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庫錢

鎮庫錢

鎮庫錢,為了鎮災驅邪,祈求吉祥富貴、永鎮財富,朝廷在鑄幣時,多在庫房中設神堂,以供奉財神、倉主、土地、火神等神位。神堂香案上方,大都懸掛一枚特製大型錢幣,其上披紅綢,下掛流蘇,即謂之鎮庫錢。

中國曆朝都有鑄造鎮庫錢的記載,鎮庫錢為中國古代錢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寓意吉祥富貴,興旺發達,永鎮財富。它見證著中國悠久的貨幣史,承載著古老的東方文明,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韻,作為一種吉祥物而深受廣大錢幣愛好者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庫錢
  • 寓意:吉祥富貴、興旺發達
  • 用途:供奉財神、倉主、土地、火神等
簡介,歷史,種類,鹹豐元寶鎮庫,太平天國鎮庫錢,光緒鎮庫錢,價值,意義,歷史記載,考證,

簡介

鎮庫錢,為非流通硬幣,其鑄量甚微,由工匠們精心鑄造,工藝甚精,堪稱當時先進鑄幣工藝的代表作品。
鎮庫錢

歷史

為弘揚錢幣文化,我國自1982年開始發行仿製“鹹豐重寶”金質紀念章以來,已先後發行了七組金、銀仿鎮庫錢紀念幣、章。其仿製多為清朝和唐朝時期的鎮庫錢,現逐一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鎮庫錢鎮庫錢
他們是:“鹹豐重寶鎮庫金錢”金質紀念章1枚、“寶源鎮庫金錢”金質紀念章1枚,“大清鎮庫銀錢”銀質紀念章1枚、“大清寶源金、銀錢”金、銀質紀念章,各1枚,“五福金錢”金質紀念章1枚、“大唐鎮庫金錢”金質紀念章1枚,“大唐鎮庫”金、銀紀念幣,金幣、銀幣各2枚。
1990年發行的《大清寶源金銀錢》與1985年發行的《寶源鎮庫金錢》除規格、重量不同外,其正背面圖案完全相同。
“大唐鎮庫”古錢的背面原是光背的,在“穿”與“邊”之間的錢體上並無文字。為了美觀在鑄造紀念章時光背上鑄上了繁體“吉祥”和“中國金幣總公司”字樣,在鑄造紀念幣時光背面上鑄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98”年,及面額等當代社會文明的標誌。面額、國號是區分當今紀念幣與紀念章的主要標誌之一。
背面拓片(非原大)背面拓片(非原大)
將古錢幣與現代金銀紀念幣結合起來,在同一枚幣上既能欣賞到古錢幣的神韻,又能觀賞到現代金銀紀念幣的風采。是“大唐鎮庫”金、銀紀念幣的一大特點,也是她的魅力之所在。

種類

現知最早的鎮庫錢為“大唐鎮庫錢”,由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王朝鑄造,迄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
1、乾隆通寶大清鎮庫錢幣
鎮庫錢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於公元1736年登上帝位後,年號乾隆,便開鑄“乾隆通寶”制錢。他在位的60年裡(至公元1795年),先後有寶泉、寶源及有關省共22個鑄錢局澆制。制式多為小平,錢 徑一般為2.2一2.5厘米,重量為2.4一2.8克,多用青銅、黃銅製作,新疆伊犁、阿克蘇、葉爾羌、喀什葛爾等局採用自產紅銅澆制,被稱為“新疆紅錢”或“普爾錢”(維語稱錢為“普爾”);面文“乾隆通寶”四字為楷書,直讀,背文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左為滿文“寶”,穿右為滿文局名,“新疆紅錢”的背文,則左為滿文、右為回文。由於當時在市場上流通使用的 “乾隆通寶” 皆為小平錢,無折二、折五和折十錢,故民間有“乾隆無大錢”之說。其實,在乾隆年間,有些鑄錢局也曾鑄造過當十型開爐大錢、試樣大錢和宮錢等,如寶泉局和寶蘇局就鑄造過折十型開爐大錢,寶福局就鑄造過背文為“福·厘”的折十型大錢,寶鞏局就鑄造過當十試樣大錢,寶泉局和寶源局還鑄造過當十型背文為“萬年天子”、“萬壽無疆”、“福壽康寧”、“天下太平”的宮錢,等等。只是這些大錢鑄造的數量極少,沒有進入市場流通,民間未能看到罷了。而乾隆鎮庫大錢,正是一種民間看不到、是錢局用來“鎮庫”的大錢。
鎮庫錢,是指鑄錢局在正式開爐澆鑄某一制式的錢幣前,為進貢、紀念、避邪而先行特製的大錢。鎮庫錢一般製作精美,存世絕少,流入民間更是鳳毛麟角。該乾隆鎮庫大錢,銅色偏白,錢徑6.3厘米,厚0.7厘米,重135克,是各種乾隆大錢中直徑最大、厚度最厚、重量最重的一種;其邊廓寬為人民0.7厘米,規範、堅挺;中間為方穿,每邊長1.3厘米,穿孔曾經被加工過;面文為“乾隆通寶”四個字,直讀,楷書,“通”為“雙點通”,“寶”為“爾寶”;背文為“大清鎮庫”四個字,直讀,楷書;面文和背文均清秀、工整。
早在文化大革命高潮中,江蘇省鹽城著名收藏家成春到從民間收集到了一枚乾隆鎮庫大錢。他把這枚錢幣的具體情況發表在2008年8月31日《新民晚報》
鎮庫錢

