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鎮寧堡鄉
- 外文名稱:Zhenningbu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
- 下轄地區:中所村,丁字路村
- 政府駐地:鎮寧堡村
- 電話區號:0313
- 郵政區碼:075500
- 地理位置:赤城縣西北部
- 面積:329.67平方公里
- 人口:13748人(2010年)
- 方言:晉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新雪國滑雪場
- 車牌代碼:冀G
鎮寧堡,城堡,古遺蹟,資源概況,行政區劃,經濟概況,民俗風情,鎮寧堡鄉 - 經濟概況,地理環境,自然資源,
鎮寧堡
離開了雕鄂,順著北側的貼著近邊而建的公路,一直向西而行,至三岔口後向北拐(三岔口明時也建有周一里的小城堡,但因事先了解不足,沒有停車進村考察。)過大嶺堡,鑽剪子嶺(明為重要隘口)隧道,在漚麻坑(533km處)左拐,便到達了溫泉村。這也是明時的一個要塞,路邊一座墩台守立。此處當年建有一座宏大的瑞雲寺,可惜寺毀僅碑倖存。有關這塊石碑的內容將在後面道出。在溫泉用完午餐後,我們繼續向北,在幾乎乾涸的湯泉水庫邊,左拐西北方向後,顛過一段正在維修的公路,掠過了頭堡子、二堡子,前方公路分岔的右側便是鎮寧堡鄉。村頭人民劇場的廣場上,我們將車停穩,便順著小巷進村。
城堡
“堡去邊牆密邇,唯東面鄰山,西、南、北皆平地,邊外光頭嵯、小莊窠、野雞山等處皆通大舉。堡東北擒虎墩二處最為要衝。堡西侯家沖可以設伏。”(《畿輔通志》)從實地看,鎮寧堡地處開闊的峽谷之中,除了東面鄰山外,其餘三面俱很寬廣,“本堡當西來入犯之沖,蓋赤城之外屏也。”(《宣鎮圖說》)
古遺蹟
在鎮寧堡中見到最多的便是栓馬樁和馬槽,高大的栓馬樁和寬長的馬槽分布在村中和各個角落。這些精心雕作或略帶飾紋的栓馬樁和馬槽,說明這兒曾有大量的馬匹。鎮寧堡在明時只設有守備,在清康熙年元年改設把總,從未是府衙所在地,堡中不可能建有大量的官署,如此多的栓馬樁和馬槽的存在,只能說明在明清時期此堡可能曾是馬匹的馴養地,是為這一帶防區養馬的一個場所。
在古堡的正中“十字”街頭,我們還發現了一塊巨大而厚實的長方石板。石板臥在路邊的水泥台上,從石板四周側面發現了雕鑿過的花紋。老鄉告訴我們,這塊石板是原券門上的橫樑,並說在石板朝地面的那面還有文字。可是我們十分不解,如果石板橫在券門上作跨梁,怎么會用文字刻在其面上呢?我們再三追問,這塊石板是否是立著的一塊石碑,但大多老鄉肯定是說這是一塊橫在券門頂上的石板,真是不得其解。
古堡之中,還殘有多間古老的宅院,這些宅院也多有磚雕照壁,可惜這些老宅也都年久失修,大多也被主人廢棄或淹沒在現代的紅磚宅院之中。
在鎮寧堡東側的公路岔道處,我們還發現一圈土牆,這些夯土殘牆基,說明這兒曾有建築存在,且建築規模還頗大。不知道此處是否也有防禦工事存在。
資源概況
1、礦產資源:全鄉礦產資源豐富,種類多,品位高、儲量大。主要有金礦,分布在黃土梁、趙家溝、葵花村、楊家村、四東溝、二堡子等行政村;鐵礦,分布在趙家溝、丁字路、野馬盤、東柵子、西寺溝、東溝樓等行政村;鉛鋅礦,分布在東溝樓行政村,儲量1000萬噸,品位100-200克/噸;石棉礦,分布在東柵子、鎮寧堡、東溝樓等行政村;錳礦、醞母礦、石英礦,都分布在東柵子村。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鎮寧堡鄉
2、林業資源: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天然林達12萬畝,人工林5萬畝,退耕還林1.5萬畝,已植山杏苗1340畝,大杏扁100畝,建立16個生態工程區。
3、草場資源:全鄉草場面積12.8萬畝,零星草場8700畝,森林草才場30萬畝,人工草場3700畝。
4、動物資源:野生動物有豹、狼、獾、狐、狍、兔、山雞、鷹、麻雀、布穀、喜鵲、烏鴉、田雞等。
5、水利資源:頭堡子村村北地表水流量6立方厘米/秒,二堡子村龍灣地表水流量4立方厘米/秒,楊家村地表水流量4立方厘米/秒,仝家夭地表水流量5立方厘米/秒,嵯溝地表水流量8立方厘米/秒。
6、旅遊資源:葵花村是抗日戰爭時期龍崇赤抗日聯合縣政府駐地,縣委書記王子玉、縣長王晨光住過的山洞至今保存完好。嵯溝天然的生態環境,林木茂密,風景優美,景色怡人,山林內有豹、狼、狍等珍禽異獸,黑龍潭的溪水常年水流不斷,形成天然瀑布。丁字路的黑溝和玉石溝更是青山綠水,嵯溝、黑溝、玉石溝三山相連,是理想的旅遊度假勝地。張藝謀主導拍攝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水泉村拍攝,目前舊址保存完好。
行政區劃
1995年鎮寧堡鄉與東柵子鄉合併,現下轄26個行政村。
各村名單:
