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鎏金人擎銅燈的出土地點是荊門包山2號墓,1986年出土,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鎏金人擎銅燈
- 出土地點:荊門包山2號墓
- 出土時間:1986年
- 收藏地點:湖北省博物館
戰國鎏金人擎銅燈通高19.2厘米,銅人高6.9厘米,燈盤口徑8.8厘米。這件奇特的照明用具,由燈盤、燈柱和銅人三部分組成。燈盤較淺,平沿內斜,斜弧壁,盤外有兩周凸棱,盤中有高1厘米的錐狀釘,用來插蠟燭或纏繞燈芯,支托燈盤的是上粗下細的圓形燈柱,燈柱上端有浮雕蟋蝸紋組成的花瓣狀柱座,中間接口為子母口,拆卸方便。銅人遍體鎏金,身著楚服,長袍及地,下擺飾錯金勾連雲紋。頭挽右髻,發髹黑漆,寬額圓臉,濃眉大眼,直鼻小嘴,耳微外移,左手捫胸,右手執燈,猶如擎著一把雨傘。該器物整體造型美觀,工藝精湛,手法簡單,造型渾樸。在力學原理的運用和工藝裝飾上,拙中見巧,可謂楚文化的精品,同時也表明了戰國時期楚國的青銅冶煉業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1986年荊門包山2號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