鹹豐元寶鎮庫

清代鹹豐元寶鎮庫木質呈樣錢,原為河北省保定地區民間傳世品,此錢樣為黃楊木質,直徑13.2厘米,內穿1.8厘米,重114克,正面楷書“鹹豐元寶”四字,背穿左右為滿文“寶泉”二字,穿上下為“鎮庫”二字。木質細膩,色澤紅潤,雕刻精湛,刀跡清晰可見;錢文書法精美,勁瘦剛健,具有周容齋太史所書錢文的風貌。此木樣與華光普主編《中國古錢目錄》中所載“鹹豐元寶寶泉局鎮庫錢”字型風格一致,只是木樣外緣較寬。

太平天國鎮庫錢

黃銅鑄造,直徑10.1厘米,厚1.4厘米,重810克。正面刻“太平天國”,背刻“聖寶”。鎮庫錢鑄造精良,為太平天國非流通貨幣。1953年2月在南京某倉庫廢銅中發現。藏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光緒鎮庫錢

光緒年間,雖說清王朝輝煌已逝,但在錢幣方面卻也算是“豐富多彩”。光緒鎮庫錢正面“光緒重寶”四字,背面滿文“寶泉”,錢體刻有暗花,銅質細密,書體規整,圖案精巧,直徑156毫米,厚46毫米,穿徑28毫米,重566克。該錢存世極少,價值極高。

價值

為弘揚錢幣文化,自1982年開始發行仿製“鹹豐重寶”金質紀念章以來,已先後發行了七組金、銀仿鎮庫錢紀念幣、章。其仿製多為清朝唐朝時期的鎮庫錢。
1.“鹹豐重寶鎮庫金錢”金質紀念章1枚,1982年發行,由上海造幣廠精製鑄造。規格66.5毫米,重10盎司,成色99.9%,發行100枚。
2.“寶源鎮庫金錢” 金質紀念章1枚,1985年發行,由上海造幣廠精製鑄造。規格20毫米,重量1/10盎司,成色99.9%,發行1500枚。
3.“大清鎮庫銀錢” 銀質紀念章1枚,1987年發行,由上海造幣廠精製鑄造。規格80毫米,重量5盎司,成色99.9%,發行999枚。
4.“大清寶源金、銀錢” 金、銀質紀念章各1枚,1990年發行,由上海造幣廠精製鑄造。金錢、銀錢各一枚,正背面圖案相同,正面有“鎮庫”字樣,背面有“寶源造局”字樣。金錢規格32毫米,重1兩,成色99.9%,發行1500枚。銀錢規格40毫米,重1兩,成色99.9%,發行5000枚。
5.“五福金錢” 金質紀念章一枚,1990年發行,由瀋陽造幣廠精製鑄造。規格20毫米,重量1/10盎司,成色99.9%,發行5000枚。正面圖案:為“招財進寶”字樣。背面圖案:為五蝠圖案。
6.“大唐鎮庫金錢” 金質紀念章1枚,1990年發行,由上海造幣廠精製鑄造。
規格80毫米,重量15盎司,成色99.9%,發行99枚。正面圖案:為“大唐鎮庫”字樣。背面圖案:主體為篆體“吉祥”字樣,下面有“中國金幣總公司”字樣。
7.“大唐鎮庫” 金、銀紀念幣,金幣、銀幣各2枚,1999年發行,由上海造幣廠鑄造。正背面圖案相同,背面有“大唐鎮庫”字樣,正面刊有國號、面額、年號及唐草文飾,顯得極其富貴華美。1/10盎司金幣,面額10元,規格18毫米,成色99.9%,發行60000枚,普制鑄造。
1公斤金幣,面額2000元,規格100毫米,成色99.9%,發行68枚,精製鑄造。
1盎司銀幣,面額10元,規格40毫米,成色99.9%,發行100000枚,普制鑄造。
1公斤銀幣,面額200元,規格120毫米,成色99.9%,發行2800枚,精製鑄造。
從我國發行的以上七組仿鎮庫錢紀念幣、章來看,多以仿製清朝和唐朝鎮庫錢為主,這兩朝的鎮庫錢“制式”大體相同,但清朝鎮庫“通寶”、“重寶”錢的“邊”明顯比唐朝鎮庫錢的“邊”要寬。