鎮寧堡、中所、丁字路、東溝樓、葵花村、胡家窯、西柵子、趙家溝、西寺溝、黃土梁、二堡子、楊家村、頭堡子、王官村、野馬盤、鷹窩溝、水泉子、盤石台、四墩溝、正陽墩、大邊、方家梁、紅嵯子、東溝、東柵子、仝家窯
經濟概況
近年來,實施了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廣農業示範區建設,經濟作物面積擴大,蔬菜面積增多,全鄉蔬菜面積突破2500畝,以頭堡子村為蔬菜規模村,扣大棚十座,漏天蔬菜達到60畝。新增水澆地蔬菜地300畝,方家梁架豆50畝。
畜牧業向經濟型和生態型發展,全鄉舍飼養殖絨山羊1360隻,大尾寒羊1200隻;鷹窩溝為舍飼養羊基地,其中絨山羊86隻,大尾寒羊160隻,棉羊120隻。全鄉肉牛1500頭,以葵花村為肉牛養殖基地,每戶平均3頭,計140頭;全鄉奶牛145頭,東柵子為奶牛養殖基地,已有奶牛28頭,並建有奶站一處。
民俗風情
鎮寧堡鄉民俗濃厚。
1.鎮寧堡秧歌:鎮寧堡秧歌傳承傳統文化,不斷發展創新,是赤城秧歌的代表。
2.中所秧歌劇:發源於中所村的中所秧歌劇現已成為張家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
鎮寧堡鄉 - 經濟概況
近年來,實施了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廣農業示範區建設,經濟作物面積擴大,蔬菜面積增多,全鄉蔬菜面積突破2500畝,以頭堡子村為蔬菜規模村,扣大棚十座,漏天蔬菜達到60畝。新增水澆地蔬菜地300畝,方家梁架豆50畝。
畜牧業向經濟型和生態型發展,全鄉舍飼養殖絨山羊1360隻,大尾寒羊1200隻;鷹窩溝為舍飼養羊基地,其中絨山羊86隻,大尾寒羊160隻,棉羊120隻。全鄉肉牛1500頭,以葵花村為肉牛養殖基地,每戶平均3頭,計140頭;全鄉奶牛145頭,東柵子為奶牛養殖基地,已有奶牛28頭,並建有奶站一處。
基礎設施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全鄉13個行政村開通程控電話;移動、聯通已開通。電視入戶率達95%以上。赤城到崇禮公路為省道;已開通、整修村公路29公
畜牧業向經濟型和生態型發展,全鄉舍飼養殖絨山羊1360隻,大尾寒羊1200隻;鷹窩溝為舍飼養羊基地,其中絨山羊86隻,大尾寒羊160隻,棉羊120隻。全鄉肉牛1500頭,以葵花村為肉牛養殖基地,每戶平均3頭,計140頭;全鄉奶牛145頭,東柵子為奶牛養殖基地,已有奶牛28頭,並建有奶站一處。
基礎設施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全鄉13個行政村開通程控電話;移動、聯通已開通。電視入戶率達95%以上。赤城到崇禮公路為省道;已開通、整修村公路29公
建制沿革
赤城,其境遼置望雲縣(今雲州),元升縣為雲州(今雲州)。赤城始置縣於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至公元一九五八年九月將龍關縣(唐置,名龍門)合二為一,仍名赤城。縣治開始在龍關,而後遷至赤城至今。因此,今述赤城的歷史沿革應包括龍關部分。且龍關就地域而言,靠近宣化(古上谷郡)、涿鹿(古下洛縣、廣寧郡、新州、奉聖州)。人類文明進程較快,開發的也很早。龍關一帶古為縉雲氏地,是黃帝部族縉雲氏的領地,早在漢代其境即已置縣,為女祁縣(縣治址應在今鵰鶚鎮)。唐代置龍門縣(即今龍關鎮)。明代龍關和赤城一樣同屬戰略要地,設定龍門衛,統領中北路,並向東延伸,於東莊(今龍門所鎮)設定龍門守御千戶所(簡稱龍門所)。正如《龍關縣誌》載:“龍關南拱故都,背近蒙疆,左獨石,右張垣(張家口),形勢甲於口北,亘古為屯兵重地。溯自黃帝開疆,縉雲來守,以及晉初悉隸華夏。降至五胡亂華,石晉割賂,以迄有明,時淪異域,時歸中土。置縣、置衛、設路,變化靡常……。”所以,就人類文明開發進程而言,龍關應早於赤城。
龍關古縉雲氏地。堯分天下為九州,此時龍關屬冀州。舜肇天下十二州,分冀州東北為幽州,此時龍關屬幽州。夏禹復並為九州,龍關和赤城一樣屬冀州。商周赤城屬幽州而龍關仍屬冀州。春秋戰國時,赤城、龍關均屬燕國之地。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其一曰“上谷”,此時赤城、龍關均屬上谷郡地。
前漢,赤城屬幽州上谷郡,其地在女祁縣(今鵰鶚)北邊,是斗辟縣的造陽。據《辭海》載:“造陽,古地名,在今河北獨石口附近(應在獨石口北“壩頭一帶”,此地有燕長城)。戰國燕破東胡後築長城,西起造陽,東至襄平(今遼寧遼陽市)。”據《龍關縣誌》載:“龍門縣在唐以前名斗辟縣,有出土古碑為證”。也就是今赤城南自浩門嶺,北至獨石口北壩頭一帶應是斗辟縣地。《宣化府志》載:“前漢《匈奴傳》說:‘漢朝棄掉斗辟縣的造陽’。《匈奴傳贊》也說:‘漢朝放棄造陽以北九百里的土地’。顏師古(唐朝人,訓古學家,考注經書多種。)註解說:‘造陽,上谷的地方。斗是絕的意思,縣境地形陡險曲折突入匈奴疆界的那地方,就是造陽。’”《宣化府志》又載:“赤城縣地是上谷郡最北面的地方,地形如同牛角一樣突出北邊。所說古斗辟縣的造陽,正是這一帶地域,其地勢大體可以想見。”又載:“漢代上谷北界至女祁縣(今鵰鶚)即到了盡頭。女祁之北不再設定縣邑。所以《匈奴傳》稱為捨棄,然而,《匈奴傳贊》又明白地講:“漢棄造陽之北九百里土地。”其實,所拋棄的只是塞外的地方罷了。今赤城縣地本在邊塞之內,原來就未曾拋棄,所以判斷為上谷郡女祁縣的北境。此時龍關屬女祁縣。
