立異,勇於探索,走出具有自己風格的路。
學風:明志 合作 會學 多思
明志:本義為明確志向。作為學風,意在勉勵學生高瞻遠矚、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明確遠大的志向,追求宏偉目標。有了“志向”,就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就有不竭的前進動力和無窮的力量。孔子曾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合作:合作是一種集體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各成員互相協作,以達到某個共同的目標。《學記》中就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合作更是一種意識,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學會和他人合作,是新課程大力提倡的重要精神。學生在與同伴或老師的合作中,感受集體智慧的力量,體會視野開闊與思想提高的喜悅,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平等、協作的重要性。
會學:會學即學會學習,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學會學習”的教育目的。即教育要使學習者“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禮記·中庸》十九章有雲“博學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當是會學的最高標準。小學生肩負著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重任,許多的舊知需要我們學習;更多的未知等待我們掌握。面對無窮盡的知識,沒有一種科學而靈活的方法,我們將難以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立足。樹立自主學習的學習觀是會學的基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會學的關鍵,善於自學是會學的基本途徑。
多思:多思就是勤于思考。小學生必須培養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形成多思的良好學風。多思,是一種豐富學識,貫通事理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 是一種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思與學密不可分,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勤于思考是學業有成的重要保證,韓愈對此有精闢的見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思是行的先導,聽是思的結果。”勤于思考應當成為我們學習的準則。寧靜致遠,沉默致深,寧靜沉默之時,乃是思考的最佳辰光,唯思考可以致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