意義

在古代,鎮庫錢往往是指在正式開爐鑄錢之初,特意鑄造的一種大錢,主要用以紀念和避邪等用途,所以我國很早就有鑄造鎮庫錢的習慣,而《大唐鎮庫》金銀幣就蘊涵了當中的意義。
鎮庫錢是古代鑄造貨幣時特製的非流通錢幣,尺寸較流通貨幣更大、更厚,鑄造量甚少,工藝更精,一般放置在錢局庫房,有“意頭”作用。最著名和最早的中國鎮庫錢是“大唐鎮庫錢”,鑄造於五代十國時期。歷代均有鎮庫錢出現。

歷史記載

鹹豐年間的鎮庫錢並不多,資料記載的有鹹豐寶泉局“鹹豐元寶”鎮庫大錢、鹹豐通寶鎮庫大錢等幾種。有收藏了鹹豐通寶鎮庫錢的收藏者市場開價在100萬元/枚以上。
在流通市場中,鎮庫錢真品難得一見,價格不菲;而在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中,鎮庫錢的芳蹤更是難覓,僅出現過10枚左右,而且甚少成交。大多數鎮庫錢沒有成交記錄。草芳老師認為,鹹豐鎮庫錢在戶部和各個省局都可能曾鑄造,有的會標明戶部,有的標明地區,尺寸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不可完全靠已知的鎮庫錢去否定與其有出入的錢幣,要根據實物從材質、文字風格等判斷真假。
不過,由於鹹豐通寶鎮庫錢極為稀少,因此歷年來造假者眾,市場上流通的大多為仿品。特別是在上世紀30年代時,收藏剛剛興起,正是錢幣造假的高峰期。造假手段甚至更高明,加上距離有一定的時間,欺騙性更大。市場流通的部分亦真亦假的有可能就是民國贗品。

考證

傳統觀點認為鎮庫開爐花錢僅是在某錢局成立之初先鑄的吉祥錢,因此特別稀少特別珍貴!筆者對這兩個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開爐及鎮庫錢不應單純拘泥於某一錢局組建之初鑄造的,某錢局及下屬的錢爐停鑄復開鑄以及每年伊始各錢爐都可能鑄些開爐及鎮庫花錢以迎祥納吉,驅邪迎瑞,這時鑄的開爐鎮庫花錢實際上已演化成為一種錢局錢爐特有的風俗習慣了,就象每家每戶過年都要貼對聯一樣普遍了。事實上在清代錢局及所屬的錢爐停後復開復停的情況很多,以雲南省為例,在清代先後有14個以上的錢局鑄錢,每局都設有很多錢爐,如順治十七年在昆明設立昆明府局,康熙二十四年停鑄,至四年復開21爐,雍正五年增4爐,乾隆五年又增10爐,十五年又減10爐,四十一年及四十二年又增3爐,每次增爐復爐鑄些花錢企吉迎瑞是很平常的事,這類花錢我們都可稱其為開爐錢。所以開爐錢我認為種類不會少,但存世的數量卻不會多。鎮庫錢也是開爐之初鑄造的用來放在局庫里鎮庫,只不過它比開爐錢數量更少,用途更固定,它不一定非有鎮庫字樣才是鎮庫錢。其價值也要根據其工藝、鑄造水平等綜合評判,絕非是鎮庫、開爐錢就價值很高。其他還有很多鎮庫開爐花錢等待我們去發現證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