後漢(25年——220年),時赤城屬幽州上谷郡下洛縣(漢置,今河北涿鹿)的北境。《宣化府志》按:《郡國志》里只有下洛,而沒有記載下洛與女祁相連。據《郡國志》載:“在以前史書上列的縣名,而郡志不記載的,都為清順治時合併地方減掉的。”女祁與下洛土地接壤,那么女祁併入下洛就可想而知了。此時龍關也因女祁併入下洛而屬幽州上谷郡之下洛縣。
晉代,赤城屬幽州廣寧郡下洛縣的北境。廣寧郡(郡治為今涿鹿縣境)之前屬上谷,太康年間設郡都尉坐鎮,統領三個縣:下洛、潘、涿鹿。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石勒(十六國時後趙的皇帝,公元319至333年在位。)偷襲幽州殺刺史王浚,以劉翰代理幽州長官。劉翰便把這一帶地方歸給段匹磾,這是晉代廣寧郡、縣淪陷的開始。到晉成帝(東晉皇帝司馬衍,公元325年至338年在位)鹹康四年(338年),前燕王慕容皝(十六國時前燕國君),後趙的石虎(後趙王),打敗了段匹磾,遼的地盤於是歸了後趙。前燕慕容皝又打敗了後趙,幽州的土地又歸了前燕。前秦符堅滅掉前燕,等到符洛北伐什羽犍(北魏拓跋珪之孫),該地又歸了前秦。之後又歸了後燕慕容垂。到晉孝武帝(司馬矅)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北魏王拓跋珪向南攻打劉亢埿,該地才全屬北魏所有。此時龍關與赤城一樣,於鐵蹄和硝煙中,城頭也在不斷變換著王者的旗幟。正如《龍關縣誌》上說的:龍關地自晉愍帝始,為石勒所襲,轉歸段匹磾,匹磾亦為鮮卑種。歷後趙、慕容、符秦、後燕、拓跋魏諸胡,相互竊據,而後此之蹂躪割棄,日駸駸(馬走的很快的樣子,比喻戰事變化的快)矣。《易》(《周易》)曰:“履霜堅冰至”。夫五胡(即後趙、慕容、符秦、後燕、拓跋魏)之亂,始於建安中,聽其部落散居六郡,遂至漸次猖獗。履霜之戒,惟洗馬江統(洗馬,官名;江統,西晉人,曾任太子洗馬之官。其寫了一篇《徙戎論》勸皇上停止外族向內地遷徙,未聽)之論最為切要,而說不能行。
北魏,赤城屬燕州廣寧郡的北部地區,是北魏六大軍事重鎮之一的御夷鎮(今雲州貓峪南)地。《水經注》載:“下洛,是北魏燕州廣寧縣、廣寧郡的郡治所在地。”《魏書·明帝本紀》載:“泰常八年(423年)在長川(即長川城,今內蒙興和縣)之南修築長城,從赤城向西至五原,東西長二千餘里。”《通鑑綱目注》載:“這裡所說的赤城就是元朝雲州的赤城站。”《水經注》載:“沽水注入大谷水,向南經獨石西,又向南經御夷鎮城西,沽水又往南流出獨固門(即今捨身崖),再向西南流經赤城。”《宣化府志》按:御夷鎮是北魏六大軍事重鎮之一,六鎮都在塞外,御夷鎮最東。”但據李善長的註解:“御夷鎮在獨石之南。”那么,其應在塞內。(詳見《御夷鎮址考》)
北齊,赤城屬北燕州長寧、永豐二郡地。《隋書·地理志》:“廣寧在北齊時設定北燕州,轄長寧、永豐二郡。”《舊志稿》載:“此時,在涿鹿以西設定長寧郡,東面設定永豐郡,赤城一帶應歸屬永豐郡。”龍關此時亦屬北燕州。
後周,赤城、龍關屬燕州。《隋書·地理志》載:“齊的北燕州,後周去掉了‘北’字。”
隋朝時,赤城、龍關屬涿郡的懷戎縣(即今懷來縣)。《隋書·地理志》載:“開皇(隋文帝楊堅的年號)初年,廢掉長寧、永豐兩郡。大業(隋煬帝楊廣的年號)初年廢掉北燕州。”《遼史·地理志》載:“隋代廢北燕州,改為懷戎縣屬於涿郡。”
唐初,復置北燕州,後來改為媯州(今懷來縣)媯川郡懷戎縣。爾後又改為新州(涿鹿縣),時赤城為新州龍門縣(今龍關)的北境。《唐書·地理志》載:“武德(唐高祖李淵的年號)十年(626年),討平了高開道,設定北燕州,恢復北齊的舊名,貞觀(唐太宗李世發的年號)八年(634年),改成媯州。”《宣化府志》載:《唐書·地理志》說:“武州缺少一個所領的縣即文德;新州缺少所領之縣四個:即永興、礬山、龍門、懷安。”然而考證《唐書·紀傳》言:“武德以後,沒有新州、武州的名字。到唐昭宗龍紀(唐昭宗李曄年號)以後(889年),李克用(五代後唐的創始人,突厥族,居住在沙陀磧)搶奪地盤,才開始見到新、武兩州的名字。那么,新州、武州應當設定在這時候。”又說:“唐代新州的龍門縣,就是今天的龍門縣,赤城和龍門縣(今龍關)接壤,卻沒有置縣,當時只是龍門縣的一部分,且為縣域的北部邊境。”時龍關為新州之龍門縣。
