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戍,是漢語辭彙,出自《三國志·吳志·陸凱傳》,解釋為鎮守,戍守。
鎮戍,是漢語辭彙,出自《三國志·吳志·陸凱傳》,解釋為鎮守,戍守。
鎮戍,是漢語辭彙,出自《三國志·吳志·陸凱傳》,解釋為鎮守,戍守。...... 鎮戍,是漢語辭彙,出自《三國志·吳志·陸凱傳》,解釋為鎮守,戍守。...
明代鎮戍制度,凡邊塞,沿海及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要害地方,平時都設重兵鎮戍。而永樂以後,建都北京,三面近塞,故邊防尤重。當時邊防,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洹...
唐武德年間(618~626年),設寧遠鎮時由鎮將統兵駐防,具體兵員數額不詳。宋代設沿海六縣巡檢司,有兵士300人。元大德三年(1299年)設福寧鎮守千戶所,領軍300~...
鎮南大將軍是古代重要軍事職官名稱,為四鎮將軍之一。重要將軍名號,統兵將領,位次四征將軍,掌征伐背叛、鎮戍四方。三國時期始置鎮南等四鎮將軍征伐、鎮戍四方。...
《明代省鎮營兵制與地方秩序》是2010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立軍。本書主要介紹了明代省鎮營兵制與地方秩序的相關內容。...
中國隋唐時在鎮戍駐防的兵士。唐朝在沿邊及內地某些衝要之處設定鎮戍﹐擔負經常性的守衛警備巡邏任務。...
六鎮之亂,又稱六鎮起義(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發起的動亂...
鎮戍兵的營制看來沒有統一,從總兵到把總均可獨立成營,人數參差不齊,編制規模懸殊。比如:《明經世文編》卷四一六中言:“五十人為隊,隊有管帖二人。五百...
《魏書·高祖紀上》:“又詔流迸之民,皆令還本,違者配徙邊鎮。”唐 張說 《幽州新歲作》詩:“邊鎮戍歌連夜動,京城燎火徹明開。” 范文瀾 蔡美彪 等《...
(例如先後出鎮漠北的北平王、晉王,對原屬於成吉思汗產業的蒙古中央兀魯思及四大斡耳朵都有統率權)。從這一點來看,宗王鎮戍並非只產生於忽必烈時代,例如當初成...
北魏統治擴大到中原以後,軍隊分為中兵、鎮戍兵和州郡兵。中兵亦稱台軍,主要擔任宮廷及京城的宿衛,也是對外作戰的主力。有羽林、虎賁、宗子、庶子、望士等名號...
遼朝的地方鎮戍軍,主要是部族軍和五京州縣漢軍、渤海軍。大致而言,遼朝的西北、西南、東北邊區,主要由部族軍屯戍,兼有少量漢軍、渤海軍。東京地區以渤海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