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壓技術(鍛造和衝壓加工方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鍛壓是鍛造和衝壓的合稱,是利用鍛壓機械的錘頭、砧塊、沖頭或通過模具對坯料施加壓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製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鍛壓技術
  • 分類:鍛造和衝壓
  • 套用:塑性變形
  • 發展成熟:明清時期
歷史沿革
人類在新石器時代末期,已開始以錘擊天然紅銅來製造裝飾品和小用品。中國約在公元前2000多年已套用冷鍛工藝製造工具,如甘肅武威皇娘娘台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紅銅器物,就有明顯的錘擊痕跡。商代中期用隕鐵製造武器,採用了加熱鍛造工藝。春秋後期出現的塊煉熟鐵,就是經過反覆加熱鍛造以擠出氧化物夾雜並成形的鍛壓技術。明清時期,閩東工匠鍛造鋤頭、鐮刀、廚刀、灶具、銅錫工藝品和金銀首飾,技術精湛。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柘榮鍛工用本地土鐵和鋼刃鍛打製成的“柘洋剪刀”馳名省內外。民國37年(1948年),福鼎桐山開設修配店,以手工鍛造方法鍛制加工農具,為閩東小件機件鍛造之始。50年代後期,鍛造加工逐漸轉為機件製造。1985年,古田機器廠造出閩東第一台鍛工夾板錘,並引進250kg夾板錘、彈簧錘等鍛造器械,增強鍛造機械化能力。80年代,衝壓技術被廣泛套用。80年代後期,閩東電機廠採用複式沖模和用“條料三聯沖”工藝,沖模用固定卸料型式,卸料板固定在凹模上,保證衝壓條料位置精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