北宋時赤城、龍門為遼的地域,即遼代。赤城為西京道奉聖州(涿鹿縣)武定軍節度之望雲縣(今雲州鄉)地。龍關為奉聖州武定節度使龍門縣。《遼史·地理志》載:“奉聖州本為唐代的新州(今涿鹿),後晉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時獻給契丹,升其格轄領四縣,即永興、礬山、龍門、望雲。望雲縣在新州東北二百六十里。”又載:“望雲縣本來是望雲川地,後來設定縣,直接隸屬於‘章愍宮’(遼景宗的行宮)。”《遼史·百官志》:“各處行宮,都部署總領契丹、漢人各處行宮的事物。景宗(即耶律賢)的行宮為章愍宮。”《遼史》載:“龍門縣有龍門山,兩山相對聳立,望之若門。邊外諸河和沙漠的潦水,都從這裡奔向大海。”這明顯是指今赤城縣境內的龍門峽而言。當時望雲縣距龍門峽僅僅五里左右,為何如此相近而不屬,卻屬於遠處的龍門縣,這是因為龍門縣從唐代就已設定了。且今望雲縣地是唐龍門縣的北境。所以,這種說法一直歷代相沿,等到望雲縣與龍門縣同時設定時,依然沒有改變。”
南宋時,赤城、龍關為金的地域,即金代。赤城為西京路德興府(涿鹿)望雲縣地。龍關為德興府龍門縣地。《金史·地理志》載:“德興府是後晉之新州,遼時的奉聖州,金開國之初仍為奉聖州。金大安(完顏永濟的年號)元年(1209年),升為府。其轄縣六:德興(今涿鹿)、媯川(今懷來)、縉山(今延慶)、望雲(今赤城雲州)、礬山(今涿鹿)、龍門(今赤城龍關)。”又註:“赤城原來是望雲川的地方,遼代皇帝常在這裡居住,被稱為御莊。”
元代,赤城為上都(今內蒙正藍旗東)路雲州(今雲州)赤城站。是上都路雲州所統領之望雲驛道上的一個驛站,(詳見《明代赤城的戰略地位》)。《元史·地理志》載:“雲州為望雲川地,契丹(遼)置望雲縣,金代沿襲未變。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四年(1263年),升望雲縣為雲州,州衙設在望雲縣。到至元二年(1265年)州存縣廢。”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升宣德府(今宣化)之龍門鎮為已廢的望雲縣,隸屬雲州。所以,龍關在元初為宣德府之龍門鎮,自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恢復望雲縣,置於龍門鎮,而屬上都路雲州之望雲縣。
明代,赤城為萬全(今萬全縣)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為明代設定的地方最高軍事機構,都司統領衛、所、堡,構成一方軍事防禦體系。)統領的赤城堡。《明史》載:“赤城堡於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置。堡東有赤城山,又有東河,其為通州(今北京通縣)白河之上游。西南距都司即都指揮使司衙門所在地萬全(今萬全縣)二百里。開平衛設在獨石城,該城也於宣德五年(1430年)築,宣德六年(1431年)將開平衛治由原來的開平舊城(元上都)遷至獨石。龍門守御千戶所(龍門所),宣德六年(1431年)六月設在東莊(李家莊)。雲州在明初隸屬北平府,洪武五年(1373年)七月廢,亦於宣德五年六月築堡,為雲州堡。景泰五年(1450年)置新軍千戶所於此。馬營堡,宣德七年(1432年)築(楊洪率卒築)。”《北中之路志》:“明洪武(太祖朱元璋)二年(1370年),發兵至開平即元上都,元兵逃到應昌,於是明軍收取了開平路(今內蒙克爾克騰旗西)。於故元上都開平城設定開平衛指揮使司。洪武三年(1371年)攻取雲州,各縣全都歸附。爾後廢掉各縣,隸北平都司管轄。宣德五年(1430年),設萬全都司,於是改屬萬全。因為以前大寧失守開平缺乏支援,宣宗(朱瞻基)採納陽武侯薛祿的建議,將開平衛由塞外遷到塞內獨石城,成為宣鎮(宣化)的北路。(明初,攻取開平設定衛所,東設涼亭、瀋河、賽峰、黃崖四驛站,連線大寧。西設桓州、威虜、明安、隰寧四驛站,連線獨石。爾後丟掉大寧,開平難守。至此,依陽武侯薛祿之請,遷開平衛於塞內獨石。而棄塞外之地三百餘里)。宣鎮北路也稱獨石路(詳見《明代赤城的戰略地位》)。其又分上北、中北、下北三路,即獨石、半壁店、貓兒峪、青泉、雲州、鎮安、君子、松樹、馬營、倉上、鎮寧、赤城為上北路;牧馬、龍門所、樣田、滴水崖(今後城)、長伸地、寧遠(今後城上堡)為下北路;金家莊、龍門衛(今龍關)、三岔口、鵰鶚、長安嶺為中北路。時龍關為龍門衛。
清初,赤城為赤城堡。於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置赤城縣。《畿輔通志》載:“赤城清初仍屬宣府鎮上北路赤城堡,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赤城縣。將開平衛(今獨石口)、雲州、龍門所、鎮安、馬營、鎮寧、滴水崖七堡併入,屬宣化府。龍關清初仍為龍門衛,亦於康熙三十二年,廢龍門衛,復置龍門縣。
縱觀赤城歷史沿革,正如《赤城縣誌》所言:“赤邊垣(邊牆,即長城)居全府(宣化府)之半,縱橫所直,皆古戰場也。明初徙治開平(即將開平衛治遷至獨石),外藩自撤(把抵禦外族的藩籬自己撤掉),已巳“土木”之變,馬營、獨石,實先蟻潰。嘉靖中,邊臣繕備,尺列寸守。於北路(即獨石路)尤三致意焉。然則縣境,實全府(宣府)之首領,神州之鎖鑰矣
地理環境
赤城縣地處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大馬群山與燕山余脈交錯相銜,盤亘全境,是典型的山區地貌。境內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10座,其中東猴頂山海拔2292.6米,為京北第一高峰。境內山地、丘陵、溝壑、盆地交錯分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的馬廠村海拔1540米,東南部的四道甸村海拔500米,落差1040米。全縣平均海拔945米。東亞大陸季風氣候特徵明顯,冬季漫長乾冷,夏季雨熱同期,春秋氣候多變,晝夜溫差較大,南北氣候懸殊。全縣年均氣溫6.8℃,年均降水量404.9毫米,年均日照時數為2620.7小時。土壤類型分為4個土類,10個亞類,35個土屬,124個土種,其中褐土和棕壤土占全縣土壤面積的99.64%。
自然資源豐富。全縣年水資源總量為3.49億立方米,是首都北京的重要水源地。縣內河流屬海河流域潮白河水系,白河、黑河、紅河三條長年河流由北向南貫穿全境,注入北京市白河堡水庫和密雲水庫。植被具有明顯的山地特徵,深谷高山為森林植被,丘陵山麓為灌木植被,河川谷地為草本植被。境內有野生植物754種,其中野生藥材304種。有各類野生動物184種。有地熱資源兩處,在距今1100年的隋唐時期已開發利用。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產42種,有礦產地300多處。另有多處高山幽谷、名勝古蹟、天然洞穴、險關隘口有待開發。
赤城縣自然條件差,氣候惡劣,乾旱、洪澇、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頻發,尤以旱災突出,十年九旱,危害面極大。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2000年以後,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植樹造林種草,涵養水源,全縣林草覆蓋率達到83.11%,生態環境有所改善,自然災害得到一定防控。
自然資源
土地現狀
據縣國土資源局2003年土地變更調查,全縣總土地面積52.87萬公頃。按全國土地分類標準分為三個級別。一級分類三種:農業用地39.55萬公頃,建設用地0.82萬公頃,未利用地12.5萬公頃;二級分類10種;三級分類34種。
農用地利用現狀
全縣農業用地面積39.55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4.8%,其中耕地5.07萬公頃,園地0.13萬公頃,林地16.98萬公頃,牧草地15.89萬公頃,其他農用地1.48萬公頃。
1、耕地:全縣耕地總面積5.07萬公頃,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9.6%,其中:
(1) 灌溉水田0.3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5.82%。
(2)水澆地0.9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17.8%。
(3)旱地3.86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76.06%。
(4) 菜園地0.02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0.03%。
2、園地0.13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2% 。
3、林地16.9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2.1%。其中有林地8.42萬公頃,灌木林地3.69萬公頃,疏林地0.39萬公頃,未成林造林地4.45萬公頃,跡地0.03萬公頃、苗圃0.01萬公頃。
4、牧草地15.89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0.1%,其中天然草地15.36萬公頃,人工草地0.53萬公頃。
5、其他農用地1.4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3%。其中畜禽飼養地0.001萬公頃,農村道路0.24萬公頃,坑塘水面0.01萬公頃。田坎1.15萬公頃,農田水利設施0.07萬公頃。
建設用地現狀
全縣建設用地面積0.8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6%,其中:
1、居民點用地及工礦用地面積0.73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包括建制鎮用地0.13萬公頃,農村居民點0.48萬公頃,獨立工礦0.07萬公頃。特殊用地0.05萬公頃,主要是國防用地、風景旅遊用地、烈士陵園等。
2、交通用地0.0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1%。
3、水利設施用地0.03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5%,其中水庫水面占0.02萬公頃,水工建築0.003萬公頃。
未利用地現狀
全縣未利用地12.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3.6%,其中包括其它土地0.18萬公頃,純未利用地12.32萬公頃。
1、純未利用地包括:荒草地10.19萬公頃,鹽鹼地0.001萬公頃,沙地0.01萬公頃,裸土地0.01萬公頃,裸岩石礫地2.11萬公頃,其它未利用地0.004萬公頃。
2、其它土地:河流水面0.05萬公頃,葦地0.01萬公頃,灘涂0.12萬公頃。
土壤類型
全縣土壤面積50.93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96.34%,其中耕作土壤5.07萬公頃,根據1985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全縣土壤分4個土類,10個亞類,35個土屬,124個土種。
棕壤土類:分布在海拔900米以上。面積16.18萬公頃,占土壤面積的31. 76%, 有機質含量平均在5%以上。包括棕壤、生草棕壤,棕壤性土3個亞類。
棕壤亞類分四個土屬,面積10.74萬公頃,占土壤面積21. 08%。多處於陰坡,以林坡為主。
生草棕壤亞類2.86萬公頃,占土壤面積5.6%,包括兩個土屬。
棕壤性土亞類,面積2.59萬公頃,占土壤面積5.07%,有3個土屬。
褐土類:為赤城縣主要土壤類型之一,總面積為34.57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65.39%,占土壤面積67. 88%,包括4個亞類,20個土屬,86個土種。
淋溶褐土,面積11.38萬公頃,有8個土屬33個土種,分布於山地棕壤以下 的中低山地和深山河谷地帶。
石灰類褐土亞類,包括4個土屬,20個土種,面積12.28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23.22%,占土壤面積24.1%。土壤鹼性,土層較厚,質地適中,是生產糧食的主要耕地。
褐土性土亞類,包括6個土屬,21個土種,面積10.79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0. 4%,占土壤面積21.18%。土少石多,養分貧瘠,土壤乾旱。其中耕作性土種面積,近年已退耕還林。
草甸褐土亞類。包括2個土屬,6個土種,面積0.12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23 %,多分布於河灘窪地處。土壤養分含量較高,適宜種植水稻。
草甸土類,面積0.05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10%,包括1個亞類1個土屬,分布於白河、紅河兩岸的低洼處。地下水位3-6米,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壤質地為輕壤,土層較厚,主要種植水稻。
栗鈣土類。面積0.13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0.25%。有兩個亞類。
栗鈣土亞類,面積0.01萬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0.02%,包括1個土屬,即非耕作花崗岩類坡積栗鈣土。
暗栗鈣土,面積0.12 萬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0.23%,包括2個土屬,即非耕作花崗岩類殘坡積暗栗鈣土和耕作馬蘭黃土暗栗鈣土。
土壤表層質地
質地分布規律
赤城縣土壤質地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成母土質、水、風。從靠近壩頭的獨石口、馬營、貓峪一帶起由北向南或以河流的走向由上而下土壤質地逐漸偏重。
土壤質地與養分含量
從1984年土壤普查化驗結果和作物產量調查分析,土壤質地與有機質、全氮含量密切相關。質地細,養分含量就比較高,糧食產量也相應較高;質地粗,養分含量就少,保肥力差,糧食產量低。
黃花菜,又叫金針花、金萱草。日本人叫綠蔥茶,唐代叫忘憂草,白居易有“杜康能解悶,萱草能忘憂”的詩句。
野生黃花菜每百克乾品中含蛋白質64.1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0.1克、鈣463毫克、磷173毫克、鐵16.5毫克、胡蘿蔔素3.44毫克、維生素B0.363毫克、B2 0.14毫克、尼克酸4.1毫克。輕基谷安酸、門冬醯胺、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琥珀酸、乳酸、木栓酮、谷淄醇葡萄糖及甲苯酸乙脂等。據《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萱花,菹乾而為,葷素宜之,與病無忌。”
黃花菜性味甘、涼,具有很好的利水、涼血、安神明目、健腦、抗衰老功能,並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對體弱的腦力勞動者及高血壓患者有特殊的保健作用。當今長壽之邦的日本,把萱花菜列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腦食物”之一,尤其對胎兒的發育更為有益。黃花菜的藥用價值具有明目、安神、消腫利尿、活血、降血壓等作用。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動脈硬化、慢性腎炎、腮腺炎、黃膽、膀胱炎、小便甘澀、心煩不安、乾虛內熱、乳汁缺少、月經不調、扭挫腰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病,常食之有較好療效。
野生黃花菜每百克乾品中含蛋白質64.1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0.1克、鈣463毫克、磷173毫克、鐵16.5毫克、胡蘿蔔素3.44毫克、維生素B0.363毫克、B2 0.14毫克、尼克酸4.1毫克。輕基谷安酸、門冬醯胺、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琥珀酸、乳酸、木栓酮、谷淄醇葡萄糖及甲苯酸乙脂等。據《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萱花,菹乾而為,葷素宜之,與病無忌。”
黃花菜性味甘、涼,具有很好的利水、涼血、安神明目、健腦、抗衰老功能,並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對體弱的腦力勞動者及高血壓患者有特殊的保健作用。當今長壽之邦的日本,把萱花菜列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腦食物”之一,尤其對胎兒的發育更為有益。黃花菜的藥用價值具有明目、安神、消腫利尿、活血、降血壓等作用。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動脈硬化、慢性腎炎、腮腺炎、黃膽、膀胱炎、小便甘澀、心煩不安、乾虛內熱、乳汁缺少、月經不調、扭挫腰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病,常食之有較好療效。
地方特產
黃花菜,又叫金針花、金萱草。日本人叫綠蔥茶,唐代叫忘憂草,白居易有“杜康能解悶,萱草能忘憂”的詩句。
野生黃花菜每百克乾品中含蛋白質64.1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0.1克、鈣463毫克、磷173毫克、鐵16.5毫克、胡蘿蔔素3.44毫克、維生素B0.363毫克、B2 0.14毫克、尼克酸4.1毫克。輕基谷安酸、門冬醯胺、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琥珀酸、乳酸、木栓酮、谷淄醇葡萄糖及甲苯酸乙脂等。據《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萱花,菹乾而為,葷素宜之,與病無忌。”
黃花菜性味甘、涼,具有很好的利水、涼血、安神明目、健腦、抗衰老功能,並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對體弱的腦力勞動者及高血壓患者有特殊的保健作用。當今長壽之邦的日本,把萱花菜列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腦食物”之一,尤其對胎兒的發育更為有益。黃花菜的藥用價值具有明目、安神、消腫利尿、活血、降血壓等作用。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動脈硬化、慢性腎炎、腮腺炎、黃膽、膀胱炎、小便甘澀、心煩不安、乾虛內熱、乳汁缺少、月經不調、扭挫腰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病,常食之有較好療效。
野生黃花菜
野生黃花菜每百克乾品中含蛋白質64.1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0.1克、鈣463毫克、磷173毫克、鐵16.5毫克、胡蘿蔔素3.44毫克、維生素B0.363毫克、B2 0.14毫克、尼克酸4.1毫克。輕基谷安酸、門冬醯胺、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琥珀酸、乳酸、木栓酮、谷淄醇葡萄糖及甲苯酸乙脂等。據《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萱花,菹乾而為,葷素宜之,與病無忌。”
黃花菜性味甘、涼,具有很好的利水、涼血、安神明目、健腦、抗衰老功能,並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對體弱的腦力勞動者及高血壓患者有特殊的保健作用。當今長壽之邦的日本,把萱花菜列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腦食物”之一,尤其對胎兒的發育更為有益。黃花菜的藥用價值具有明目、安神、消腫利尿、活血、降血壓等作用。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動脈硬化、慢性腎炎、腮腺炎、黃膽、膀胱炎、小便甘澀、心煩不安、乾虛內熱、乳汁缺少、月經不調、扭挫腰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病,常食之有較好療效。
野生黃花菜
養顏延壽苦杏仁
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種味甜的乾燥種子。
杏果和杏仁都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杏仁有苦甜之分,甜杏仁可以作為休閒小吃,也可做冷盤用;苦杏仁一般用來入藥,並有小毒,不能多吃。
乾燥種子,呈扁心臟形,長1.6~2.1厘米,寬1.2~1.6厘米,頂端尖,基部圓,左右對稱,種脊明顯,種皮較苦杏仁為厚,淡黃棕色,自合點處分散出許多深棕色脈紋,形成縱向凹紋。斷面白色。子葉接合面常見空隙。氣微,味微甜。以顆粒均勻而大、飽滿肥厚、不髮油者為佳。
營養分析
1. 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可治療肺病、咳嗽等疾病。
2. 甜杏仁和日常吃的乾果大杏仁偏於滋潤,有一定的補肺作用。
3. 杏仁還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和多酚類成分,這種成分不但能夠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還能顯著降低心臟病和很多慢性病的發病危險。
4. 杏仁還有美容功效,能促進皮膚微循環,使皮膚紅潤光澤
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種味甜的乾燥種子。
杏果和杏仁都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杏仁有苦甜之分,甜杏仁可以作為休閒小吃,也可做冷盤用;苦杏仁一般用來入藥,並有小毒,不能多吃。
乾燥種子,呈扁心臟形,長1.6~2.1厘米,寬1.2~1.6厘米,頂端尖,基部圓,左右對稱,種脊明顯,種皮較苦杏仁為厚,淡黃棕色,自合點處分散出許多深棕色脈紋,形成縱向凹紋。斷面白色。子葉接合面常見空隙。氣微,味微甜。以顆粒均勻而大、飽滿肥厚、不髮油者為佳。
營養分析
1. 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可治療肺病、咳嗽等疾病。
2. 甜杏仁和日常吃的乾果大杏仁偏於滋潤,有一定的補肺作用。
3. 杏仁還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和多酚類成分,這種成分不但能夠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還能顯著降低心臟病和很多慢性病的發病危險。
4. 杏仁還有美容功效,能促進皮膚微循環,使皮膚紅潤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